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一戰全史
  • 張卉妍
  • 2627字
  • 2020-09-27 14:24:41

十二、“東方的普魯士”——保加利亞

著名的東方快車之路——德皇威廉二世曾希望有朝一日它將成為大吹大擂的“柏林-巴格達鐵路”的主要連接段——是經過塞爾維亞的,事實上,這個武裝起來進行戰斗的小國對同盟國的補給線和德國在巴爾干半島的戰略行使著否決權。羅馬尼亞不聽招呼,土耳其必須得到援助,塞爾維亞則從中作梗,法金漢確信必須消滅塞爾維亞,同時爭取保加利亞。

有“上帝的后花園”之稱的保加利亞是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上的一個國家,它與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希臘和土耳其接壤,擁有一支戰斗力強悍的陸軍,一旦它決定倒向何方,巴爾干的戰局必將有重大變化。戰爭開始時,保加利亞多少有些親德的嫌疑,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一戰”爆發前,德國和奧匈帝國都曾經給過保加利亞大量的貸款支援。大戰爆發之后,協約國和同盟國在巴爾干諸國展開了一系列宮廷活動,雙方都對有“東方的普魯士”之稱的保加利亞開出了一系列報價:正企圖強行攻占達達尼爾海峽的協約國開出的價碼是讓它重獲1913年丟給土耳其的東色雷斯(君士坦丁堡除外)。由于德軍在法國和波蘭的勝利,同盟國的報價顯得更加誘人——整個馬其頓、西色雷斯、南多布羅加和薩洛尼卡全部歸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本土的尼什以及阿爾巴尼亞的幾小片地區則作為額外的獎賞。

為了徹底擊敗塞爾維亞,德國急切地要將保加利亞拉到同盟國一邊來,整個1915年7月期間,在索非亞舉行了德國人與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的談判,在感情上一直親德的保加利亞政府對俄國所蒙受的巨大災難及其軍隊的全面撤退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此時英軍在加利波利半島上的戰斗支配著他們的行動,因此,保加利亞不為德軍在東線的節節勝利所動,而是靜候南方戰事的結局,到8月15日,英軍全線失敗,保加利亞才決定加入同盟國。1915年9月6日,保加利亞與德國簽訂了秘密的友好同盟條約和參加對塞爾維亞作戰的軍事協定,規定在德、奧兩國沿多瑙河和薩瓦河發動聯合進攻一星期之內,保加利亞攻打塞爾維亞前線的東側。9月23日,保加利亞發布動員令,軍隊開始沿保塞邊境和保希邊境集結。

如果說羅馬尼亞人是巴爾干的那不勒斯人,那么保加利亞人就是低地蘇格蘭人,保加利亞人頑強、勤勞、節儉、沉默寡言,以倔強著稱,當地有句諺語這樣說:“保加利亞人可以坐在牛車上獵到野兔。”大戰中,保加利亞最想得到的是馬其頓,這也是它的國王——在歐洲被稱為“狡猾的斐迪南”——的一個目標,因為擁有馬其頓不但可以控制愛琴海岸,而且可以掌握連接中歐和南歐以及中東的山谷和鐵路。

保加利亞的威脅態度引起了塞爾維亞的密切注意,塞方立即著手做軍事準備,英法則努力勸告塞爾維亞將馬其頓割讓給保加利亞以避開迫在眉睫的危險,但有同樣的執著和勇氣的塞爾維亞人拒絕了這些建議,并準備迎擊他們所痛恨的巴爾干鄰國的進犯。塞爾維亞集合它的軍隊以抵抗保加利亞從東邊的入侵,但它不知道可怕的德軍正準備從北面進行突襲。對塞爾維亞的致命打擊,是由德國一位叫亨奇的上校參謀策劃、由德國陸軍元帥馮·馬肯森指揮的,共有四個集團軍,其中奧匈第三集團軍、德國第十一集團軍從北面進攻,保加利亞第一集團軍從東面進攻,另一個保加利亞集團軍,即由索非亞直接控制的第二集團軍則從東南方向開進塞爾維亞,切斷通向薩洛尼卡的鐵路線。完成集結后的保加利亞在1915年10月1日對塞爾維亞宣戰,斐迪南在他慷慨激昂的宣戰詔書中聲稱:“歐洲戰爭很快將勝利結束,我號召保加利亞武裝力量和人民起來保衛國家,向背信棄義的鄰居開戰,解放遭受塞爾維亞奴役的我國兄弟,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神圣的,上帝保佑我們的軍隊!”

現在,進攻塞爾維亞已經萬事俱備,四個集團軍即將從三面撲向那個人數很少但兇猛的民族,一個德國集團軍和一個奧德混成集團軍正在向多瑙河、貝爾格萊德和薩瓦河進軍,保加利亞第一集團軍已部署到位,準備向歷史名城尼什攻擊,保加利亞第二集團軍準備回身向南,切斷起自薩洛尼卡的鐵路,使這個在劫難逃的國家與世界隔絕,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援助。當時只有400萬人口的保加利亞,軍隊的人數卻超過了50萬人,全部動員起來可達85萬,他們被分為三個集團軍,第一集團軍在北,第二集團軍在南,開赴馬其頓前線,協助從北面和西北挺進的德奧軍隊。保軍人數占壓倒性優勢,而且剛剛參戰,士氣正旺,毫無疑問地占了上風。從這年秋季起,塞爾維亞受到德國、奧匈和保加利亞三國軍隊的大舉進攻,由于傷寒流行,在這一年的夏天約有15萬塞爾維亞士兵染病,喪失了戰斗力,三面受敵的塞軍無力抵抗,只得向南撤退。塞爾維亞軍隊被迫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向阿爾巴尼亞方向撤退,塞爾維亞政府和塞軍最高指揮部決定將政府、議會和軍隊一起經阿爾巴尼亞撤退到亞得里亞海濱地區。從塞爾維亞政府認識到他們的危險程度之時起,首相帕希奇就一直不停地呼吁求援,西方協約國必須給他派遣15萬人的軍隊,否則肯定全盤皆輸,他強烈要求,最起碼協約國應掃清鐵路線上的敵人以保證塞軍的退路,但是英法兩軍參謀部表明,采取這樣的行動根本不可能。

在此次戰役還沒開始時,協約國就已預見到了這次進攻,由法國將軍薩拉伊指揮的3個師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在希臘港口薩洛尼卡登陸,但隨著保加利亞第二集團軍切斷了通向薩洛尼卡的鐵路線后,就阻止了薩拉伊的部隊與處于困境的塞爾維亞軍會合。薩拉伊的部隊退卻到薩洛尼卡,置身于綽號為“鳥籠”的堅固防御陣地,準備抗擊保加利亞軍和態度不明確的希臘軍隊的進攻。總數達42萬的塞爾維亞軍隊中,只有一些零星的小部隊得以越過阿爾巴尼亞的群山,逃到亞得里亞海東岸免于被俘,16萬軍隊和900門大炮則成了保加利亞人的“戰利品”。

德、奧、保三國對塞爾維亞的威脅所造成的間接后果,是使得英法不顧希臘的中立,于10月5日在薩洛尼卡港聯合登陸,但在隨后的戰斗中敗于保加利亞第一集團軍,被迫退回希臘境內。置身在薩洛尼卡的塹壕軍營中的協約國軍隊,一面修筑公路、碼頭和鐵路,一面待援,這樣度過了1916年的頭幾個月。他們占領了希臘的領土,而這個國家顯然是中立國,他們沒有接到明確的指示,倫敦給五個英國師的命令把它們局限于發揮一種模棱兩可的、基本上是原地不動的作用。

塞爾維亞全境已被德國、奧匈和保加利亞三國軍隊占領,1916年8月,羅馬尼亞經過幾次猶豫后,答應同協約國一起戰斗,條件是奧匈帝國垮臺后,它要求得到特蘭西瓦尼亞的全部領土,布科維納和巴納特也要割讓給它,同時它還要求俄國軍隊進入多布羅查地區,以協助它保衛南部邊界免遭保加利亞的侵犯。1917年6月,希臘也站到協約國一邊投入戰斗,使巴爾干戰場的形勢對同盟國越來越不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霍山县| 波密县| 稻城县| 永和县| 邵阳县| 宽甸| 余江县| 琼海市| 特克斯县| 武乡县| 肃宁县| 绥化市| 海宁市| 冷水江市| 遵义市| 上饶市| 云梦县| 剑阁县| 临武县| 江油市| 兴业县| 茂名市| 杭州市| 泰来县| 普洱| 昌都县| 枝江市| 南丰县| 屏东县| 五华县| 眉山市| 安吉县| 乌恰县| 苍梧县| 苏州市| 东乌| 洞头县| 罗甸县| 襄汾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