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康拉德的悲哀——奧匈兵敗加利西亞
由于俄國在東普魯士的失敗,使它在別處的勝利也失去了光彩。事實上,1914年俄國人主要的精力并非針對東普魯士,而是針對加利西亞的奧匈帝國軍隊。在南部,奧匈首先發起進攻。他們的總參謀長康拉德從互相背離的幾條線上派遣三支軍隊進入波蘭,在那里他們很快陷入了困境,幾乎完全是跌跌撞撞地退回到自己的領土。奧匈陸軍是模仿德國的,但其總參謀部水平低劣,并存在語言障礙,大約四分之三以上的軍官出身于日耳曼民族,僅有四分之一的土兵能聽懂他們的語言,這是一個缺陷。而影響其戰斗力最大的障礙是許多不滿的斯拉夫人集團,導致士氣低落,他們不忠于或很少忠于哈布斯堡君王,有許多人還同情俄國。
哈布斯堡皇室有一個易受襲擊的省份加利西亞,它的富饒土地被喀爾巴阡山脈同奧匈帝國的其余地方隔了開來,奧匈帝國的對俄作戰計劃是把部隊集結在桑河和德涅斯特河后面以及喀爾巴阡山脈前面的加利西亞平原,在這里集結軍隊對于直接攻入俄國領土十分合適,萬一失敗的話,奧軍可通過普熱梅希爾進入波希米亞,或者通過波蘭與西喀爾巴阡山脈之間稱為“摩拉維亞之門”的狹窄走廊進入德國西里西亞。按照奧匈帝國的戰爭動員計劃,奧匈將20個師大約30萬人部署在離貝爾格萊德幾公里遠的地方。加利西亞以北地區只剩下18個師的兵力。這表明康拉德內心里有一個盲目的信念,他相信俄國將置身事外,因而他可以給予塞爾維亞一次沉重的打擊。當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將軍聽說康拉德為了追求自己入侵塞爾維亞的夢想而向南線派遣大量多余的軍隊,他感到一陣恐慌,因為以當時的局勢看,如果俄國加入戰爭,靠近俄國邊境的加利西亞奧軍將嚴重不足,小毛奇發了一份電報給康拉德,要求他把主要兵力轉移到北線來與俄軍對壘。
1914年8月中旬,正當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之際,俄國大本營應協約國的要求,在發動東普魯士戰役的同時,發動加利西亞戰役,從戰略上配合英法軍隊的行動,俄國本身也企圖奪取加利西亞。俄軍西南方面軍總司令伊萬諾夫將軍受命圍殲奧匈軍隊在加利西亞的基本兵力。在戰役展開前,俄國西南方面軍兵力為60多萬人,但有些師、團尚在開往集結地途中,故而這個方面軍的總數未超過45萬人。俄國這兩個方面軍之間約有200公里的空隙,后來組建了第九集團軍來加以充實。西南方面軍的總目標是在德涅斯特河東岸圍殲奧匈部隊主力,阻止奧軍撤向德涅斯特河西岸。由于伊萬諾夫誤判奧匈軍主力會在利沃夫地區集結,故計劃以該地區為主攻方向,以第三、第四、第五、第八集團軍形成大包圍態勢,殲滅奧匈軍主力。在巴爾干方面,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手里可供使用的兵力共8個集團軍,他準備用第五集團軍和第六集團軍進攻塞爾維亞,占領其首都貝爾格萊德。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4個集團軍部署在加利西亞方面,以對抗俄國的西南方面軍,準備在東普魯士德軍的協助下,攻占華沙。在制定對俄作戰方案中,康拉德決定先發制人地發起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在大約一個月之內其對俄國人的優勢會是相當大的。
如果康拉德要他的部隊掘壕固守,俄國的沖擊是闖不過這些障礙的,但他誤信人言,以為俄國人尚未充分動員兵力,易受攻擊,他計劃從加利西亞發動迅速的攻勢,以攻占華沙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之間的鐵路線,他深信,在他的軍隊抵達布格河時,德軍一定會采取行動。小毛奇曾對康拉德說過:“奧軍在進攻俄國的戰斗中,絕對可以指望在東線集結的整個德軍的戰術支持,向俄國進軍越早,延續的時間越長,德、奧聯合取得的勝利就越大?!?/p>

也許圖片里的人只是在做個樣子,但這張照片卻展示了在加利西亞的戰斗中俄軍是怎樣包圍普里奇米斯爾的。
由于英法聯軍請求加速進攻,俄國各集團軍尚未全部集結完畢,即于8月18日至23日期間先后發起進攻,奧匈軍隊指揮部計劃以第一、第四集團軍的兵力,在庫默爾將軍的集團軍級集群和沃伊爾施將軍的德國后備軍的支援下,向盧布林、海烏姆實施主要突擊,粉碎俄西南方面軍的右翼??道轮竿嬖趹鹎皶勚性S下的諾言,即在他北進的同時,德國將以大軍從東普魯士向南方和東南方的華沙和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之間的地區猛攻,與他兩面夾擊。康拉德要求德國第八集團軍從東普魯士發動攻勢,這位哈布斯堡的統帥需要德軍橫掃涅曼河之東,然后打擊俄國的右側翼。他渴望把奧軍首戰的勝利歸功于他的皇帝,因此他繼續深信,在他的軍隊抵達布格河時,德軍一定會采取行動。他以想入非非的心情建議,德軍至少動用兩個或三個師推進100多公里,進入擠滿實力不詳的俄國部隊的敵人領土。但此時小毛奇判斷要遭到來自兩個方面的人數約為自己兩倍半的敵人進攻東普魯士,因而既不愿也沒有力量去冒這個風險,他下的命令是:“除非俄軍取防守姿態,否則不應進入俄國?!钡@點他沒有告訴他的盟友。
俄第四集團軍和奧匈第一集團軍首先遭遇,23日起,雙方在克拉希尼克地區進行了兩天的激戰,俄第四集團軍退守盧布林以南,在隨后的五天中,俄第五集團軍遭到奧匈第四集團軍攻擊,退至海烏姆西南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一線,但向利沃夫進攻的俄第三集團軍,在第八集團軍配合下,以30個師的優勢兵力挫敗奧匈第三集團軍的14個師,強渡格尼拉亞利帕河,9月3日占領利沃夫,奧匈軍退至戈羅多克地區。此時,康拉德直接向東線德軍指揮官普里特維茨說話了:“總的形勢表明,德國東線軍隊朝錫德萊茨方向發動進攻十分重要,盡速抵達錫德萊茨十分重要,懇請回電告知東線德軍司令部的意圖?!逼绽锾鼐S茨回電說:“此刻敵人正在從科夫諾、奧科塔及以南一帶進攻東普魯士,德軍只有在獲勝后才能開始朝錫德萊茨的軍事行動。德國東線軍隊已吸引了大量敵軍到它那里去,我們相信,此舉可以為奧匈帝國的攻勢掃清道路?!?/p>
9月4日,俄軍三個集團軍全部轉入反攻,迫使奧匈軍隊開始退卻,俄第五集團軍向拉瓦的進攻,開始威脅到奧匈第四集團軍向后的退路,奧匈軍隊指揮部被迫中斷在戈羅多克的交戰,9月11日夜間,康拉德將軍被迫發出極不情愿的撤退信號的時候,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戰斗力了。恐怖的叫聲“哥薩克來了”引發許多人的驚恐和慌亂。奧軍退過了桑河之后,俄軍的追擊放松了,由于對奧匈軍隊的追擊遲緩和組織不善,致使其得以擺脫俄軍,免遭全殲。六個星期以前在加利西亞投入戰場的90萬奧匈軍隊,現在只有一多半重新渡過桑河。21日俄軍停止追擊,至此,俄軍控制了加利西亞大片地區,東普魯士的德軍并沒有南下接應,總計俄方損失約23萬人,奧匈損失40余萬人,此役雙方都沒有實現圍殲對方主力的計劃,但俄軍打進了戰略要地加利西亞。
在大戰爆發之際,俄軍被它的盟國法國要求立即同時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實施進攻,而不顧其緩慢的動員在三個月內不能完成的事實。沙皇新任命的俄軍司令尼古拉大公受到來自法軍最高統帥層的壓力與哄誘,加速其動員并實施倉猝的進攻,結果導致了俄軍在東普魯士的慘敗,但俄國對加利西亞倉猝的進攻由于奧匈軍隊的愚蠢和無能而僥幸取得部分的勝利。
伊萬諾夫在加利西亞的勝利,把德國的西里西亞暴露在俄國的入侵面前,因為西里西亞平原直接通向德國心臟,德軍新上任的總參謀長法金漢于是命令興登堡立即援助在加利西亞被打敗的奧軍,并阻止俄軍侵入西里西亞。9月28日,一支由四個軍組成的、由馬肯森將軍領導的德國第九集團軍,乘火車前去增援奧軍。這支德國援軍迅速抵達奧軍北翼的克拉科夫附近,9月28日,奧德聯軍開始對俄軍展開了全面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