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毛毛蟲效應:“從眾”和“盲從”的臨界點在哪里

  • 彼得定律
  • 包楚婷
  • 1610字
  • 2020-09-18 11:13:13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伯曾經用毛毛蟲做過一個經典實驗:他把一些毛毛蟲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放置在一個花盆邊緣,并在花盆不遠處放了一些毛毛蟲愛吃的松葉。毛毛蟲看到松葉之后便開始蠕動,但是它們卻不朝著松葉的方向移動,而是跟在前一個毛毛蟲的身后。

但毛毛蟲是被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放置的,所以毛毛蟲就一直圍著花盆邊緣轉圈,一直轉了七天七夜,直到筋疲力盡而死去。法伯設想過,毛毛蟲也許很快就會厭倦這種毫無意義的轉圈行為。但是,他最終還是失望了——并不是所有的毛毛蟲都會變成“蝴蝶”,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不會變通的“追隨者”。

心理學家為什么會研究動物的行為呢?其實這再正常不過了——動物身上的一些行為其實是與人類共通的。細想一下,我們身邊不也存在著大量的“追隨者”嗎?

第一種“追隨者”會像不停轉圈的毛毛蟲一樣,只知道埋頭干活,卻忽略了方向的正確性。這類人適合穩定、基本沒有變動的工作,一旦發生重大調整,他們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這種盲目性對個人發展的制約是最大的。

第二種“追隨者”是對他人的盲目崇拜,他知道方向的重要性,但是他不相信自己選擇的方向,而是會去追隨一個他認為值得信任的人,跟著別人的方向走。這類人屬于選擇大于努力的人,如果一開始選擇錯了,那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第三種也是盲目崇拜,但是他所崇拜的不是人,而是理論。他會選擇去相信書本的知識,或者輕信“成功學”,或是迷信某個成功人士的言論……總之,他想復制某種“成功”的范本,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

第四種是墨守成規,這類人性格保守且固執己見,他堅信自己過去所積累的經驗,而不會去嘗試新的方向。這類人在某些方面和第一類人有些類似,他們都是不愿意改變的人,但其背后的原因卻是,一個是“不知”,一個是“不愿”。這類人大多是有豐富閱歷和人生經驗的人,但卻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最后一種人同樣也是不愿意改變方向的人,但其原因是懼怕風險。不是所有人都擁有改變的勇氣,或者勇氣不夠大,因為在原來的方向上他們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代價,轉變方向意味著需要冒不能百分之百成功的風險,那么,又何必去冒著風險做出改變呢?這類人在所有“追隨者”類型中是思考最多的一類人,在權衡利弊和風險之后,他們往往還是會選擇堅持之前的方向。

當然,這么多“追隨者”類型并不是永遠不能成功,只要他們選擇的方向是對的,付出相應的努力且堅持到底,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成功。怕就怕明明知道方向錯了,但由于盲目輕信或者性格缺陷,而固守己見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通過分析這些不同類型的“追隨者”,我們就會得知,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跟隨”的方向是正確的呢?

首先,要擺脫思維惰性。不管身處何處,身居何位,我們都必須保持思考的習慣,囿于固有的思考框架、固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無法讓我們很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的。

第二,避免目光短淺。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做到這點需要我們多去學習和觀察,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減少知識盲區,主動開放自己的思想,去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多吸取各種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第三,要有冒風險的勇氣和魄力。這一要求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達到,需要有優秀的心理素質去承擔相應的壓力,同時也要盡可能地將風險系數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最后,要有創新意識。被動地接受當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突破,因為有時候新的方向是尚未發現和確定的,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

這四個要求難度從小到大,完成第一個要求之后,第二個要求才可能完成得更好,如果前一個要求都不滿足,后一個要求就很難做到。不是每個人都有甘冒風險的勇氣和魄力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創新思維的,但我們可以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培養自己的長遠目光。

一個看似簡單的毛毛蟲效應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你,不妨觀察身邊每一個微小的事物,說不定下一個重要心理學效應的發現者就是你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乐亭县| 中江县| 深水埗区| 铁岭县| 阿拉善右旗| 平阴县| 长葛市| 永城市| 微山县| 和顺县| 龙里县| 南丰县| 新营市| 大足县| 拜泉县| 诏安县| 嘉义县| 祁门县| 青川县| 拉萨市| 凌海市| 阳西县| 洛扎县| 厦门市| 沐川县| 织金县| 锡林郭勒盟| 临朐县| 长寿区| 祁连县| 邹城市| 宁远县| 夹江县| 鄄城县| 微山县| 福清市| 樟树市| 兰西县| 新巴尔虎左旗|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