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好名標準,什么樣的名字才是好名字(2)

在給人起名時,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名字是讓別人叫的,這就得考慮別人是否認識的問題。有些人的名字特難認,連學校的老師都得查字典。記得有個叫張蠡的朋友,初次見面時他告訴我,“蠡”字音“梨”,可第二天我又忘了這字該念什么。現在有些人覺得給孩子取名越深奧越好,越生僻的字越高深,其實不然,生僻的字不一定有深刻的含義,而生僻的字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好認,有時還不好寫。有些人給孩子取名時翻“康熙字典”,揀難認的字用,以追求名字的深刻含義,卻沒想到好認和好寫的問題。名字過于生僻,會帶來不少麻煩,首先就是別人不認識,念錯了就可能鬧出笑話。而且如果一個小孩兒的名字筆畫太多,孩子寫名字的時候就費勁了。給孩子取名字要用規范字,不能用自造的字,過去有人用自造字取名字,在鉛字時代影響還不大,可如今是計算機時代,計算機里沒有自造字,會帶來不少麻煩。辦個公證,護照,身份證什么的,會遇到很大的麻煩。名字要有一定的內含,這是中國人取名的傳統。你要是希望孩子成為音樂家,就不妨讓他叫韻生,意為他是在樂聲中孕育的。如果您想讓孩子長大當海軍可以叫他龍海,希望他像龍一樣在海上馳騁。給女孩子起名,最常見的是以美為內涵的名字?,F在女孩子靠本事成名成家的大有人在,應變把女孩子擺在與男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在起名時開拓新的思路。

好名字要字形賞心悅目

名字是人們相互交往的一個重要工具,而且在很多場合,往往影響人的第一印象。有的字眼給人很庸俗,浮淺直露的感覺,比如“財旺”,“大富”,“雙喜”,“柱子”,“富貴”,“翠姑”等,很容易讓人誤解,顯得有些粗俗,土里土氣。名字不同于乳名,是要在孩子出生15天內報請戶籍機關登記的法定本名,要用一輩子,以后除非符合更改本名條例規定,名字一般是不準隨意改動的。因此,給孩子起名選字一定要慎重,以免將來改名麻煩。人們不大容易把”大妞”與時髦,聰慧的現代知識女性連在一起,也不會把“慧智”與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視為一體。太土的名字,在文學的意義上卻有大俗即是大雅的表現,譬如我國青年詩人王小妮,有俗中見雅的效果。還有“珍妮”來自美國的著名小說家,它對于我們現代的女性都是十分適宜的。這種對起名文化的高層次的把握,需要深厚的知識底蘊。它多來源于文化階層。

在起名時,字形要注意選擇,姓于名的字形要配合適當,筆畫不要差距過多,不要選擇筆畫繁重難于書寫的字。還要盡量避免相同的偏旁、部首,以免給人有重復單調感。有的人愿意用與自己姓氏相同的部首偏旁的字起名,如江海洋、王玉全等,這種名字就存在這個問題。

字的長短肥瘦,強弱虛實也是個需要考慮的內容,命弱性柔之人要采用陽剛之字為名,命強身旺的人影選擇陰柔之字為名。

好名字要讀音鏗鏘洪亮

每個人的姓名雖然只是幾個文字的組合體,但由于中國文字的繁多綺麗,所以好的名字就帶有一種悅耳醉心的旋律美,具有曲線疊合的音響效果。利用讀音優勢起一個好聽響亮的名字,成了一種技巧,名字要富有樂感,叫得上口,聽得清楚,否則名字就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交往功能。因此,在起名時,名字除了要好認外,還要符合中國漢字的發音規律,也就是要讀起來上口,不能跟繞口令似的。一般來說,兩個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聲或去聲,后面的字就應該是平聲。三個字的名字對語音的要求就更高一點,如果四聲安排得不好,讀起來就不順。比如三個字都用上聲,如沈海埂,讀起來就別扭,好像不能一口氣讀完似的。三個字都用去聲也不好,如宋兆盛,讀音不好聽,不如叫宋兆年好聽,因為年是平聲。

1.避免姓和名聲母和韻母相同

例如:“汪”(wang)是由“烏”(W)昂(ang)所拼寫成的,取名時不宜為“汪文威”(wangwenwei)三個的字母相同,讀起來很不順口。“包波幫”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如果將兩個名字互換一字,改成“汪伯威”和“包文幫”或“汪文威”和“包伯威”,便動聽得多了,相鄰兩字的聲母盡量避免相同,讀起來才上口。同樣的,韻母也要注意這個問題。

韻母是指一個漢字的音節除聲母外其余的音素。在起名時,如果名字的韻母相同,讀起來也不會響亮。如“張廣旺”(韻母都是ang),因此這個名字叫起來就不太好聽,又如“于玉秋”等也是典型的例子。如果聲母相同,韻母再相近,那么這個名字讀起來會更費勁,比如:南尼蘭、孫存春這樣的名字會很拗口,要想名字響亮,選擇韻母很關鍵,選擇后鼻音的韻母讀起來會很響亮,如良、昂、光、鵬、東之類的含后鼻音韻母的字尤其響亮。只有這樣的名字讀起來才順口。聽起來也更悅耳。

2.避免姓名的字音與不雅之詞句音

名字讀起來要清晰、明亮、順口,不要讀起來死氣沉沉,甚至拗口。尤其不要起諧音不雅的名字,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讀起來會與另外一些不雅的詞句聲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嘲弄和戲謔,成為人們開玩笑的談資,產生某種喜劇效果。這種詞語可分為兩類:

(1)生活中某些熟語

例如:盧輝、何商、朱石、陶華韻等名,看字義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語里讀成爐灰、和尚、豬屎、桃花運等。

(2)貶義詞

例如:李思,韓淵,史詩,杜子達等名,看字義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語里讀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清稗類鈔》中就曾記錄了“慈禧惡王國鈞之名”一段典故:說的是江蘇才子王國鈞,清同治戊辰年進士,殿試已列入進呈御覽的前十本卷子。等到送呈時,慈禧因王國鈞三字之音與“亡國君”相同,觸痛了自己的心事而非常惱火,于是將其扔在一邊,不予理睬。后來隨便給了他一個閑差,在山陽縣當了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后因才能卓異,被選為云南某縣令,可未到任就死掉了。

3.避免姓名的平仄聲相同

盡管名字只有幾個字,但聲調的作用卻不容忽視,也就是說平仄聲不能相同,平仄聲是一個音節的拍子,是音波的音高范圍內的一種屬性?,F代漢語不講平仄,以四聲論之。所謂四聲是指平、上、去、入。

一般來說,兩個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聲或去聲,后面的字就應該是平聲。三個字的名字對語音的要求就更高一點,如果四聲安排得不好,讀起來就不順。比如三個字都用上聲,如沈海埂,讀起來就別扭,好像不能一口氣讀完似的。三個字都用去聲也不好,如宋兆盛,讀音不好聽,不如叫宋兆年好聽,因為年是上聲。所謂四聲是指平、上、去、入。

例如:柳景選三個字全是上聲,讀起來很繞口,便不如柳敬官好聽。張書襄都是平聲,便不如柳敬官好聽。張書襄都是平聲,便不如張叔向好聽。紀仲憲都是去聲,不如紀忠賢好聽。

好名字要蘊意明朗典雅

名字要有意義,表達思想。

起名字之前,先要確定準備在名字中寄寓什么意思。在一般情況下,有些人往往把這個問題考慮得過于簡單,無論雅俗,總在康、福、仁、顯、智的概念下徘徊,然后選定一個符合該意思的詞而名之。

其實,命名之前的立意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實際起名的時候,往往有幾種立意在腦中盤旋,還會互相交叉纏繞,令人拿不定主意。

把什么意思寄寓到名字之中,往往因人而異,但也有相同的。如果不假思索,貪圖省事,從現成的字、詞中拾撿,不是言不達意就是平淡無奇。

立意就是構思,要把靈感匯成語言,并非一件易事。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思想觀點,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的家庭成員和社會關系等等,都會造成不同的立意。

書香人家,多望子女學業成就,命名為“冠柔”、“文良”、“明?!敝?;風云人物,多望子女胸懷大志,故名為“枕毅”、“堯中”、“宏遠”之類;治業經商之家,多望子女一帆風順,名作“吉昌”、“惠昌”、“化善”、“曲成”之類……各人觀點不同,對子女的期許也不同,立意也迥然各異。

這里談“立意”,并非欲代人立意,而是從實用角度談談立意應注意的問題。

立意,就是把想使子女的名字表達什么思想,含有什么意義確定下來。萬物之愛,莫過于母愛。這并不是說父親不愛子女。父親和母親所不同的是:父親常具有男性的冷靜,屬理智型;母親常具有女性的熱誠,屬感情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期望或許有些不同。但對子女的愛心卻是相同的。

近年來,人們給子女命名多重意而不重字,“濤”、“麗”、“大偉”、“小敏”、“小華”等名比比皆是,甚至一些俚俗的乳名也作“正名”使用。

乳名、亦稱小名,父母為稱呼方便而起,多含親昵之情(如芳芳、小妮等);有的父母愛之過度,親呢之詞不盡表達愛意,或因文化低而討吉利的,竟以反詞呼之,如狗剩、肥仔、小蛋等,甚至還有近似綽號之更粗俗者。乳名一般使用時間較短,成年以后多不再用,即使仍呼之,也局限在一定范圍以內。

然而,學名一確定下來,多需使用一生?;蛟S死后仍需使用,所以應當莊重。用太傻俗的字詞,如“富”、“財”、“有順”、“永貴”等,容易使人產生此名者沒有知識修養的第一印象,即使成為學者碩士,或者上司領導,也難免遭人嘲謔;倘若考學或就業,起碼在名單上給主考的印象分會大打折扣。文革間“蒯大富”,“張鐵生”等名,便是一例。

正因如此,父母在給子女起名時,決不能只顧含意而忽視措詞用字,激情的表達需要知識、修養和一定的方式。

好的表達方式并非直來直去,而要深摯、委婉,讓人覺得像詩句那樣值得回味?!拔母铩逼陂g武漢“新野”派頭頭李某得一千金,正值《毛主席詩詞》發表,于是為女兒起名“紅武”,合“不愛紅裝愛武裝”之意,又暗喻生于武漢。這“紅武”之名叫了三年,老父從福建來楚,為孫女名字大怒,以為女妖精之稱,但又拗不過其子,乃苦思數日,將“紅武”改為為“丹戎”,名為女性,又未篡原意。這里且不論李某立意如何,用后者的確令人感到詩意盎然。再如“神章”二字,意雖好,但叫起來不免滑稽,而改為“少惠”則意不變,名生華彩。可見,雖同樣的立意,如何表達也至關重要。

在用字措詞方面,既可用粗獷、豪放、剛健、質樸之詞,也可選擇優雅清新,纏綿、精巧之字。字和詞本身是死的,如何使用這些字和詞卻在人為,所以在立意之后,選擇字詞也是命名是否成功的關鍵。

有的人給孩子取名字,不講究含義,這無可厚非;可有時因為不講究,造成名字的含義不妥。比如有個人姓段,他的愛人姓薪,他就給孩子取名段薪。段薪就容易讓人誤解為斷了薪水或柴草。這可不好,薪奉和柴草是萬萬斷不得的。再比如,我有個小時候的朋友,叫殷堅,我們就說他又陰又奸。他的名字易派生音同字不同的歧意。有位民警給我講了個笑話,說是有個老太太來到派出所,給新出生的孫子上戶口。老太太說給孫子取的名字叫楊偉,楊偉和陽痿同音。不但在字意上不能有歧意,語音上也不能有歧意。

1.不可用太俗的

名與乳名不同,乳名使用時間短,為了稱呼方便,為了討個吉利,勿須顧慮太多。本名字要用一輩子,選字不能不慎重。如果選用太俚俗的字,很容易使人第一印象就認為是一個沒有學問的人。像什么“李老二”,“張阿大”,“吳阿飛”等名字就應該盡量避免。

2.不要取太洋化的名字

因為這不符合中國人的心理習慣。例如:馬可、麥克、亨利、約翰、瑪利等等這種名字可能使與之交往的人產生不愉快的心理。

3.不要用太冷僻的字

例如:不常見的不好認的字,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名字讀不出來時,首先可能產生不愉快的心理。

為了不給人一個不好的印象,還是選擇用字為好依據姓氏特點起名法在我國的姓氏中,存在明顯的意義,所以在起名時應回避內容所引起的反面意思。

1.意義明確型

如:王,陳,周,徐,孫,高,何,郭,羅,謝,蕭,程,傅,丁,余,戴,夏,姜,范,方,陸,孔,崔,康,史,顧,萬,段,湯,黎,易,常,武,喬,賀,賴,文共37姓。其中王,孫,羅,郭,謝,蕭,傅,姜,段,易,賴等姓起名時通常代借用姓氏的語義。

2.語意不具體,不明確,不易把握類型

如:胡,唐,曹,袁,鄧,許,曾,彭,呂,蘇,盧,蔣,魏,閻,杜,行,寥,鄒,邱,侯,郡,尹等。

3.形象具體,鮮明型

如:李,張,楊,黃,朱,林,馬,葉,鐘,海,汪,田,牛,石,熊,金,鈕,粟,白,毛,江,龍,雷,錢等姓。其中的“毛”,“熊”等姓,通常不按其形象起名字。

4.起名時通??梢杂弥C音轉化意義的形式出現的類型

如:劉—留,流,宋—送,頌,趙—照,兆,罩,吳—無,毋,梧,梁—粱,良,涼,馮—逢,于—魚,余,娛,沈—沉,賈—甲,價,假,潘—盼,攀,姚—遙,搖,譚—談,彈,郝—好,秦—勤,擒,孟—夢,薛—雪,學,鄭—正,諍,韓—寒,含,龔—共等19姓。

這些姓氏的諧音,轉化意義往往靈活多變,豐富多彩,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興趣進行選擇。諧音型姓氏的構詞能力顯然不比以上兩類姓氏,而且它們的實際使用意義,轉化意義往往具有不穩定性。有時用諧音轉化意義,有時又用本義或另一種諧音轉化意義。使用時應該把握姓氏特點,不要太死板。如:梁豐,顯然是取諧音“粱”或“糧”,有糧食豐收之意,而“梁之棟”的“梁”,是取其本義,是“棟梁”之“梁”。梁家民,則顯然是取“梁”的另一個諧音:“良”,有“良家百姓”之意。再如吳垠,是以“吳”為“無”,取“一望無垠”之意。再如吳忘,是以吳為“毋”,意為“毋忘我”。這類姓氏在起名字時有很強的隨意性,所以要立求表意明確,容易出現歧義的字最好不用,以免帶來混亂。語意不明晰型的姓氏,一般只用一個音節與后面的名字相配合,三個字的姓名實際上只有兩個字的意義,內容顯然簡單,起名字時的構思也相對容易些。不過,這類姓氏中的一些姓氏,有時候也會顯示出一定的語意,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如:胡,董,彭,杜,賈等姓氏?!昂L”的“胡”姓就有一定的構詞能力,“胡”指塞外,邊疆一帶古時的少數民族,后泛指北方,因而“胡風”一名就有了北風,朔風之意,又因“胡馬衣北風”之典而意豐?!岸衤暋敝械摹岸笔希瑒t取“懂”之義。

好名字要考慮好記好用

一個人的名字是經常被人叫、被人看的,能做到使自己的名字讓人聽著、看著易記、好記是很重要的,甚至能做到讓人過目不忘,過耳不忘那就是理想的效果了。當然,你的名字如果讓人產生歧義,當做笑話而記住,而過目不忘,出現這種適得其反的結果是我們要防止的。好名字,往往是那些比較文雅、富有意義的名字。注意起這樣的名字要使人過目不忘、過耳不忘,往往是姓名搭配合諧,并表達了某種積極意義的名字,是善于借用典故成語,表達了人名的某種意味的名字,或者是借用名人、古人名字改造得宜的一些富有意義的名字。如“劉暢”的名字,諧“流暢”音而表意;如“唐前燕”的名字取“舊時王榭堂前燕”的詩句諧音表意;如“華而實”的名字改“華而不實”的成語表其反意;如“李如白”的名字借大詩人李白的名字表“如李白”之意,這些名字就達到既有雅意又好記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尼勒克县| 名山县| 高雄县| 拉萨市| 金川县| 资溪县| 呼和浩特市| 平山县| 涪陵区| 舟山市| 辽宁省| 汾阳市| 白玉县| 肃南| 长顺县| 成安县| 桂阳县| 普兰店市| 勐海县| 高台县| 宜黄县| 沂南县| 义乌市| 灵山县| 涿州市| 远安县| 子洲县| 宽甸| 五华县| 体育| 抚远县| 寻乌县| 广水市| 吉首市| 马山县| 札达县| 高陵县| 聂荣县| 大关县|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