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塞克斯頓詩歌經典的生成與傳播

安妮·塞克斯頓(Anne Sexton,1928—1974)在美國當代詩壇和美國自白派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自1959年第一部詩集《在瘋人院途中》發表后,塞克斯頓隨即在學界和批評界引起震動。詩人梅·斯文森稱她“給詩學的地平線投來了驚人的亮光,有眼力的詩人和批評家拾起望遠鏡,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1]

長久以來,塞克斯頓被學者們奉為“自白派的女祭司(high-priestess)”[2],更有早期的研究者聲稱:“塞克斯頓不僅是自白派創始人物(original members)之一,更稱得上是該流派的母親。”[3]她的詩作通常被認為是美國自白詩的典范。這不僅意味著塞克斯頓在詩歌變革上富有先行性和原創力,而且意味著她的語言、主題和詩學理念在自白派中最具代表性:“她在自白詩上的持久和一以貫之無人能及……她的名字已然等同于流派本身。”[4]她的詩歌意象大膽粗糲,她對自身經驗的探索集中、專注、不拘一格。顯然,她開啟了注重家庭及個人敘事的自白詩體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美國詩壇帶來了新的靈感和姿態。更重要的是,她將自我暴露和自我沉醉等個人化的藝術風格推向了極致。這些都構成了塞克斯頓詩歌經典性要素的主要內涵。

[1] May Swenson,“Poetry of Three Women”,The Nation,February,1963,p.165.

[2] Robert Phillips,The Confessional Poets,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73,p.6.

[3] “人們常把洛威爾《人生探究》(Life Study)的問世看作自白派的發端;然而,塞克斯頓完成第一本詩集時,《人生探究》尚未結稿。”見:Diana Hume George,Oedipus Anne: The Poetry of Anne Sexton,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7,p.90.

[4] Laurence Lener,“What Is Confessional Poetry?”,Critical Quarterly,No.2,1987,p.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东光县| 策勒县| 曲阳县| 锡林浩特市| 尚义县| 宿州市| 华亭县| 贵溪市| 綦江县| 巴彦淖尔市| 长海县| 宁远县| 宁夏| 平顶山市| 邢台县| 辽源市| 晋城| 清徐县| 石棉县| 祁连县| 靖州| 锡林浩特市| 孟州市| 红河县| 高雄市| 共和县| 沙坪坝区| 上林县| 三明市| 嘉善县| 新河县| 宾阳县| 三门县| 上饶县| 古浪县| 西华县| 嘉义县| 赤峰市| 惠来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