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社會融資總量與金融脫媒
2.1 社會融資規模概述
社會融資總量最早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2)上提出,即“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隨后,國務院第五次全體會議(2011)又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節奏”的目標。在這一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這一表述又被提出來。類似的提法“要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總量”在同年召開的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上又被提出。2012年10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布置2012年第四季度各項工作時提出,要前瞻性地調節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合理的市場流動性和新增貸款規模。這表明社會融資總量指標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金融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將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2.1.1 社會融資總量的定義
社會融資規模常用社會融資總量指標作為衡量標準。社會融資總量的內涵在盛松成(2011)在央行網站上發表的署名文章“社會融資總量的內涵及實踐意義”中首次被明確定義出來——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其中,金融體系是資金流動工具、市場參與者和交易方式等各金融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它包括商業銀行的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中介機構,也包括信貸市場、中間業務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保險市場等金融市場。這一定義全面表達了金融與經濟關系,并對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提出了一個量化指標。
社會融資規模根據定義是一個流量概念,其值等于當期發行或發生額扣除當期兌付或償還額的差額,也即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期末、期初余額的差額。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金融市場不斷完善,金融產品不斷豐富,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用明顯增強,實體經濟融資方式更趨多元化,融資構成比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金融脫媒日益深化,金融調控面臨新的環境和要求,新增人民幣貸款不再適合作為衡量金融與經濟關系的指標,也不再適合作為統計監測指標和宏觀調控中間目標。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社會融資規模恰逢其時。
盛松成(2011)從三個方面探討了社會融資總量的內涵:第一,金融機構資產的綜合運用,主要包括金融機構持有的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的賠償、投資性房地產以及傳統商業銀行辦理的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這方面衡量了金融機構通過資金運用對實體經濟提供的全部資金支持。第二,實體經濟在正規金融市場可利用的標準化的金融創新工具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非金融企業股票發行以及債券凈發行等。第三,除了上述融資方式以外的其他融資方式,主要包括產業基金投資、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款公司貸款等。
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的內涵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無論性質上是股權性資金還是債權性資金,無論融資方式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無論核算方式是表內還是表外,凡是從金融體系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都應該列入社會融資總量的統計內容。這樣,社會融資規模才體現了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
第二,社會融資總量反映一定時期內從金融體系流入社會實體經濟資金的凈增加額,是時期統計。經濟活動的連續性決定了社會融資總量的核算應以月、季、年為期間單位進行分期統計。比之時點核算,期間核算可以更直接地衡量一定時期內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并且還能看到社會融資總量的結構變化和來源結構的變化。同時,在這樣的安排下,社會融資總量數據在不同時期得到的數據形成一個時間序列,方便經濟學家進行分析研究,為構建更加穩定有效的金融秩序提供政策建議。
第三,社會融資總量等于流入實體經濟資金減去流出實體經濟資金,是一個流量概念。社會融資總量反映的是金融體系對社會實體經濟資金投入的凈增加額,因此社會融資總量數據在一定時期內可正可負。
綜上所述,在一定時期內,社會融資總量=人民幣各項貸款的凈增加額+外幣各項貸款的凈增加額+委托貸款的凈增加額+信托貸款的凈增加額+銀行承兌匯票的凈增加額+企業債券的凈增加額+非金融企業股票的凈增加額+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的凈增加額+典當行、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為企業融入的資金凈額。
2.1.2 社會融資規模核算內容
根據上面的論述,下列金融工具是社會融資總量核算的主要內容:
第一,一定時期內銀行等金融機構(包含小額貸款公司及貸款公司)發放的貸款凈額。包括以下幾類:一是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的凈額,二是信托投資公司發放的信托貸款的凈額,三是商業銀行發放的委托貸款的凈額。
第二,一定時期內由商業銀行經過資信認可的企業簽發的商業銀行保證到期承兌的承兌匯票的凈額。包括銀行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合計的銀行承兌匯票凈金額,即新簽發的承兌匯票減去到期支付或者提前貼現的承兌匯票的凈金額。
第三,一定時期內非金融企業股票發行的凈額,等于非金融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發行的A股和B股股票融資(包括首發、增發、配股、行權等籌集方式)減去股票回購、退市等金額后的凈額。
第四,一定時期內非金融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凈額,即新發行的債券金額減去到期清償的債券金額。包括短期融資券(含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非公開定向融資工具(期限1年以上)、企業債和公司債(含集合債、可轉債和可分離債等)等。
第五,一定時期內保險公司賠償。包括意外傷害險賠款、健康險賠款和財產險賠款等,是保險公司在一定時期內保險合同的賠償義務生效下,向投保對象賠付的賠償金。
第六,一定時期內投資性房地產。指金融機構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其中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和保險業金融機構。
第七,一定時期內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的凈增加額以及典當行、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為企業融入的資金凈額。目前人民銀行全機構信貸收支表尚未將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納入統計范圍,但是這兩項也是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此外,中國的新型金融機構和創新型金融工具如典當行、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等,也具有向實體經濟融入資金的特征,但在性質上還不完全屬于金融機構,所以上述兩項也應該包含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