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創新成功的原因

一是張浦鎮自身需求與積極作為。張浦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強,居民收入普遍較高,基礎設施較完善,集聚了部分特色產業,已具有較高的城鎮化水平。隨著常住人口急劇增長,其對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有效滿足基層群眾、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日益增長及多元化的需求,必須自上而下完善基層政府的功能,構建全新的體制機制與治理模式。此前,張浦鎮進行了一系列探索,為行政體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借改革試點的契機,張浦鎮領導班子團結一致,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堅定不移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積極而又務實地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樹立了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的樣板。

二是昆山市大力支持。張浦鎮的行政體制改革涉及縣鎮權力重新配置,必須是“一把手工程”。昆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研究確定了財政扶持政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并親自前往張浦鎮指導推動改革試點工作。縣級各部門一把手大力支持,積極配合,推動了權力下放與承接以及其他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抓住行政體制改革試點的良好契機。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相應行政管理權限”。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2010年,中央編辦會同中央農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成立了工作小組,在全國選擇13個省份25個經濟發達鎮進行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張浦鎮是改革試點鎮之一。中央自上而下的指導與支持,以及張浦鎮善于搶抓機遇并順勢而為,是其行政體制改革與流程再造能夠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四是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改革贏得了各方好評。張浦鎮的行政體制改革始終以基層群眾的需求為核心,探索建立“前臺”+“后臺”的治理模式,為基層群眾、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使當地老百姓和企業投資者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同時,其經驗做法也得到了上級和兄弟省份的認可,中央編辦、黑龍江省等編辦領導來昆山考察調研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并給予較高評價。

五是張浦鎮的行政體制改革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趨勢。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小城鎮是擴大內需、吸納農業人口、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張浦鎮的改革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一個生動例證,適應了鄉鎮社會結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從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型的內在需求,順應了發展后重塑基層政權、創新鄉鎮治理的新潮流,符合推動中國特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客觀規律。

自我國農村稅費改革及農村綜合改革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鄉鎮一級政府走到了迷茫的十字路口,如何改革傳統的行政體制和管理方式,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趨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與實踐課題。張浦鎮通過完善基層政府功能,探索建立“前臺”+“后臺”的治理模式,將“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貫穿并落實于行政體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的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即使對全國一般鄉鎮來說也具有普適性和積極的借鑒意義。張浦鎮當前遇到的體制機制問題,今后在其他地區也有可能出現。通過改革探索,找到解決張浦鎮發展中體制機制障礙的有效辦法,對于解決其他類似鄉鎮面臨的問題具有先導示范作用。張浦鎮先行先試,探索出一套能有效滿足基層群眾需求,并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適應的基層行政體制機制,可以為一般鄉鎮樹立樣板和典范。一般鄉鎮在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學習借鑒這一模式,少走彎路,少交學費,甚至還可以展現后發優勢,通過制度創新來加速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达拉特旗| 临颍县| 察雅县| 瑞昌市| 延寿县| 皋兰县| 怀集县| 长武县| 罗江县| 尚志市| 冀州市| 堆龙德庆县| 仪陇县| 霍山县| 铜川市| 天津市| 南川市| 广南县| 枣强县| 太原市| 清徐县| 东港市| 岳普湖县| 苏尼特右旗| 营山县| 永城市| 湘乡市| 开平市| 丽江市| 噶尔县| 林周县| 唐河县| 平顺县| 华宁县| 象山县| 高尔夫| 石泉县| 长乐市| 临汾市|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