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得益于持續的經濟增長,我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成就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與此同時,“奇跡”所倚附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經濟發展方式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空前壓力,環境污染事故頻發,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持續影響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區域社會穩定,因此亟需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在環境保護的各種手段中,基于環境問題強烈的“風險性格”,行政管制逐漸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取代侵權法成為環境法的重心,侵權機制則漸次退守為“拾遺”的角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侵權法在應對環境問題上的作用日益式微。由于環境行政管制主要是標準管制,如果缺乏相應的管制標準或者管制標準不科學,行政管制便很難發揮作用;即便管制標準科學合理,由于行政管制權限、資源、能力有限,仍需發揮侵權法的補充和兜底功能。

2010年開始施行的《侵權責任法》專章規定了“環境污染責任”,對環境污染責任的歸責原則、舉證責任、責任劃分等基本問題進行了規定,回應了環境時代法律的“綠化”需求。但該法實際上并未對已有的環境(污染)侵權規則進行變更,本質上仍是對《民法通則》以降環境民事責任立法和法律解釋的沿襲與守成,也未解決長久以來環境侵權在原因行為、歸責原則、舉證責任、數人侵權、責任形式、糾紛解決諸方面存在的爭議。有鑒于此,本書在對環境侵權責任立法進行回顧的基礎上,擷取《侵權責任法》生效前后三十余起典型案例展開深度分析,試圖梳理與歸納司法實踐對上述爭議的立場與態度,探尋立法與司法之間出現沖突與抵牾的癥結與根源,并嘗試從立法論上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從而為司法審判和學理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金堂县| 卓尼县| 图们市| 鹿泉市| 乌鲁木齐市| 屯门区| 镇安县| 乐山市| 邵阳县| 邹城市| 西青区| 黑水县| 贵港市| 忻城县| 霍邱县| 新余市| 黄冈市| 吉木萨尔县| 邻水| 泗水县| 阳山县| 珠海市| 中西区| 桑日县| 通河县| 平陆县| 留坝县| 乌拉特后旗| 烟台市| 祥云县| 二连浩特市| 玉环县| 南汇区| 明水县| 濉溪县| 新营市| 浦江县| 镇远县| 广安市|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