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公共利益”實體性內容的范圍

1.明確標明范圍的法律

在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僅有五部明確標明了公共利益的實體性內容范圍, 它們是:

——《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四條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二十四條重復了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條的內容。

——《測繪法》

第三十一條 基礎測繪成果和國家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用于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應當無償提供。

前款規定之外的,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軍隊因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無償使用。

——《公益事業捐贈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公益事業是指非營利的下列事項:

(一)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三)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四)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征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2.公共利益實體性內容的分類

這五部法律和行政法規通過列舉和示例方式所規定的實體性公共利益,通過用地、征收房屋、測繪成果的使用和捐贈四種方式,可分為六類20余種直接用途:

—國防和外交

—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

—防災、減災, 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

—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如實施緊急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湾仔区| 莱西市| 威宁| 印江| 万源市| 涡阳县| 阿拉善右旗| 清新县| 永寿县| 郴州市| 阿拉善左旗| 吴忠市| 诸城市| 会昌县| 怀仁县| 林周县| 太和县| 三台县| 镇坪县| 新昌县| 金昌市| 义马市| 子长县| 徐汇区| 黄石市| 泽库县| 石泉县| 镇赉县| 南乐县| 马公市| 杭锦旗| 临安市| 临沂市| 湖州市| 仙游县| 克山县| 诸城市| 乌拉特后旗| 烟台市|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