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的國家理念與俄羅斯轉型
- 劉瑩
- 1528字
- 2020-09-25 15:52:44
序二
俄羅斯作為中國近鄰和戰略協作伙伴,一直是我國政府和民眾十分關注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巨變與轉型中曲折艱難的振興之路,政治社會的復雜走勢和發展變化,發人深思,值得我們研究借鑒。普京上臺后變換著角色堅持執政十多年,的確開啟了俄羅斯當代政治獨有特色的新階段。十多年來,他致力于恢復國家實力,保障國內穩定,重塑強國形象,開展軟硬兼施的大國外交等等,在國際舞臺上產生了重大影響,足以構成“普京效應”。
從現在來看,普京與世界政壇許多人物相比具有一些突出的思想性格特點。他冷靜鎮定,胸有成竹,卻不漏于聲色;不怕強硬,果斷決策,善于聲東擊西,虛張聲勢,有進有退,能放能收,甚至敢于孤注一擲,冒險行事。或許因為他長期迷戀于柔道,不但掌握了運動技巧,也受到了東方文化及思維方式的影響,使西方往往難以捉摸。然而,骨子里普京是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俄羅斯文化和民族訴求是其思想的牢固基礎,俄羅斯民族性格從根本上支配著他的政治行為。
普京非常了解俄羅斯,懂得俄羅斯民眾的心理與好惡,百般設法樹立普通百姓所崇敬、喜愛的領袖形象。駕駛戰斗機上天、飛往高加索,乘坐潛水器下水、考察貝加爾湖底,給老虎打針,引領白鶴飛翔……這一系列不拘一格的行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安排的,旨在塑造俄羅斯傳統觀念中“英雄豪杰”“真正男子漢”的形象,博得了老百姓的喝彩,使普京成為名符其實的“卡里斯瑪”型政治人物。
普京熟練運用俄羅斯文化符號,有的放矢,打動人心。他在辦公室里高掛著當代俄羅斯人最崇拜的彼得大帝的畫像,暗示著他要仿效這位“沙皇兼改革者”,強化國家政權,實施一元化領導,不顧一切障礙去推行自己的國家發展理念。
眾所周知,在俄羅斯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國家一直是關鍵因素,是民族理念的核心,所有重大社會變革均以國家為推動力量,國家(包括其版圖)的發展速度超過了社會發展速度。“國家越來越富有,人民越來越貧弱。”[1]權力高度集中,軍事實力格外發達,這些軍事帝國的特征在俄羅斯身上打上了無法抹去的烙印,深深嵌入民族意識及歷代統治者的思想之中。國家理念極強和社會意識薄弱,為國家主義思想(этатизм)提供了深層土壤。幾百年來,國家主義從無意識發展到有意識,在形式上經歷了一些變化,更換過一些元素及外層包裝,但一直由多數俄羅斯當權者一如既往地努力踐行。2012年2月時任總理的普京準備參加總統大選時,發表題為《民主與國家質量》的署名文章,闡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他開門見山地指出:“社會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有所作為的國家,”[2]這表達了他要堅持以國家為核心的政治信念。十多年來,普京的政治立場、政策、舉措及其言行充分證明他延續了俄羅斯執政傳統,是名副其實的國家主義者。
普京的思想體系及其所作所為關系到俄羅斯的戰略選擇、政治態度和未來發展,理所當然應是我國學者認真研究的課題。近幾年來,的確出現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從學術角度來看,還有許多相關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發掘和探討。《普京的國家理念與俄羅斯轉型》這本專著為讀者和學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視角。本書內容豐富、翔實,真正抓住了普京思想體系的核心,將普京國家理念與俄羅斯政治文化傳統聯系起來,深挖其根源,一追到底。全書將現狀視作歷史傳統的延續,通過歷史揭示現實并展望未來,這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也是真正弄懂“普京效應”的捷徑。
近期國際形勢變化復雜,突發事件連連出現,把普京再次推到世界前臺。眾目之下,他下一步棋子怎么走令人關注。在撲朔迷離的環境下,希望此書能成為幫助讀者真正認知普京和俄羅斯的可靠向導。
原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英男
2014年3月
[1] 俄國著名歷史學家卡拉姆津(Н.Карамзин)語。
[2] 參看:2012年2月6日[俄]《生意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