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是車 匯率是馬:中國宏觀經濟評論集
- 宋國青
- 1428字
- 2020-09-25 15:50:59
工業利潤大增
國家統計局目前公布的月度宏觀經濟指標中有一項是全國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包括到當月為止的累計數和累計比上年同期增長率兩個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可以推算當月或者當季的比上年同期增長率。
由于統計口徑的改變,工業企業利潤的歷史數據難以比較,可比的數據又時間太短,無法做季節調整并計算月度的變化(月環比增長率)。另外還有一個情況是,去年以前發生了“撥改貸”等變化,影響到同一口徑的企業利潤的可比性。由于這樣一些原因,一般宏觀經濟情況分析中很少提到企業利潤。但是企業利潤情況是宏觀經濟情況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對股市研究來說是一個意義上的最終目的,應當盡可能根據已有數據作出一些分析和估計。
2000年和2001年第一季度的工業利潤增長率可能受到“撥改貸”等因素的影響,但影響到底有多大難以把握。由于當時的宏觀經濟情況比較好,相信可比利潤的增長率也相當高。這樣可以看到,工業企業利潤的波動幅度要遠遠大于經濟增長率加上通貨膨脹率的波動幅度。考察過去的中國企業利潤情況和國外的有關統計,可以肯定這一點。這里的原因是,企業成本中包含很大一部分從短期角度來看的固定成本。比如說固定資產折舊,按一般的統計辦法,即使企業完全停產,這也是一個固定的數量;此外還有貸款的利息,也基本上是事先確定的;工資成本的變化稍微大一些,但一般來說其波動幅度也小于企業銷售收入的波動幅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收入的波動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成為利潤的波動。尤其當利潤率比較低的時候,以百分比變化形式表現的利潤波動幅度可以非常大。
在過去幾年,經濟增長率大致在7%~8%變化。對一般的工薪收入者和小業主來說,這種變化的影響是幾乎感覺不到的。即使考慮到價格的變化,三至四個百分點的收入增長率波動也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然而,對企業利潤來說,這些波動意味著利潤的劇烈變化。
我們以前常常提到同比增長率指標容易引起的誤解,在解讀有關利潤數據時應當特別注意這一點。比如說,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9.1%,到5月就變成了上升18.0%。這可能完全是由今年的利潤變化引起的,也可能主要是由上年第二季度相對于第一季度的利潤下降引起的。在數據的時間序列比較長的情況下,可以分離出季節因素的影響,給出一個可比的利潤指數。現在的數據序列太短,不能作這樣的處理。因此,我們根據這里的數據結合其他情況粗略估計一下企業利潤的變化情況。
在1998年到1999年上半年,企業利潤每況愈下;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轉為上升,到2000年則大幅度上升。那時候宏觀經濟討論中有一個說法是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了從持續下降轉為上升的“拐點”。對這個拐點的爭論還未見分曉,伴隨著美國股市大跌而來的寒流襲擊了全球經濟。2001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急轉直下,中國經濟增長率也迅速向下“拐”,到11月前后跌到了一個局部的最低點。從那以后,又出現了迅速的回升,今年第一季度則出現了多年少有的高增長速度(季度環比增長)。企業利潤的變化情況與此不完全一致,一個原因是價格的變化與經濟增長率的變化不一致。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達到了多年來的最高水平,而主要價格指數大幅度下降。不過,現在的情況有了一些變化,5月的主要價格指數在剔除季節因素后比上月有所上升。
從現在的情況來估計,第三季度的工業利潤同比增長率可能達到30%左右。我的這個估計基本上是在兩個月以前預測今年經濟增長“坐八望九”的時候形成的。反映到經濟的真實增長率上,8%與7%不過一個百分點之差,但這可以引起企業利潤的猛烈變化。
[1] 原文刊于《財經》2002年第13期,2002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