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是車 匯率是馬:中國宏觀經濟評論集
- 宋國青
- 1577字
- 2020-09-25 15:50:58
中美經濟同喜同憂
5.8%的增長速度,對中國經濟來說顯然是太低了,但對美國經濟來說則是太高了。從去年年底到這個數據公布以前,分析師一直在調高對2002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但4月27日公布的5.8%的增長率仍然大幅度高于最近的平均預測。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中國。在去年11月前后,對中國經濟2002年增長率的預測一般是6%~7%(那時我的預測是6.5%),說到7.0%已經是很樂觀的估計了。在第一季度的7.6%的GDP增長率公布以后,對全年增長率的最低預測也高于7.0%。
這里有必要談一點技術問題。說到美國GDP的季度增長率,一般是指比上季度的增長率折年率(季度增長率折年率是增長率加1的4次方再減1)。計算比上季度的增長率時,首先要對原始數據(定基比指數)做季節調整以消除季節因素。中國目前公布的增長率基本上是比上年同期的增長率,即同比增長率。根據過去公布的同比增長率數據再加一些技術處理包括季節調整,可以計算中國GDP的季度增長率。這個增長率的好處在于它反映了最近的變化情況,壞處是它會放大誤差,包括原始數據的誤差和技術處理的誤差,所以對數據的準確性要求比較高,也要求數據本身比較平滑一些。按我的計算,中國第一季度的GDP季度增長率折年率為11.6%。考慮到可能的誤差,說10%以上應當是比較可靠的(注意誤差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
僅僅就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來說,中國和美國都有喜出望外的感覺,甚至可以說好得難以置信。中國的這個感覺不很強烈,原因在于大家談論的是7.6%這個同比增長率而不是高得多的季度增長率。不過,無論對中國還是對美國,對于今年后三個季度的預測,大部分人還是比較謹慎的,可能沒有人相信后三個季度會保持第一季度的季度增長率。
美國經濟的壞消息是第一季度的企業利潤令投資者沮喪,導致股市連日下跌。還有3月的一些經濟統計數據也顯示經濟增長的前景仍不明晰。現在最擔心的是消費增長的后勁。與這些情況很相似,中國第一季度的企業利潤也相當差,此外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顯著下降,伴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的繼續下跌。
不過中國第一季度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了19.6%。如果沒有什么問題的話,固定資產投資多增加的數量應當足以彌補消費相對減少的數量。但是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的季度和月度數據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情況。首先是波動非常大,從當前的數據來預測以后的情況會有很大的誤差。此外,連續幾年出現了同比增長率前高后低的現象。因為同比增長率本身已經自動剔除了季節因素,所以連續幾年的同比增長率前高后低可能是由統計上的技術問題產生的。從這些考慮出發,對后三個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也難以過分樂觀。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尤其是與事先的社會預期相比較,中國和美國經濟都出現了少見的變化。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中美企業對經濟前景非常悲觀,從而大幅度削減存貨。美國的季度數據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而中國沒有這方面的季度統計,年度統計現在還沒有公布。不過從其他方面的數據推測,中國去年的庫存也大幅度減少。這一點在本欄目以前的分析中多次提到。
這里用相當篇幅來對比中美兩國經濟在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表現,一個意圖是要說明,現在中國經濟的短期波動與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短期波動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在1978年以前,幾乎看不到這樣的相關性。在此后的20年里,這種相關性逐漸增大,而1999年以來則非常明顯。
不同國家經濟波動的互相影響,有的是通過貨物與服務的貿易以及資本流動實現的,這可以直接觀察到,還有一些影響則通過信息的交流而實現。各國經濟尤其是大國經濟的統計數據,會影響別國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的看法,而商品期貨如石油期貨的價格、股票債券的價格,都體現了交易者對未來經濟情況的預測。現在又多了互聯網這樣一個工具,這使全世界幾乎可以同時以很低的成本獲得重要的經濟信息。可以想像,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關性將會越來越高。
[1] 原文刊于《財經》2002年第9期,200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