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是車 匯率是馬:中國宏觀經濟評論集
- 宋國青
- 1535字
- 2020-09-25 15:50:58
關于統(tǒng)計數據這回事
對于中國經濟統(tǒng)計數據的準確性問題,很多方面都很關心,尤其有了“中國經濟一枝獨秀”這個說法以后,外界更是非常關注。引起我們特別注意的一個原因是,很多文章經常列出一大堆數字來分析經濟情況,不能不涉及這些數字的可靠性問題。
還有一個理由使我想在這里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久前,一份雜志的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我,但后來我從那份雜志上讀到采訪文章,覺得與我的原意不一樣,所以想自己來說一下。另外,我對中國經濟統(tǒng)計的很多方面都了解不多,只是對統(tǒng)計數據的消費量比較大一些,因此這里只是從統(tǒng)計數據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
任何經濟統(tǒng)計都可能產生誤差,需要注意的只是這中間有多大主觀因素的影響,以及誤差的可能大小。在最近幾年,中國GDP的增長率報告為7%~8%,如果有人說有一到兩個百分點的誤差,我覺得也無法斷然否定。這個話的意思是,既沒有辦法否定,也無從肯定。進一步說,報告的增長率有高估的可能,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低估的可能。當然我自己覺得略有高估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有一些間接的依據使人朝這個方向去考慮。不過這樣的分析只是提出了一些疑問,一般情況下并不能給出肯定的結論。對類似的種種情況,我是作為一種不確定性來對待。歸根結底,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很多不確定性的世界里,對許多事情不知道或者知道得不多、不全、不準。
在這樣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統(tǒng)計數據來得出一些結論,就需要對誤差的各種可能性有所考慮。這個考慮是與研究的目的有關的。在這里,我們關心的主要是宏觀經濟的短期波動,側重于考慮一段時間內的經濟景氣狀況。因為經濟景氣狀況是相對的,所以,如果對經濟增長率的高估是系統(tǒng)性的,比如說每年都高估一個百分點或者10%,對我們的分析和結論幾乎沒有影響。如果誤差是隨機的,有時高估有時低估,而且常常有一個百分點之大,就有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在最壞的情況下,這種影響可以使有關結論基本不成立。所以,研究宏觀經濟的短期波動,必須非常注意這類統(tǒng)計誤差。
一個例子是1998年第四季度的GDP數據。那一年提出了保8%增長率的目標,各級政府比平時更加關心統(tǒng)計數據。從數字本身看,也非常奇異。如果確有異常誤差的話,影響會相當大。對這樣的情況,經濟學一直在想辦法處理以減弱其影響,現在的一些經濟計量分析軟件中就有檢查和處理異常數據的程序。就1998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來說,我自己做過很多假設分析,光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就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小時。一般來說,在經濟形勢發(fā)生較大變化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核對一些數據。比如有時統(tǒng)計數據顯示工業(yè)生產增長率很高,對這樣的情況拿不準,就可以看看主要產品的產量,還有進出口的數字,等等。提到這一點的意思是,嚴肅認真的分析總是要努力克服統(tǒng)計數據誤差的影響。當然沒有辦法完全排除,有時候還會搞出更大的錯誤來,這也是分析結論帶有不確定性的一個原因。
就過去幾年的情況來說,我的感覺是,除1998年第四季度的數據可能存在比較大的誤差以外,其他季度的數據在主要方面基本上是吻合的。有一些不能完全確定的跡象顯示,季度、月度數據的合理性比過去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如果是比較一段較長時期的經濟情況,就需要對數據的系統(tǒng)性誤差有所把握。比如說,按公布的數據,1998年以來的經濟增長率比此前20年的平均增長率低兩個多百分點,這是一種長期的趨勢性變化還是僅僅由通貨緊縮引起的相對短期的變化?考慮這樣的問題,不能不對數據的系統(tǒng)性誤差作出估計。如果數據誤差很大,那么1998年以來經濟增長率比此前20年平均低兩個多百分點這個“事實”就有很大的問題了。在考慮這樣的問題時,我傾向于認為,現在的經濟增長率統(tǒng)計誤差超過兩個百分點的可能性非常小。這里說的是誤差的最大可能,沒有任何意思說確實有兩個百分點的誤差。
[1] 原文刊于《財經》2002年第8期,200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