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是車 匯率是馬:中國宏觀經濟評論集
- 宋國青
- 1474字
- 2020-09-25 15:50:57
社會糧食庫存大減
2002年春節后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經濟政策是降息。早在幾個月以前,社會上就有了降息的呼吁。在此之前我曾以“出現了通貨緊縮卷土重來的苗頭”和“通貨緊縮死灰復燃”為題分析過這一情況。從同比增長率來看,消費價格指數在2001年9月出現了15個月以來第一次下降,但幅度很小,隨后10月又恢復正值,繼之兩個月也只是輕微下降。僅僅從這些數字遠不足以給出通貨緊縮死灰復燃的估計,但是從剔除季節因素后比上月變化的情況看,去年8月和9月數據的大幅下降已經很清楚地表明了情況。據此可以估計,今年上半年零售價格指數的同比下降幅度還會有所擴大。
由此看來,在央行的考慮中,價格指數的同比變化率可能是很重要的。就去年8—12月的同比變化數字而言,央行在決定是否降息時有理由猶豫不決。但在今年1月的數字出來以后,其猶豫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何會產生揮之不去的通貨緊縮?宏觀經濟現象的原因總是很多,上期評論提到了存貨投資的一些情況。就初步數據來看,2001年的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雖然貨物凈出口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減少的絕對數很小。這三項需求即最終需求合計起來,增長率應當在10%左右,斷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由此可見,去年的存貨投資可能是負的,而且數量還不小。對于不太熟悉情況的讀者來說,存貨投資這樣的概念可能顯得太抽象,所以接下來分析一個具體的情況,即全國的糧食庫存。這里,估計2001年的全社會糧食庫存大幅度下降,并且構成了全部經濟存貨投資下降的一個重要部分。
根據官方數據,預計2001年全國糧食產量比上年下降1.9%左右,按此推算的產量為4.53億噸。這樣的產量,比1996年的5.45億噸低10.2%,差額的絕對數為5145萬噸(1030.8億市斤)。另外,估計全國糧食總消費每年增加850萬噸,即2001年的總消費比1996年增加4250萬噸。這樣一減一增,2001年糧食產銷缺口比1996年大9 395萬噸(為5145萬+4250萬噸)。這個數字相當于2001年總產量的20.7%。最后,1996年還有大量的糧食凈進口,2001年則沒有多少凈進口(包括大豆進口)。
僅從糧食產量來看,過去五年的波動幅度僅比“三年困難”時期的波動幅度小一些,而遠大于1949年以來任何其他時期的波動幅度。
各方面的統計顯示,在過去幾年,全國糧食總消費平穩增長,沒有異常變化,這一點是與“三年困難”時期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所以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庫存的變化在填充著供給(國內產量加凈進口)與消費之間的巨大缺口。在1996年前后,糧食總供給遠遠大于最終需求,這段時間和以前,全社會累積了一個過分龐大的糧食庫存。由此推算下來,在如1994年那樣的減產年份,國內糧食產量都可能較大幅度地高于國內總需求。
糧食總供給大幅度偏低和市場糧價偏低的情況同時出現,并不一定意味著糧食的最終消費需求有何異常。同樣的道理,總需求疲軟和通貨緊縮的持續存在不一定意味著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不足。庫存的變化可以使最終需求與供給出現相當大的偏差。
但是,庫存的這樣大幅度的變化,不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是濫用誤用宏觀經濟杠桿所致。在1992—1994年間,通貨膨脹率節節上升,而利率的調整太晚并且幅度太小,使得真實利率長期為負,引起農民大規模增加存糧,由此進一步導致糧價大漲,而后政府再用大量進口糧食的辦法來抑制國內糧價的上漲。進口的增加加上糧價高漲引起的國內產量增加,最終使得全社會存糧大幅度增加。
從這些情況中可以得出許多很有意義的結論,其中之一是,宏觀經濟政策千萬不可逆市而動。比如動用利率杠桿,只能考慮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不能考慮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如企業負擔、銀行利潤、儲蓄者收入、股市行情等。利率如此,匯率也不例外。
[1] 原文刊于《財經》2002年第5期,2002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