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是車 匯率是馬:中國宏觀經濟評論集
- 宋國青
- 15字
- 2020-09-25 15:50:57
二 “坐八望九”迎拐點(2002—2003)
調低經濟增長預期
根據截至2001年11月的宏觀經濟數據預測,2002年中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率(同比增長口徑)將會有相當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到5.0%左右,達到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下半年可能會有一些改變,但是也難以產生強勁的回升?,F在預測,2002年全年的GDP增長率為6.5%。
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已經沒有提高經濟增長率的政策選擇。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運用利率和匯率杠桿還有一定的余地。因為經濟處于通貨緊縮的邊緣或者已經在通貨緊縮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定義問題),降低利率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現在的利率水平已經很低了,沒有太大的調息空間,即使調息也難以產生很大的作用。在匯率方面,政府可能還有更多的考慮,不太愿意只從貿易平衡的角度出發制定政策。
另一個方面的政策是以擴大赤字為中心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國有銀行和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壞賬,因為這些金融機構的壞賬最后都會成為財政負擔。完全從短期的角度看問題,只需要考慮財政赤字就可以了,雖然政府稅收和支出等量增加的中長期效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別,對短期需求而言這幾乎是一個中性政策,所以簡單說減稅,含義是不清楚的。如果減稅而不減政府開支,就意味著擴大赤字。與此有些相似的是銀行利息的調整。如果同步調整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以保持商業銀行利潤率不變,就是簡單的貨幣政策;如果多降貸款利率、少降存款利率或者相反,就是減少或者增加商業銀行利潤的政策,實際上是財政政策。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很多經濟政策直接或間接地與財政收支有關,不同程度地帶有財政政策的含義。
現在的問題是財政赤字水平和銀行壞賬水平已經相當高,繼續擴大財政赤字和銀行壞賬問題太大。在1998—2000 年的三年里,財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長62.3%,而名義GDP即總需求的平均增長率只有6.3%,2001 年的財政赤字增長率可能會遠低于此前三年的平均水平,但可能仍遠高于經濟增長率。這樣的情況肯定是不能長期持續的。
所以,很有必要調低社會對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如果社會對經濟增長的預期過高,就會形成對政府的壓力。這個壓力可能變成好事,促使政府改進工作,提高效率;但也可能變成壞事,使政府以未來為代價追求短期的經濟增長率,甚至弄虛作假。在不引起后遺問題和其他社會問題的前提下,經濟增長速度當然越快越好,但若是以犧牲未來為代價,就要權衡得失利弊了??偟膩碚f,擴大財政赤字以刺激短期需求同服用興奮劑一樣,除非在有其特殊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偶爾為之,是以不用為好。
回過頭來看,1998年開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目標是要使經濟增長率達到8%。四年過去了,財政赤字大幅度增加,而GDP的平均年增長率為7.6%(今年按7.4%算)。在預算基本平衡和銀行壞賬得到控制的情況下,過去四年能達到的經濟增長速度應當顯著低于7.6%,比如說只有6.0%。這就是說,6.0%是正常的,7.6%是不正常的。在這里,所謂正常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基于基本經濟體制和政府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況得出的。而通過改革提高企業和政府效率,通過結構調整抑制壟斷,在這些基礎上達到的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則是另外一回事情。
以下對2001年11月的宏觀經濟數據作個簡單介紹。11月的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7.9%,這是過去12個月的環比增長累積的結果,其中前五個月累積增長了5.6%,后七個月只累積增長了2.3%,折年增長率只有4.0%。這個情況是預測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率大幅度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長率則有更大幅度的下降。1—10 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為17.3%,11月只有9.4%。此前提到,可能由于統計方面的技術問題,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前高后低,新的數據是進一步的證據。在8、9兩個月,剔除季節因素后的消費價格指數和零售價格指數雙雙大幅度下跌,其跌幅超過了歷史記錄;在10、11兩個月,消費價格指數輕微上升,零售價格指數則輕微下降。
[1] 原文刊于《財經》2002年第1期,200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