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諾貝爾經濟學獎經典文庫(共2冊)
最新章節: 出版說明
經濟增長黃金律:這本書反映了19世紀50~60年代美國經濟學界對增長問題的關注和認識。當時在東西方冷戰的背景下,市場與計劃體制在績效上的優劣對比還沒有取得共識,而當時的研究普遍認為儲蓄率的高低是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所在。因此,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政府可以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手段,甚至編制經濟計劃來影響和決定國民儲蓄率,從而最大化國民的福利。在這個背景下,菲爾普斯教授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國家應該儲蓄(投資)多少才能實現最大化的消費?他假設了一個僅有單個當事人的魯濱遜經濟,而雞蛋是唯一的消費品。如果經濟體僅僅存在一期(魯濱遜很快就能獲救離開孤島),魯濱遜面對的就是一個簡單的靜態問題,而答案顯然就是吃光所有的雞蛋。但是,如果經濟體會存在多期(魯濱遜無法在短期內離開孤島),他面對的就是一個動態問題:該儲蓄多少雞蛋來孵小雞?如果儲蓄太少,就會損害未來的生產能力,從而降低了未來的消費;如果儲蓄太多,就怕餓得撐不到看見雞生蛋的那天。所以,一定存在某個能使平均消費最高的儲蓄方案。菲爾普斯把這樣的方案稱為增長的黃金法則,只要遵循這個法則,魯濱遜的平均雞蛋消費量就是最高的。結構性衰退:失業、利息和資產的現代均衡理論:本書的目的在于揭示一些非貨幣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各種非貨幣因素孕育著當代世界經濟的衰退和繁榮。書中所采用的方法綜合了現代和新古典理論的一些原理,并被稱為結構性失業理論及其時間路徑。最后,本書將用戰后全球數據對這一理論進行檢驗。
因版權原因待上架

品牌:華章圖文
譯者:陳耿宣 張鵬 萬騰 張延人
上架時間:2020-02-21 18:23:08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華章圖文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