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注意同比增長率錯覺 原文刊于《財經》2000年第8期,2000年8月5日。

同比增長率指標導致錯覺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不過這一次更加突出,所以我們在這一期著重談談同比增長率指標的問題。

根據分季度GDP指數可以算出GDP的同比增長率,也可以算出環比增長率,二者之間可能存在很大差別,比如從1999年第四季度以來,同比增長率上升,而環比增長率(季調后)卻下降。

在股票價格的圖形上,原始數據是每個時點(時段)上的價格。以這樣的原始數據為基礎,可以生成各種各樣的曲線,比如10日移動平均線和30日移動平均線。這些曲線的走向常常不一樣,在一些情況下,有的往上走,有的往下走。有人相信這些曲線代表了某種指示未來的趨勢,而標準的理論說它們不包含預測未來的信息。

在能否預測未來這點上,真實經濟變量的情況與股票價格不一樣,大部分真實經濟變量的變化有某種“慣性”。對于很復雜的慣性來說,最好的分析方法當然是用最原始的數據,因為任何在原始數據基礎上制作的數據都可能有信息的損失,有時候還會導致歪曲。就簡單的慣性來說,可以用增長率指標來做一些分析。打比方說,現在有兩條信息,其一是,“一列火車在上一個小時行駛了100公里”,其二是,“該列車在上一分鐘行駛了2公里”。從慣性的角度來預測該列車在下一分鐘的行程,當然是后一條信息更有意義。

由同比增長率錯覺導致對經濟形勢判斷嚴重失誤的最顯著的例子發生在1989年。從當年4月開始,剔除季節因素以后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幾乎是逐月大幅度下跌,下降的速度折年率超過了10%,但是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長率仍然高達15.3%。再由于統計數據公布的時滯和做研究寫文章開會等方面的時滯,到了1989年第三季度,主流的看法竟然仍是經濟過熱。說點俏皮話,已是懸崖百丈冰,猶嫌溫度高,原因是溫度計有問題。因此有關管理部門仍然在猛踩剎車,活生生踩出了一個人為的市場大疲軟。

可以看出,1997年下半年的GDP增長率較之上季是很低的,兩個季度的平均增長率折年率為6.4%,而同比增長率平均為8.2%。進一步用GDP的累計增長率指標,到第四季度即全年的增長率仍然高達8.5%。從8.2%或者8.5%出發來看,給1998年定一個8.0%的增長目標可以說是相當謹慎了。但從6.4%出發來看,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另外,從月環比的角度來看,1997年的零售價格指數一路下降。最晚到第二季度就可以相信,發生一場通貨緊縮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之大了。但那時的同比價格指數還是正值。

從很多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用同比增長率變化這樣的簡單指標來判斷經濟形勢,常常(但并不總是)導致一些錯覺。尤其在經濟發生大的波動時,這個指標簡直在捉弄人。有點難以理解的是,這里實在不涉及高深的分析技術,有時候只需要一些簡單的算術。那么為什么很多經濟學家就只關注同比增長率呢?從復雜的方面來想,里邊可能有太多的原因。從簡單的方面來看,大概是大家都忙著說結論,沒時間仔細想結論的來源。

回到計算GDP增長率的問題上來。1998年下半年尤其第四季度的數據可能比實際偏高一些,這使當時的增長率偏高而使以后的增長率偏低。考慮到這一點,對數據做些平滑處理,我的估計是這樣的:GDP的季度環比增長率,在1997年第三季度到1998年第二季度之間跌到一個局部低谷,折年增長率約為6.5%,此后逐漸回升,目前的增長率大約為7.5%。往后的情況,有60%的可能性可以達到8.0%以上,太高的可能性不大;有40%的可能性是維持現狀或者往下走。在這個過程中,高低起伏的波動一直相當大,以后也會如此。

結合價格和其他數據,我的總的看法是經濟在溫和緩慢地回升。1997年年底到1998年年初是增長率從走低向走高的轉變,形成了一個局部的增長拐點。說局部拐點的意思是,此前有拐點,以后還可能出現拐點。目前的情況,雖然較大的可能是繼續緩慢回升,也仍有一定的可能是原地踏步甚至掉頭向下。

[1] 原文刊于《財經》2000年第8期,2000年8月5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保定市| 屏东县| 泾川县| 古浪县| 玛纳斯县| 濮阳县| 内丘县| 丰城市| 辽宁省| 柞水县| 远安县| 平乡县| 清水河县| 红安县| 莱芜市| 富裕县| 汉中市| 英德市| 阳高县| 凭祥市| 准格尔旗| 兰州市| 自治县| 海林市| 株洲市| 通州区| 来凤县| 古丈县| 会泽县| 朝阳区| 望奎县| 丹棱县| 礼泉县| 阿拉善左旗| 临洮县| 手游| 汽车| 荥经县| 水富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