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規劃與學校發展
- 倪梅 陳建華
- 999字
- 2020-09-24 13:34:51
三、參與式規劃是非常有效的規劃手法
“參與式研究”是目前國際上普遍倡導的進行研究的一種理念和方法。“參與式研究”指在內源發展理論[2]指導下,通過畫圖、對話、討論、大事記等多種方式,由教育專家與發展主體共同參與,分析區域中存在的問題,確立項目課題,調動發展主體的積極性,引發參與者的創造力,形成別具一格的研究方式。
在研究過程中,如果旁觀者和參與者對事情持不同態度,對結果的影響就截然不同。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旁觀者對正在進行的事情漠不關心;一種結果和另一種結果分不出好壞,因為每一種結果只是供人看的。參與者和正在進行的事情休戚與共,事情的結果和他息息相關,他的命運或多或少和事情的結果有關。”[3]
對一所基層學校而言,大學科研專家作為規劃師,與學校領導與教師一起,通過參與式規劃的方式,共同分析學校存在的問題,厘清學校的發展思路,尋找學校的優先發展項目,制訂相應的行動方案。這是一種相當有效的規劃手法。在這里,“參與”是指個體卷入群體活動的一種狀態,既包括個體在認知和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個體之間的互動、個體受群體影響,以及個體影響群體的方式和程度。“參與”不應該是被動的,或受條件驅使的,而應該是主動的訴求。學校教師是發展主體,他們的參與是作為發展主體的參與。教育專家要發揮協調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把自己作為學校共同體中的一個成員,切忌思想霸權、話語霸權和行為霸權。
參與式規劃既重視規劃文本的制訂,又重視規劃的實施過程,它是一個相當有效地促進學校發展的規劃手法。參與式規劃既強調以人為本,重視組
織中發展主體的賦權;又重視組織的發展需求,針對組織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發展思路;更重視強化人的發展動機,以人的能力建設為核心,促進學校的內源發展。參與式規劃可以整合校長的態度、專家的技術、學校的鄉土知識和教師的經驗,對學校的發展有著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
從2005年開始,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一些專家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小學開展合作研究,這項研究主要以參與式規劃為抓手展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教師作為規劃師和教育專家,幫助學校分析校情,尋找學校優先發展項目,開發校本課程,提煉學校辦學特色,積累了許多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成長,科研專家在成長,學校在成長。我們共同的體會是:學校發展規劃本質上是一個過程。
[1] D.H.Hargreaves&D.Hopkins.Planning for School Development:Advice to Govenors, Headteachers and Teachers[M].Londo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HMSO,1989.
[2] 本書第二章將對此理論有詳細介紹。
[3]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