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特點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改擴建的經驗及相應的規范標準主要集中在對既有高速公路進行擴建這一方式上,二級或一級公路提升改造為高速公路的情況更加復雜,經驗不成熟,實際案例極少。因此,本文主要闡述既有高速公路進行改擴建設計。

高速公路改擴建不同于新建高速公路,主要有以下六個特點:

1.需要協調新老高速公路的建設標準

既有高速公路建設一般運營10年以上才會出現改擴建的需求,改擴建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1)改擴建時現行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和既有高速公路采用技術標準不同。

現行《標準》與1997版以及2003版有了較大的調整,如:設計速度、服務水平分級、橫斷面寬度、橋梁設計荷載、車輛折減系數、標準車型等方面均有所變化。同時現行相應的公路路線、路基、路面、橋涵、交叉、附屬設施等技術要求也有部分調整。因此,在確定設計標準時,應充分考慮兩個技術標準的銜接。

(2)既有高速公路交叉的河道、鐵路等技術標準變化。

隨著相關行業規劃的調整,和既有高速公路交叉的鐵路建筑限界、河道通航等級及相應的技術標準變化時,在改擴建時,新建部分應當考慮按照新的技術標準要求;既有部分需要綜合考慮,當既有高速公路已納入交叉的鐵路或河道的改造提升工程時,一般考慮按照新的標準,否則,宜維持既有高速公路的標準不變。同時設計應考慮相應技術標準的近遠期的銜接。

2.需要處治既有高速公路的各種病害

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一方面,限于當時的經濟條件、技術水平和經驗的不足,修建的高速公路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線形指標取值偏低、路基壓實度不足、地基處理不到位、路面結構厚度偏薄、邊坡防護不當等;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經過多年的運營,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病害,如路面疲勞破損、路基沉陷、橋梁結構病害、隧道滲水、沿線交通設施破損及老化等。這些直接影響著既有高速公路的質量和正常運營,甚至直接威脅著高速公路運行車輛安全,造成不必要損失,同時也給日常養護、維修工作帶來許多麻煩。因此,在高速公路改擴建時,應認真細致地分析病害,提出合理的處理措施。

3.需要協調好新老高速公路間的銜接

高速公路改擴建的難點和重點之一是處理好新老高速公路間銜接,如線形(高程和橫坡)的銜接、路基差異沉降的控制、新老路基結合部、路基橫向排水銜接、路面拼接、橋梁拼接、互通立交的銜接等。只有協調好新老高速公路間的路基、路面、橋梁、隧道、沿線設施,才能充分發揮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功能。

4.需要合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改擴建時,應充分考慮利用既有的路基、路面、橋梁、涵洞、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道路兩側富余用地等。同時,對廢棄的既有道路的路基填土、路面挖除材料、橋梁拆除廢料、安全設施等材料,應綜合考慮盡量利用于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或其他低等級的公路工程。

5.需要維持施工期間既有高速公路運營

對日益繁忙的高速公路進行改擴建,完全封閉交通進行改擴建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保持既有高速公路運行狀態下進行改擴建是必然選擇,交通組織方案應遵循不中斷和少影響原則,既要考慮施工期交通組織方案對施工方案和設計方案的反作用,又要根據總體工程方案制定可行的交通組織方案。總之,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要制訂行之有效的綜合性交通保障方案,包括區域路網的交通分流組織以及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交通組織兩個部分,確保把改擴建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6.需要動態的設計及建設管理

由于施工周期比較長,并且施工期間還力求保證既有高速公路交通運營,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積極配合施工,最大化減少施工過程中對于道路交通的影響,往往需要采用動態設計的方法,及時調整設計,做到方案合理、投資節省、方便施工、保證安全。例如路面補強及加罩設計,施工圖設計是根據當時的檢測評價結果確定的技術方案,但是保通期間路面的技術狀況會出現衰減,在實際進行路面改建時(一般時間間隔可能有2年左右),需要重新評價既有路面技術狀況,動態的調整路面補強及加罩的設計方案。和動態的設計一樣,改擴建工程中需要動態的建設管理。包括動態的計劃調整、動態的交通組織調整、根據工程實施中暴露的問題以及動態的觀測數據與設計動態跟蹤相結合直至動態的建成路段運營管理等。因此,良好的實時的動態建設管理是“保證交通、提高質量、加快建設速度”的基本保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平市| 鄂州市| 孝昌县| 灵石县| 唐山市| 佛冈县| 涿州市| 鄂温| 金昌市| 龙川县| 云林县| 石棉县| 文登市| 南汇区| 绥中县| 耿马| 淮北市| 建水县| 安达市| 寿光市| 万山特区| 祥云县| 大埔区| 芜湖县| 沾化县| 资溪县| 资源县| 巴青县| 潼南县| 玉门市| 元氏县| 留坝县| 崇信县| 曲水县| 长岛县| 象山县| 邹平县| 奉化市| 湾仔区| 和田市|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