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公路改擴建設計理論與實踐
- 袁勝強 鄭曉光
- 549字
- 2020-09-17 18:32:55
3.3.3 交通評價
既有高速公路交通評價內容應包括:高速公路各部分(含路段、立交節點、收費站)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交通軸載。
應按現行《標準》、《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以下簡稱《路線設計規范》)、《公路立體交叉設計細則》JTG/T D21—2014(以下簡稱《立交設計細則》)分別對不同路段、不同立交以及收費站的現狀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進行評價。
以往國內都是利用交通量數據和代表車型額定軸載模擬實際的軸載譜,但軸載數據的車型分類是以車軸為主,與交通量調查時以功能和噸位為主的分類方法并不相同,再加上超載現象普遍所帶來的軸重變化,使得從交通量模擬出的軸載,往往比實際的軸載要小得多。因此分析評價時,應充分考慮這些情況。應按現行《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06(以下簡稱《瀝青路面設計規范》)的規定,根據軸載調查報告,根據軸載大小分類計算運營期間的累計當量軸次數,形成軸載譜調查分析報告。軸載譜可以用每個級位出現的次數來表示(完全軸載譜),也可以用每個級位出現的頻率來表示(代表軸載譜),再由各種車型出現的次數獲得軸載次數。在進行軸載分析時,單軸以10kN為單位分級,雙軸以20kN分級。
另外,應結合施工交通組織方案,對施工期間各施工路段(含路段、立交節點、收費站)及區域分流路網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進行評價,評估分流繞行的需求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