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我國就業面臨的新形勢

從國際看,受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深度沖擊影響,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仍存在較多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

(一)我國就業面臨的國際新形勢

1.主要經濟體形勢趨于分化,世界經濟進入長期的中低速波動期

當前,世界經濟總體上度過了最困難階段,但全面復蘇的基礎仍不牢固,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實體經濟增長乏力,新的經濟增長點短期內還難以形成。發達國家內部以及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形勢分化擴大,與多數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有所加快的格局不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速明顯低于前幾年,實現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和市場擴張將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受此影響,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進入中低速波動期,2012年OECD預計未來50年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速僅為3%。

2.世界經濟格局繼續變化,全球再平衡進程不斷推進

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的增長模式受到很大沖擊,世界經濟格局面臨深化調整,全球再平衡進程不斷推進。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為解決高消費、低儲蓄和逆差問題,提出“再工業化”和擴大出口,他們或者打造全產業鏈或者將部分加工環節回流本國。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資源型國家謀求產業鏈條延伸。新興經濟體在增長減緩的情況下也積極爭取承接世界產業轉移,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各國都在努力調整發展模式,重塑和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搶占國際分工的制高點。作為新興大國,我國在中高端生產領域受到發達經濟體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而在低端生產領域則面臨要素成本更低的發展中經濟體的追趕競爭,繼續依靠大規模粗放投入發展進而推動經濟和就業增長的空間將會更加縮小。

3.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競爭更趨激烈

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各國為了救助本國的經濟和就業,出臺了各種國家干預和貿易保護措施以保護本國的市場和就業,不僅諸如保障、雙反、進口關稅等傳統貿易保護措施以及政府采購、自動配額等新型貿易保護措施有增無減,主要經濟體還競相組織排他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并力爭主導權成為貿易保護的新手段,美國主導的新型貿易(TPP、TTIP和TISA)規則的影響力已初現端倪。我國是全球制造業產出最高的國家,許多產品的生產能力已超過國內的需要,必須開辟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消化過剩產能,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國家的企業進行競爭。由于國際市場的緊缺,針對我國產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政策以及反傾銷的數量將有增無減,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短期內還難以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這將對我國穩定出口增加難度。

4.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繼續深刻變化,地緣政治風險有所突出

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世界經濟體,國際地位提高的同時,一些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鄰近國家對我國發展產生戒心,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制定和采取一些對我國不利的舉措,使我國對外的穩定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此外,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也會更加突出。

但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國際力量對比會繼續朝著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演變,國際環境對于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就業空間和創造就業也會帶來戰略性機遇。

1.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加速,國內就業空間會得到拓展

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了東道國經濟發展和就業,有利于我國緩解貿易摩擦和國際收支不平衡等發展壓力。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主要是資源導向型和技術導向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仍然在國內發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就業的刺激效應通常大于替代效應,進而有利于促進我國就業數量的增長。一是通過將一些國內(過剩)產業轉移到國外,可以為國內新興產業提供發展空間,有利于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二是國外子公司的國際經營業務會增大對我國法律、工程咨詢及國際金融等配套服務方面的需求,促進就業人員向第三產業轉移,進而優化我國的就業結構。三是我國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會增加國外相關配套企業對國內設備、原材料等的需求,進而刺激國內相關企業的發展并帶動就業增加。

2.人力資源全球化配置加速,境外就業空間會得到拓展

境外就業是勞動力跨國流動的主要方式。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外派勞務和境外就業作為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形式之一,發展前景廣闊。從全球角度看,國際勞務市場存在巨大需求,目前全球每年流動的勞務約4000萬人,大力開展境外就業工作是國內和國際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積極組織外派勞務境外就業,可以使我國勞動力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人力資源流動與競爭,促進我國人力資源的開發,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就業壓力。

(二)我國就業面臨的國內新形勢

從國內發展條件看,積極穩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將創造新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勞動力素質改善、區域發展回旋余地大、社會政治大局穩定,這些都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但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新老問題交織存在,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在發生深刻變化,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更加鮮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也愈加復雜。

1.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經濟增長將處于中高速增長期

經濟增速回落既是宏觀調控的結果,也是市場需求環境變化的反映,未來20年我國經濟增長將處于6%-7%的中高速增長期,繼續依靠高增長來拉動就業已不現實。電力、電信、公路、鋼鐵、化工等行業的建設都已過了投資的高峰或快速增長期,可建設的數量和投資增長速度將出現下降,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將會相對減少。在外需減弱形勢下,擴大內需、著力拓展居民消費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基點。

2.“倒逼機制”將使結構調整加速,調整進入陣痛期

盡管近年來我國結構調整不斷推進,但第一產業不穩、第二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的問題仍然突出。隨著經濟增速回落,產業結構不合理尤其是部分制造業領域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進一步凸顯,資源、環境的壓力已對結構調整形成了“倒逼”,結構調整加速由此將會帶來結構性失業風險的增加。

3.勞動力生產要素供求關系快速發生變化,低成本比較優勢開始減弱

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放緩,老齡化進程加快,勞動力長期的低工資水平導致的勞動力成本補償性上升,人口分布的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變動等都將對就業產生新的影響。

4.既有紅利逐步消失,匯集新的紅利難度加大

紅利要素并非一成不變,隨著內外條件的變化和發展基數的擴大,既有的人口紅利、土地紅利、對外出口的紅利會逐漸出現衰減和消失。按世界銀行的平均匯率折算法計算,2012年我國人均GDP已達6100美元,處于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同樣面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既有紅利的減退和逐步消失既是進一步改革的動力,也是深化改革的起點,匯聚市場化體系再造紅利、海外投資紅利、擴大內需紅利等促進就業的新的改革紅利,迫切需要解決就業促進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摒棄短期刺激性政策,進行長線制度性再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海门市| 波密县| 北票市| 景宁| 林周县| 敦煌市| 稷山县| 二手房| 临桂县| 通榆县| 琼结县| 平湖市| 林周县| 报价| 潢川县| 栾城县| 宝山区| 保山市| 安阳市| 和田县| 岳阳县| 普兰店市| 茶陵县| 秦安县| 房山区| 榆树市| 伊春市| 潜江市| 岑溪市| 贵定县| 河间市| 汽车| 常州市| 苏州市| 辽阳市| 宜兴市| 岳阳县| 乌兰察布市| 克东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