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辦公室
- 2162字
- 2020-09-17 18:11:48
一、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環境和形勢變化
(一)要適應新數字技術革命新形勢
在1990年開始的第一輪數字技術革命,大幅度降低了通信和運輸成本,推動了全球供應鏈管理和綜合物流革命,出現了全球制造業外包和服務業外包蓬勃發展的新趨勢,形成了全球產品內分工或工序分工的新格局。由于資本、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等生產要素容易跨境流動,而勞動力不容易跨境流動,全球供應鏈網絡的加工組裝基地最終投向那些有大量豐裕低成本勞動力資源,同時資本流入和流出相對自由便利的國家和地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成為全球工序分工投資最重要的區位選擇地之一。這使得中國、印度等低成本勞動力參與國際分工從可能成為現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2.7億農村轉移人口進入非農產業,有1.7億人進入城市,因此成為本輪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近年來,以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為基礎,以無線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工具的新一輪數字技術創新浪潮正在迅速興起。機器人開始替代勞動力,“互聯網+”促進了智能制造和銷售,企業開始通過資本輸出在全球范圍內滿足個性化需求、碎片化需求和本地化需求,全球分工格局開始發生新的變化。一方面,歐美重振制造業、重振創新、重振出口的浪潮正在推動其資本、商品和服務重新回歸美、歐本土。其中包括大量勞動力密集型傳統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勞動力密集環節。另一方面,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開始進入高中收入國家行列,全球供應網絡出現了以市場為導向而不是以勞動力為導向的結構調整,跨境生產和貿易活動開始從低成本勞動力集聚地轉向了最終消費市場地。中國過去參與國際工序分工的主要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已經從過去的55%下降到30%左右。為此,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資產組合多元化方式實現原產地多元化、進口市場多元化、境外人民幣需求多元化,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要變化。
(二)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
經濟全球化可以定義為三個驅動:一是開放驅動,即世界各經濟體之間的關稅、非關稅措施、服務業市場準入、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措施越來越深入;二是市場化驅動,即市場經濟規則和競爭法則成為支配全球資源配置格局的決定性力量;三是創新驅動,即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高端人才在全球化條件下驅動全球創新熱潮。我們把全球化看作是一把“雙刃劍”,全球化往往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重要戰略期。同時,全球化又是全球重大政治軍事經濟矛盾和風險凸現期,銀行和貨幣危機高發期。
當前經濟全球化出現了一些新形勢:一是美歐推動了跨太平洋(TPP)、跨大西洋(TTIP)的自由貿易區(FTA),要為全球治理的未來建章立制。二是美歐推動BIT2012、TISA,要打造高標準投資自由化和服務貿易自由化范本。三是制定“競爭中性”等新規則,即限制政府利用優惠政策扶助國有企業戰勝民營企業的能力。四是制定新議題,如高標準的勞工規則、環境規則、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等。五是采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實現經濟復蘇[1]。對于這輪全球化規則變局,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4月在博鰲論壇上指出,對TPP我們持開放態度,有利于開放,中方都樂見其成。
(三)要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
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同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提出了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兩端連接最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和最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包括了65個國家,44億人口,21萬億美元的GDP規模。作為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國家將構建以“發展”為主題的新型合作模式、“包容”和而不同的新型合作理念、“共享”發展機會和成果的新型合作機制。其中,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是重點。研究表明,2014—2020年間,中國將累積向國外提供的進口商機將達到1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將突破1.2萬億美元,為世界其他國家貢獻7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2]。
2015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促進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積極推動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在全國推廣成熟經驗,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開放高地。”
(四)要適應開放型經濟新形勢
事實上,30多年前,鄧小平就提出了三個重要論斷:一是鄧小平說,“對外開放,我們還有一些人沒有弄清楚,以為只是對西方開放,其實我們是三個方面的開放”。可見,擴大對發展中國家和轉型中國家開放是新時期我國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戰略要求。二是鄧小平說,“要顧全兩個大局”,一個大局是沿海地區率先加快對外開放的大局,另一個大局是中西部地區開放開發,東部沿海地區也要服從這個大局。可見,東中西互動,舉全國之力,建設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促進向西開放和西部開發的戰略大局。三是鄧小平說,“開放是兩個內容,一個對內開放,一個對外開放”。“對內開放就是改革。”可見,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高水平開放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推進高水平開放的本質,是全面深化高標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