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的人都不懂的說話技巧
- 柳白
- 1678字
- 2020-09-21 11:15:31
面對廢話也要學會拒絕
在生活中,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人:只要和他們聊起天來,就停不下來。他們會滔滔不絕地“轟炸”你的耳朵,向你灌輸各種見聞和遭遇,不管你愛聽不愛聽。最可怕的是,這其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廢話,毫無意義。這個時候,相信再有耐心的傾聽者也會不堪其擾。
圣人孔夫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孔老夫子因為朋友從遠方來而流露出的喜悅之情。的確,如果真能有志同道合的好友前來拜訪,一起促膝長談、交流思想,也不失為人生的一件樂事。所以,古人才會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但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想法不同、地位不同,文化層次也不同,而且人也是在不停變化的,即便是曾經的好友,也會因為時光變遷而變得陌生,不再能像從前那樣無話不談。這時候,如果因為彼此之間的交情而不好意思打斷對方,一味忍耐的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在折磨中把彼此僅剩的情誼消磨殆盡。
曉玲跟小芳是大學時期的室友兼好友,兩人可以說是無話不說,大學生活的回憶幾乎都是兩人共有的。畢業之后,兩人各自找工作、戀愛結婚,卻依然保持著學生時期的閨蜜關系。可是漸漸地,小芳發現兩人的關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曉玲是宿舍里公認的話癆,幾乎整個大學時期都是全宿舍“臥談會”的主導者和收尾者,即便是工作、結婚之后,這個特點依然沒什么變化。可能是老公比較沉默寡言的緣故吧,曉玲總覺得婚后生活中少了些樂趣,于是每到周末都會跑去小芳家小聚一番,很多時候還要霸占小芳老公的床位,與閨蜜重溫大學時期“臥談會”的樂趣。
起初小芳還覺得這樣挺好,可是后來慢慢就有些不勝其煩了。畢竟婚后家庭瑣事越來越多,不可能再回到大學時期那樣簡單平淡的生活了。偶爾周末聚聚暢談一番還行,而像這樣幾乎每周都要扮演“超長待機傾聽者”的角色讓小芳身心俱疲。再加上曉玲說的都是些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都是廢話,要全程配合對方“嗯”“啊”“然后呢”等,讓她覺得越來越累。但她又不忍心打斷和拒絕對方,結果就是,每個周末都變成了她的“受難日”。周末原本是休息和放松的日子,但曉玲的來訪,卻讓小芳飽受折磨。因此,每逢周末,小芳都會想辦法編造理由來躲避曉玲的來訪……
朋友之間的聊天本來應該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如果失去了這種輕松愉快,把聊天變得像完成某項不討喜的任務一樣,那么聊天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就如同曉玲和小芳,當原本親密無間的談話變成毫無意義的廢話之后,如果不懂得打斷和拒絕,那么就會身心俱疲、深受其累、苦不堪言。
那么我們該如何去應付“話癆”呢?是強忍內心痛苦“舍命陪君子”,還是直接告訴對方兩人言語不和,然后自行消失?這兩種方法其實都不是最好的,前一種委屈自己,后一種傷害友誼。到底要怎么樣下“逐客令”才能既保住對方的面子,也做到不委屈自己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比較正能量的打斷方法,那就是打斷對方之前,要先道歉,再解釋。比如跟對方先說一聲“對不起”,對方回應后再說“抱歉,突然想起一件急事,不得不結束談話了,能不能下次再向您請教”。這樣的情況下,氣氛自然是十分和諧的。因為充分考慮到了對方的感受,對方也不會因為你有事情要離開而生氣,關系和面子都得以保全。
其次是“互懟法”。顧名思義,就是針鋒相對,不管對方說什么,表達什么觀點,一律對著干,就是為了反駁而反駁,為了抬杠而抬杠,一言不合就“懟”。在對方的每一句話后面加一句“不是的”“你錯了”,然后長篇大論地向對方陳述自己的觀點。這樣雖然不是很體面,但絕對有效,可以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收回他那想要滔滔不絕下去的念頭。
還有就是“沉默法”。面對對方的滔滔不絕,你只需“以不變應萬變”,以沉默應之即可。因為沉默是金,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不開口、不回應,再狠一點的話可以擺出一副“面癱臉”。這樣時間長了,聊天成了對方的“獨角戲”和“單口相聲”,對方想要繼續說下去的動力肯定會降低不少。
總之,一個不顧別人感受只顧自己滔滔不絕的人不管到了哪里都是不受歡迎的。我們一定要學會應對這種人的方法和手段,學會拒絕,才能讓自己避免為其所累。同時也要在溝通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要多替對方考慮,不做“廢話連篇”者,提升溝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