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肯定自己,只跟自己做比較(1)
書名: 肯定自己 改變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作者名: 金賽本章字數: 3922字更新時間: 2014-03-24 16:01:26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夠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經成功了一半。當你面對挑戰時,你不妨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優秀的和最聰明的,那么結果肯定是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肯定自己,是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認定,與別人做得怎樣好無關。
只要我過得比你好
有一項調查表明,95%的都市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一生之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有懷疑自己的時候,感到自己的境況不如別人。這是為什么呢?潛藏在人心中的好勝心理、攀比心理是這一問題的根源。
我們總把他人當作超越的對象,總希望過得比別人好,總拿別人當參照物,似乎沒有別人便感覺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于是乎,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資,比資格,比權力……生活上要和領居比,比住房,比穿著,比老婆,就連孩子也不能放過,也成了比的犧牲品,“我的孩子班里學習第一名,比你的兒子強”,洋洋得意者說。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個高下,比別人強者,指高氣昂,夜郎自大。不如別人者便想著法子超過他,實在超不過便拉別人后腿,連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如果我們能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和別人比較,不如別人時便積極進取,爭取更上層樓;比別人強時便謙虛謹慎,樂觀待人,豈不更好?齊格勒有句名言說得好:“所謂成敗,不是以自己和別人的成就相比較,而是以自己的能力來衡量。”
事實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強,勝過別人。太要強的人,一味和比自己強的人比,結果由于心靈的弦繃得太緊了,損耗精神,很難有大的作為。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說:“全人類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個人的頭顱里,全世界要地都聚集于一個的腦子里,那種狀況,如果延續下去,就會是文明的末日。”俗話說,學業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也都有自己的短處,一個人只要在自己從事的專業領域中有所成就便不虛此生。千萬不要看到別人的一點長處就失去心理平衡。每一個人把自己做好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與別人比高低,比大小。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它們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美麗,你能說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嗎?
一味和別人比是件不聰明的事,因為即便勝過別人,又會有“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的危險。古人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生活中也確實是這樣,如果一個人太冒尖,在各方面勝過別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攻擊,而與世無爭者反而不會樹敵,容易遭人同情,所以說“人勝我無害,我勝人非福”。
其實,最好的處世哲學還是不與人比,做好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干嘛要和別人比呢?如果心里難受,實在要比的話,倒不如把自己當作競爭對手,和自己的昨天比,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一天比一天充實,一年比一年長進,這樣既不會沾惹是非恩怨,自己還能更上層樓,豈非自求多福?當然,比也并非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它在形成競爭,推進社會前進中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如果大家都不爭先,都去爭“后”,那么社會如何發展進步呢?
俗話說:“知足常樂。”做人首先要滿足,然后再抱著友善的態度和別人比,比學習,比進步,而不是比享樂,只有這樣才能共同進步,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努力提升自己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不如別人時,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己,而是貶低別人,這種行為便是嫉妒。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但有輕重之分。在以競爭為主要特征的市場經濟中,嫉妒似乎成了一種比SARS更為嚴重的流行病,成了社會的洪水猛獸。
培根說:“嫉妒能使人得到短暫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嫉妒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它認為別人往前走就是自身的后退,于是敬畏、屈辱、自卑、惱怒之情便紛至沓來,嘶咬著人的心。這當然是難以忍受的,怎么辦呢?最好的辦法是尋出對方的短處來。實在尋不出來時,就想辦法造個謠,拼著命把別人拉下來,因而心胸狹窄之人必然是自己長進了,就不允許別人長進;自己不長進,尤其不允許別人長進。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拖人下水的辦法:“我不行,而他和我一樣,大家活不成,拉倒大吉。”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成就偉大事業,便盡量低估他人的偉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或者用懷疑別人動機、誣蔑別人偽善的辦法,來剝奪別人可敬佩的成就。于是,因嫉妒而產生的種種心態便表現出來:或消極沉淪,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齒,惱羞成怒;或鋌而走險,害人毀己。嫉妒比墳墓更殘酷。
誠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個生性嫉妒的女子所產生的毒害較瘋犬有過之。”遭受嫉妒的一方固然如同陷入地獄里一般備受折磨,嫉妒者本身也同樣猶如陷身螞蟻窩的小蟲一樣受煎熬。你說,這該有多可怕?
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嫉妒對嫉妒者之所害,正如鐵銹之為害鐵。心胸狹窄者之所以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就在于他們存心不良。不愿別人超過自己倒還罷了,要命的是,當自己倒霉之時,也要別人沒好日子過。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傷人害己,真的別無他途了。
羅素說:“善妒的人,不但從自己所有的東西中拿掉快樂,還從他人所有的東西中拿掉痛苦。”既然嫉妒如毒素,就要轉移它,不讓嫉妒之火成為心中的繩索。你要明白,嫉妒實質上是在不知不覺中頌揚了自我。孤傲和自以為是,是進取心的大敵。一滴水成不了海洋,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少不了合作,而嫉妒卻總是會拆散所有的合作。因而,克服嫉妒,你我就要時刻提醒自己:只有你自己將一事無成。
巴魯克說:“不要妒嫉。最好的辦法是假定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記住,一旦你有了妒忌,也就是承認自己不如別人。你要超越別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波普曾經說過:“對心胸卑鄙的人來說,他是嫉妒的奴隸;對有學問、有氣質的人來說,嫉妒卻化為競爭心。”堅信別人的優秀并不妨礙自己的前進,相反,卻給自己提供了一個競爭對手,一個榜樣,能給你前所未有的動力。事實上,每一個真正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
別人越嫉妒,自己越自信
知道別人為什么嫉妒你嗎?因為你很幸福、快樂;你在工作上得到了晉升;你獲得了一筆不小的收益;你的身材、容貌、智慧、財富、能力很出眾;你正當年華、意氣風發,身上有著無可估量的潛力。無論是與生俱來的優勢,還是通過努力爭取的快樂,抑或你的幸運,這些都是你足夠自信的資本,那么你何必還愁眉不展,為了一個嫉妒你的人長吁短嘆,甚至爆發,最終選擇離職呢?
事實上,你應該面帶微笑,友好地向對方說聲謝謝,因為正是他的嫉妒明確了你目前享有的快樂和幸福,也使得你更加肯定自己的優勢在哪里!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是成功的源泉。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不管能力多強,才華多出眾,遇到多大的好事,他都不能給予自己肯定,甚至以消極悲觀的心態對待自己面臨的好事。正是不自信讓其無法正確看待他人的嫉妒,他并不認為招致嫉妒是自己有某方面的優勢,而是覺得對方在找自己的碴兒,可能看不慣自己,以致懷疑自己有諸多缺點,從而更加自卑。自卑感很容易讓人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做出不理智的選擇,并導致惡劣的后果。
黃小茂和馬榮是同事,黃小茂工作能力強,但心直口快,得罪過不少同事,也得罪過老板。馬榮雖工作能力一般,但很會處理上下級及同事的關系,所以同事和老板都喜歡他。不過,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黃小茂雖然在辦公室不受歡迎,但因為工作能力突出,每次拿到的薪酬比包括馬榮在內的其他任何同事都高,這讓馬榮很嫉妒,并跟其他同事聯合孤立黃小茂。黃小茂原本已經有兩個處得很差勁的同事,現在看見自己被更多人孤立,心想自己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也太差勁了,于是心里很自卑,可又想自己天生就是這樣的人,直來直去,改變自己是不可能的。于是,也不主動跟其他人搞好關系,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光桿司令一個,沒人愿意搭理了。黃小茂瞧著形單影只的自己,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最終只能選擇離職。但是,就像為了發泄這一段時間以來受到的冷落一般,打定主意離開時,黃小茂找了個碴兒,與馬榮大吵了一架,沒想到所有人都站到馬榮一邊,大家怒目圓睜,摩拳擦掌,恨不得將黃小茂撕碎。最后,黃小茂帶著眾人的羞辱,以及個人糟透的心情離開了公司。整整半年時間,他都無法從這次離職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這都是自卑作祟釀成的惡果。都說改變自己,并不是給誰看,僅僅只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如果黃小茂能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脾氣,主動做出讓步,改善同事間的關系,加上自己的能力優勢,一定能大有作為。但是,對自身優勢的忽視,以及對自身缺點的自卑,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丟了工作不說,還被千夫所指,此后自己就成了別人茶余飯后的反面教材,真是得不償失啊!
由此看來,對于自卑者,自己的優勢反而成了個人發展的路障。恰恰相反,對于自信者,個人的缺點和瑕疵卻能成為進取的起點、超越別人的理由。
德國著名音樂家門德爾松被稱為“交響曲之父”,雖然他創作了很多經典曲目,但他的長相卻讓人大失所望:矮個,而且還駝著背。
身體的缺陷影響了他的婚姻,以至于天才的音樂家很長時間都是孤身一人。后來,他去一個朋友家小住,朋友的女兒弗美姬貌美如花,如天使般純潔。門德爾松對其一見傾心,即便他自慚形穢,但最終還是鼓起十二倍的勇氣向女孩表白,但女孩還未等他說完就羞答答跑走了。
門德爾松知道女孩逃避的原因,可是他并不想就這么放棄,于是再一次鼓起勇氣敲開了弗美姬的房門:“你一定相信婚姻是天注定的吧!”當得到女孩的肯定答復后,門德爾松繼續說道:“每個男孩子出生時,上帝都告訴他,哪個女孩子將來會同他結婚。我出生時,上帝為我指出了那個女孩子,并說你的妻子將是個駝背。我大聲喊道:‘上帝,一個女孩子駝背對她太殘酷了,讓我來替她做駝背,讓她變成美麗的姑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