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投資:低風險、高收益的菜鳥投資之道
- 流水白菜
- 3589字
- 2020-09-18 17:10:36
第四節 抽獎游戲
(一)
股指從6000點跌下來,根據大概的估值,我知道可以到2000點附近等。從估值的角度來說,如果2005年的1000~1200點是低估值,那么指數每年上行6%,到了2008年,也不會達到1500點。巴菲特在20世紀末說,美國股市每年指數增長5%,太多了。但考慮到,中國股市分紅更少,所以我多算點。
但我貪心了,我想抄底!我認為,底部在1500點以下才會有大的回報。在股市投資中,有一種邏輯,就是你要等它起火了,再去做救火隊員,再去里面拿東西。第二個原因,因為股市跌到2000點的時候,我發現中國石油等很多國企股還比較貴。也就是說,指數的成分股中,有很大一部分還有不小的下跌空間。然后我就想等1500點以下,再全倉一次買入。股市跌破2000點,我就開始蠢蠢欲動,制訂計劃。當時,我連買什么都想好了,有一兩只封閉式基金,折價大概在30%左右,1800點時我也買了點,但想想,買那么少不如不買,然后又賣了。
但股指在1600多點就止跌了。然后在1800點上下半死不活了一陣子、奄奄一息了一陣子。有一天,突然來了個大新聞說“四萬億”,我當時沒有在意,不知道四萬億意味著什么,然后就錯過了,眼睜睜看著股市一漲再漲,突然暴跌又上漲,最終翻倍,到了3200點。最郁悶的是,到3200點的時候,我想買的封基居然也翻倍了。我原先的計劃就是翻倍后賣出。我就這樣,看著完美的計劃就這么落空了。我白白等了一年,看股市從6000點跌到3000點,再從3000點跌到2000點,再跌到2000點以下,然后煮熟的鴨子居然就飛了。痛心不已,陷入深深的反思中。
這件事情后,我一直問自己,自己錯在哪里了?而且那些被高估的股票,比如中石油,過了十幾年,價格比當初要低很多。我錯了嗎?如果沒有四萬億,股市是不是一定會跌到1500點以下?有些人肯定會說,你買股票,看指數做什么?但當時,我只想買封閉式基金,而基金看的肯定是指數。明明估值還沒有到底,指數怎么就到底了呢?
經過了十幾年,我終于想明白了。我貪心了,底部不是一個點位,是一個區域。股市的中短期不可預測,底部區域波動也很難預測。股市,是各種力量錯綜復雜的反映。不只是空間,也包括時間。股市的本質是不可預測的,利益最大化也是一種賭博。同時,你看的是估值,股市看到的不是,股市的中短期只是隨機漫步罷了。任何一種投資模式,都不會是最好的,雖然救火也是一種方式,它會非常暴利,但它也可能踏空。
這個反省,對我日后的投資是有幫助的。但當時,我的錯誤卻帶來了更多的錯誤。后來,在股指漲到3000點的時候,我居然追高殺入了股市,在反彈高位跑去接盤去了……
每一次牛市過后,我總是變得無比自信,覺得股市是一個取款機。有人問我,我會說,投資股市達到年化15%的回報率應該沒有那么難,但過度自信的后果就是被市場打臉。股市快翻一倍的時候,我不知怎么想的,突然之間豪情萬丈,想市場會不會再沖擊一次6000點。我擔心踏空,所以就沖了進去,而且買的還是一只杠桿基金,想通過杠桿增加收益。當時買的是基金同慶B,有十幾個點的折價。買入后,股市是跌的,基金凈值也跌了近十個點,但還好,折價救了我,我賣出同慶B的時候,折價基本消失。但這是一個插曲,雖然堅持了幾個月,在金錢上沒有什么損失,就是嚇出了我一身冷汗。
2009年后,我的主旋律是搖新股!
(二)
2009年,創業板開啟,我就全力搖新了。搖新其實很簡單,不需要花多少時間。
我原先在封基論壇里和一些網友交流,這些網友大多是低風險投資的偏好者,他們聚在一起,就整天聊一些低風險投資的方法。他們會討論各種套利的辦法,會討論買轉債、買債券,會玩那種一天波動幾分錢的游戲。2007年的時候,中石油上市,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籌錢去搖中石油。中石油資金回報率是2個點,也就是投入10萬元,單次就有2000元的回報。搖完中石油,他們還會去買一些有中石油新股的基金,趁那些基金還沒有防備,套利再賺一次。
總之,賺錢的方法有很多,但他們追求的是無風險或者低風險的。就像當初1000點買封基,而且是要跌到400點以下才會虧損的那種。這些低風險偏好者,有一些是資金量很大的,他們的游戲對很多人來說太遙遠了。但搖新股,即便資金量不大,也是可以參與的。根據統計,在2010年的時候,如果有60萬元的資金,每個月可以搖中一只新股。所以你要有個十萬八萬,每年也能中兩次簽。當然,當時搖新股的回報,沒有現在這么高。
2009年,我正式參與搖新,每周都搖,每周抽獎。
創業板開啟的時候,我參與第一批新股,手氣特別好,單次資金回報率超過4%。這三只新股中,有一只新股日后成了大明星,就是愛爾眼科,當天賣出去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它上漲了五元。那一天,我賣出去的新股都賣低了。據說當天新股全部漲到不能再漲了。搖新就是這樣,當時我們有一句口號,我們只做大自然的搬運工,我們就是從一級市場把股票運來,放到二級市場,賺點辛苦錢。工錢總是會有的,不貪就是了。
創業板第一輪搖新,賺了4%,這種無風險利潤回報是非常高的。一次等于別人一年銀行理財的收益!
嘗到了甜頭后,我在接下來的2010年都在搖新股。那年碰到了各種搖新的概率,比如,有一次賬戶上只剩下不到1萬元,去搖新股,一個號居然中了。我查了下中簽概率,要近200個號才會中一個。因為用的是電話委托,當時完全不相信這是真的,連續電話查詢了三次才相信真的中了。還有一次,四個號中了一只新股,這只新股是同花順,據說日后也是牛股。還有一次搖一只新股,中了兩個500股,他們說,這叫雙黃蛋。
有運氣好的時候,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雖然新股每周有,我每周搖,但有的時候一兩個月都中不到一只新股。搖新股不需要花多少時間,但你會遭遇到各種小概率事件。當然,搖新股也會碰到一些不那么愉快的事情,比如農行上市開盤就漲幾分錢,你如果不賣,過一陣就破發。破發,就是你賣出新股的時候虧本了,但農行畢竟還是給過你搬運費。在股市特別不好的時候,新股就真的開盤就破發了,一開始中了新股歡天喜地,再來后新股上市直接虧錢,虧一兩次大家就全身冰冷,不敢去搖。如果破發再多幾次,新股發行就會被中止。沒人愿意做搬運工,所以一級市場的股票當然就發不出來了。
整個2010年,我基本都在快樂地搖新股。相比于買股票的勞神費心,甚至擔驚受怕,搖新股簡直是一種享受。天很藍,風都在唱歌。2010年,新股的回報率是20%,在我看來又是一次出色的價值投資。搖新,有三大優點不是買股票可以比的:
第一,極低風險。絕大多數時候,中新股都在賺錢,即便虧錢,虧的也很少。而且在市場太差的時候,可選擇不去搖,完全回避。
第二,極高收益。股市的長期回報率只有8%,而搖新股,在好的年份,回報率能達到20%,甚至更高。
第三,極高的流動性。買股票,很多時候,你的錢會被套住,沒有了流動性,但搖新股,錢就鎖幾天。
為什么要買股票呢?
搖新股的時候,也認識了很多網友,每周我們都在計算哪只股票的中簽率會更高一些,哪只股票漲幅會大一些。因為搖新的資金回報率,在我眼里就是一個簡單的公式,中簽率×漲幅。當時有個厲害的網友,我們叫他數字兄,每周都無償告訴我們他計算的結果,他推算的結果往往和最終的結果差不多,參考價值極高。此外,還有一些網友,去猜算股票的漲幅,他們的猜算,大多也非常靠譜。總之,網友們當時搖啊搖,根本不知道股市到底是漲是跌,就是每周不停地搖新股,上市賣新股。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我搖新股已經持續20多年了,搖新算是股民的一個福利吧。我記得有個網友叫有新不炒股,名字起得真的非常有智慧,因為股市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假設是8%左右,而新股往往有10%以上的回報率。還有一個網友就更厲害了,他告訴我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搖新股,有新股的時候搖新股,沒有新股的時候就去買房子。因為沒有新股的時候,房價一般是低點。有些人的人生投資就是這么簡單,我認為他這也是價值投資。
再后來,到2011年的時候,搖新股的機會沒有了,我被迫再去買股票。但經歷了兩年的封基投資,兩年的搖新股,我的投資方式已經徹底告別了短線,開始價值投資。
在價值投資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由于前面投資的成功,因此我居然不顧股市的歷史,不可思議地認為:中國股市的長期回報率能達到16%~20%,而這個認知的愚蠢之處,是用了不可靠的歸納法。2010年的時候,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檢驗,我發現中國股市的年回報率始終在16%以上。歷史上只有1000點、1700點等幾個歷史最低點在16%~17%的回報線,因此認為在2011年年底,上證指數最低也會在2900點。
2011年年初,除了關注銀行、保險類以外,我還短暫地買過以下股票。
中國神華:28.8元左右買了2000股,之后在21~22元區間增持到5000股,后來虧了點錢賣出。
鞍鋼股份:7.8元左右買了10000股,賺了1角錢賣出。
長江水電:7.8元左右買了10000股,賺了1角錢賣出。
中國南車:8.3元買了10000股,8.7元賣出。
海螺水泥:買了2000股,賺了幾角錢賣出。
大秦鐵路:8元左右買了10000股,賺了1角錢賣出。
華域汽車:12元左右買了10000股,賺了1元錢賣出。
萬科:8元多買了10000股,賺了一點賣出。
這些雞零狗碎的交易,都不算價值投資,風格依舊是以前的地攤策略。因為覺得自己的分析太過簡單,所以持有時間不長,最后都賣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