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投資:低風險、高收益的菜鳥投資之道
- 流水白菜
- 5466字
- 2020-09-18 17:10:36
第三節 第一桶金
(一)
沒過多久,我又進入股市了。當時我并不知道,我即將參與的股市,是未來無數年,股民都會談論的超級牛市。我不知道牛市要來,我不知道牛市里,人們會得到那么多的幸福。
重新進入市場的契機,源于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投資品種。
2005年,我原本心灰意冷,發誓再也不進股市了,但看到了封閉式基金,于是又心動、又回頭。而且在看懂封閉式基金以后,和家人商量,把自己的流動資金全部都投入進去。對很多人來說,投資最大的問題首先是,投資的第一桶金從哪里來?我很幸運,在大多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時候,我的父母給我了5萬元去投資,再然后,碰到一個牛市,加上我剛開始工作的積蓄,我不僅有房無貸款,還有足夠的閑錢去投資股市。最后,在我再次準備進入股市的時候,我太太又全力支持我,讓我支配家里的錢。而那些年,她的收入也一直比我高,但她在我決定投資股市的時候,全力支持了我,讓我全部支配她賺來的每一分辛苦錢。2001—2005年,那個悲慘的熊市發生的事情,她也都不問,這種支持一直到現在仍然如此。她開玩笑說,她是我的投資人,她是眼光很好的投資人。而且對我極度信任,不看報表,不問盈虧,總之,她認為我是對的,大膽地去做就可以了。
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人,買股票的錢,都是通過工作賺的、家人給的,或者其他投資賺的。完全靠股市獲取第一桶金的,很少聽說。除了交往的朋友,我也和一些投資的網友交流過,大多人也都有一份工作,靠工作賺錢,然后投資。當然投資做得好的,有極少數的辭職了做私募基金經理。但他們的第一桶金,也是從工作開始的,靠工作得到的第一桶金,往往需要十年的積累,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工薪階層。而家人愿意全力支持去投資股市的,也不容易。有一個網友,就很遺憾,如果家人當初同意讓他多用點錢,至少現在可以多有一套房子。現在的年輕人,如果家里沒有支持,不要說炒股,買房都很難。
討論第一桶金,是因為我認為用閑錢投資心態會好些。同時閑錢如果太少,投資的意義也不太大。你有10萬元,每年賺10%,也就是1萬元,假設銀行理財產品的回報率有4%,這樣就有4000元了,你認真投資,每年多賺6000元。那還真不如好好工作。而且年輕的時候,提升工作技能,選擇人生的方向,其實是更重要的事情。投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讓生活更美好的工具。所以有人認為,在家庭資金量達到50萬元之前,工作比投資重要得多。而在此之后,再多花時間做好投資,也許更適合一些。
現在有些年輕人,用三五萬元整天在股市里廝殺,我認為意義不大。就像我一個朋友說的:如果有人問買什么股票,先反問他準備投入多少錢。如果他說三五萬元,我會告訴他,隨便買,反正虧光了也沒多少。
人的一生很短暫,對于大多人,除非是自己對投資特別有興趣,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買股票,而是在股市估值低的時候,買指數基金。但一個人想到這點的時候,棋已半局。
(二)
2005—2006年,我大部分的錢,都買了封閉式基金。
到目前為止,封閉式基金是我認為最容易的投資,小學生都能算清楚,一看就知道很安全的品種。封閉式基金,是指基金發行總額和發行期在設立時已確定,在發行完畢后的規定期限內發行總額固定不變的證券投資基金。封閉式基金的投資者在基金存續期間內不能向發行機構贖回基金份額,基金份額的變現必須通過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
簡單說,封閉式基金就是短期無法贖回,但可以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的基金。
封閉式基金值得投資,并不是說封閉的一定比開放的好,而是因為封閉式基金在市場上打折大甩賣。低價甩賣的程度,不是九折、八折,而是六折、五折。封閉式基金巨大折價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熊市太久了,基金不斷虧損,大多持有者看不到賺錢的希望,而且無法贖回,再加上一些基金經理人的水平問題,一些職業道德問題,市場對封閉式基金就非常唾棄,不斷打折甩賣,結果越賣折扣越大,缺點被市場無窮放大,進入了負循環中,最終,在市場上以極低的折扣在交易。但封閉式基金就其本質來說,和銀行銷售的開放式基金,并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開放式基金有強大的銷售渠道;但封閉式基金,一般老百姓不知道是什么,而二級市場的股民又瞧不上。股民們喜歡抓漲停,不喜歡永遠不漲停的、波動很小的封閉式基金。
我買入封基很久后,發現有一個叫金陵大雪的網友寫過一篇萬字長文,他對封基的分析非常深入易懂,用小學生的加減乘除基本就可以算出來,時隔多年,依舊有如珠玉。這里引用一段:
“折價率超過50%,這合理嗎?存在著的就是合理的?它真實地反映了股民的絕望和恐慌,準確地量化了股民的愚蠢。但它是錯誤的、是荒唐的、是不合理的。折價率為50%,凈值0.8元的基金賣0.4元,如果這基金是你的,你肯賣嗎?
“再對凈值做一點解釋。你投入股市10萬元,算10萬份,每份1元。2005年10月20日這天,你賬上的股票市值共5.6萬元,還有債券和現金共2.4萬元,合計8萬元,相當于每份0.8元,即凈值0.8元,現在有人要以每份0.4元的價格(總共用4萬元)將你賬戶上價值8萬元的股票、債券和現金全部買走,你賣嗎?你肯定不賣!反過來說,如果有人賣,你買不買?你肯定買!可是,10月28日這天,就是有人肯賣,同樣就是有人不肯買。順便說一句,這樣的荒唐事情現在依然每天都在發生。只不過基金的折價幅度略為小一些罷了。
“接著說50%的折價率。買入折幅為50%的基金有風險嗎?基金的倉位配置中,正如前面的例子,一般股票只占70%,其余的是債券和現金。因為對股市預期不好,考慮到基金所持有的股票會繼續下跌,基金才折價交易,但債券和現金不會隨股市下跌貶值,因此打折的只是其中70%的股票,做個算術0.5÷0.7=0.71。也就是說,對于基金持有的股票來說,折價率不是50%,而是71%,即二九折。這是炒預期?按照這樣的折幅,預期股市下跌到什么點位?10月28日滬指收1080點,1080×0.29=313點,天呀,313點!
“這就是說,假定基金的凈值與大盤同步下跌(事實上通常基金凈值跌幅小于大盤跌幅),那么當大盤跌到313點的時候,現折價率為50%的基金凈值等于現交易價格,或者說按凈值衡量,當日用0.444元買入普豐,到大盤跌到313點仍不會賠錢。”
有一種觀點是,中國的股市不適合價值投資。但我要說的是,我原先不知道什么是價值投資,但碰到這種4角買1元的機會,我就懂了。當時買完封閉式基金,還在和訊的封基大家談和網友們交流。當時很多網友的名字都很有意思,版主是黑夜太黑,幾年的熊市下來,封基雖然非常便宜,但也是跌跌不休,沒有人知道黑夜有多長、黑夜有多黑,在市場里的人都很清楚黑夜像鐵一樣,沉沉地壓在投資者的心上,想到就讓人郁悶。還有一位網友叫盼天亮,這個名字很明顯就是希望牛市一來,天色大亮。封閉式基金論壇在2006—2007年非常熱鬧,因為大家都是賺錢的。我記得一個幸運的網友買了封基,持有兩年賺了十倍,說給女兒的嫁妝都有了。還有一個網友,后來和我聊起當年往事說,當時真正地砸鍋賣鐵把家里能拿的錢都買了封基,從此財務自由,買了幾套房子。
2006—2007年,其實所有的股票都漲得很好,持有封閉式基金,只是特別安全罷了。同樣都是賺錢,但用風險極低的賺錢方法賺到同樣的錢,就比高風險賺到的安心得多、舒服得多,而且未來可以復制。記得當年買入的一只封基叫基金銀豐,在2007年年初1元買的,當年大牛市賺錢賺得太快,基金不斷分紅,不到一年,分紅都超過了1元。因為安全,所以很多人持有的封基都是從1000多點,持有到5000~6000點,因為封基一直有不錯的折價,意味著指數跌到3000點,才會發生虧損,所以大家也就一直拿著。
(三)
2007年真是完美的一年。即便其中有過兩次非常恐怖的暴跌,但如果暴跌有驚無險,就只是故事。
第一次暴跌,是2007年的2月27日,大盤近乎跌停,跌幅達到近9%,是我入市以后,最大的一次跌幅了。當時滿倉,和朋友交流了一下,理由都忘記了,說不怕就不怕了,完全沒有太多的擔心。因為是牛市啊!果然,第二天大盤反彈了近4%,大跌后的一個月,大盤又創出新高。
第二次暴跌,是歷史有名的“5·30”股市大跌,短短時間里,股市跌去上千點。起源于某個夜里,突然股市的印花稅從1%增到3%,當時我依舊是滿倉。消息公布后,大盤在很短的時間里,大幅下跌了20%,從4200點跌到3400點,但當時,我依舊無知無畏、不害怕。其實,當時股市已經無比瘋狂了,近兩年的時間,A股從998點一路上漲到4000多點,絕大多數股票都漲瘋了,絕大多數的股民都賺暈了,無論政府出臺什么政策,市場出現什么利空消息,都沒能擋住股市瘋狂上漲的腳步。原因很多,比如央視當時說,中國股市黃金十年!比如有人統計說,舉辦奧運會的國家,股市一般都會大漲,而2008年,中國要舉辦夏季奧運會。還有人說,當年日本漲了多少,當年中國臺灣漲了多少。總之,所有人都瘋了。
大跌的那周我在學車,看到很多人痛不欲生的樣子,覺得他們太年輕了,然后假裝自己沒有炒股,專心學車不聊天。當時每天回來,看到自己的股票大跌,也就心里痛了一秒。第二天,繼續專心學車。第二天回來,繼續一痛,然后再繼續沒心沒肺地追美劇。那個時候,因為已經在股市里待了十年了,知道股市就是這樣,漲多了必然下跌,跌多了還會上漲。一個大片看多了的人,知道這就是劇情而已。那種能置身事外的感覺,確實不錯。畢竟,當時還有很多的浮盈,只是浮盈變少罷了。
想想也很好笑,市場上所有股票都跌的時候,占據我大腦的是暴雨不終朝,冬天已久,春天會來,是所謂的積極的情緒調整。那些妄念,壓過了長期日積月累的思考,自己牛市的腦回路已經進入無敵狀態,去應對股市的喜怒無常、瘋瘋癲癲。
但懷抱炸彈做情緒管理,怎么做都沒有用。誰都知道,當時的股市就是一個巨大的泡沫,誰都是一邊大喊10000點,一邊腳底抹油準備隨時開溜。在股指5000多點時,我開始恐高,因為我是經過熊市的人,知道熊市有多可怕。所以先賣了手上唯一的一只股票——恒源煤電,當時因為對股票恐懼,所以整個牛市就只敢買一只股票,而且只買2000股,當時看它的市盈率很低,分紅也不錯,鼓起勇氣,也就買了這么一只股票。2000股,買的時候只要2萬元出頭,賣的時候,已經可以賣出8萬元的價格。再之后,賣出手上唯一的一只開放式基金,2006年年底1元錢買的,買完后就一直漲,每周都在漲,無窮無盡地上漲,牛市里,一年會漲11個月,剩下的一個月,是再起跳前的下蹲。那只基金是1元買的,以2.4元賣出去。去銀行柜臺賣的時候,柜員非常錯愕,說為什么賣呢?這么好的行情!我就笑笑。當時,整個銀行擠滿了來買基金的人。銀行的柜員邊辦理業務邊和我說,也對,留點錢給別人賺。走出銀行的時候,我的內心被巨大的幸福包圍著,忍不住要向世界微笑。
再然后,在2008年年初,感覺股市大勢已去,在大跌中,咬咬牙,分兩天兩次賣出手上的封閉式基金。賣出的時候,很多人勸我,說我悲觀。我當時還發文說:一塊紅布,遮住了他們的眼睛。你問他們看到什么,他們說,看到了幸福。牛市里,沒有人認為夢會結束。因為股市的夢太美好了。
趨勢投資,要有趨勢投資的覺悟,知道趨勢不在,那就離開。我當時其實也不懂什么趨勢,但我的邏輯很簡單,一是股市泡沫非常大,熊市是一定會來的,所以一定要逢高賣出;二是跌破年線三天,我就認為趨勢不在了。但我的核心邏輯,還是在3000點我就知道股市已經很貴了,4000點就知道股市已經瘋了,所以能賺多少就賺多少,告訴自己不留戀。
2008年的超級熊市,我基本上都避開了。當時錢存在銀行里,保證勝利果實。同時,還去買了液晶屏和小音箱,下載了當時非常熱門的美劇《越獄》來看。反正股市沒什么好看的,就是跌破4000點,跌破3500點,跌破3000點,一路跌下來,一直跌下去。看劇看累的時候,去看看股市跌到哪里,隔一陣去看一次就好了。
2007—2008年,能從大牛市賺到錢,原因有三個:
第一,對中國股市的特性比較了解,一只股票一旦上漲,翻倍不需要理由,死了都不賣,是歷史規律。這個見識,是當年我翻了很多股票的歷史最高價和最低價得出的經驗。
第二,當時股票上漲的時候,我查閱了一下資料,資料上說,當年中國臺灣股市是怎么漲的,日本股市是怎么漲的。知道世界各國的股市歷史,等于多了一張圖,可得到整個市場的全貌。所以當看到股市瘋狂的時候,我一點都不驚詫,看到所有的人,無論是的士司機、餐廳老板和小工、教師和公務員都在聊股票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牛市。牛市里,很多人會想辭職專心去賺快錢;牛市里,很多人會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認為自己非常厲害。牛市,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都有自己的標準,不會突然來了,突然就走。
第三,因為我持有的品種是封閉式基金,它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因為折價的存在,所以在5000點買入的封閉式基金,可能要跌破3000點才會發生事實的虧損。因為封基還有分紅和到期封轉開等潛在的保護,所以內心會更踏實。
2007—2008年,我能從股市撤退而不會盲目地去抄底,有兩個原因:
第一,和牛市一樣,知道熊市來了,下跌是個無底洞。因為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其他國家和地區股市演化的經驗,都是直線而上,直線而下。
第二,是因為當時牛市的時候,發生了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2000多點的時候,看到張志雄先生的一篇文章“股市已瘋,但才開始”。那篇文章,兩個關鍵詞我都認同,第一個是已經瘋了,已經有泡沫了;第二個是剛開始。牛市的時候,剛開始三個字印象深刻;而熊市來了,知道2000多點也有泡沫。第二件事是當時非常有名的私募經理趙丹陽在3000點清倉,認為股市總體估值過高,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股票。雖然我認為如果他看到了封基,就不會那么說。但他的判斷,我還是記在了心頭。第三件事是巴菲特大概在10元附近清倉了中石油。而中石油上市的時候是48元。想象48元的中石油,要跌到10元附近,那股指要腰斬好幾下啊。
所以,2008年看著股市的下跌,仿佛看到歷史的重演罷了,沒有太多的驚詫。但2008年,日子太好過了、太悠閑了。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錯失了資金短期再翻倍的巨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