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花外邊,裹著一層晶瑩剔透的糖衣,加夾著白芝麻的點綴裹在糖衣之間,入口香酥脆爽,甜而不膩。
小零食上市以來,得到了鎮上居民的大力支持,第一離過年不遠,需要備年貨,第二是大伙都沒吃過,這樣的即能填飽肚子又可口小零嘴。
好的吃食,紅火了七八幾天,天氣逐漸變冷,大伙盡量宅在家里。
有的人,也沒有那么多的閑錢買吃食,大伙盡可能的多購買柴禾,木炭,以及常備米面梁油……
有的人看準商機,得知喻家村的劉家做的新潮吃食,好幾波人,紛紛上門采購麻花、散子、以及蔥油餅子。
留著給自己家吃,或者送人,有的純屬進貨,拿到縣城去售賣。
將這些吃食,運到縣城去售賣。
可能,住在縣城的人有銀子花,也可能臨近年關,大伙都舍得花銷,因此,這樣的小本買賣,一次次的不斷增加訂單。
劉家的主人劉大蘇不斷的迎來訂單,張蘋果給下人,安排了兩班倒的模式,白班上八個小時,夜班上七個小時。
搬到喻家村,和村長打好關系是必不可少的,既然要請人,需要會做面食,人也要勤快,這樣的人,在喻家村的確不多,但也能找出幾個的。
夫妻倆商量一番,決定找村長物色合適的人選。
夜幕降臨之前,劉大蘇和張蘋果提著兩斤麻花,來到了村長家,準備拜訪,順便詢問有哪些適合的人,能到劉家幫工。
“劉老弟,你咋來了,里面請。”
喻村長見到兩人,立馬迎上來,握著劉大蘇的手臂,笑呵呵的,一副很熟悉的模樣。
喻村長,大喊著,呼喚著自己的媳婦道:“媳婦,來客人了,快去把咱家上好的茶葉拿出來,招待劉老弟和弟妹。”
一身材飽滿的婦人,用灰布巾子,擦著還未干的手,笑容滿面匆匆忙忙的,從灶房那頭走出來。
“哎喲!劉老弟和弟妹嘛!”
“來你哥嫂家,就別客氣了,還帶什么禮呢!瞧大伙都住一個村,以后呀!都是一家人。”村長婦人接過麻花,熱情的說著,笑得眼睛都瞇成了細縫。
收起麻花,村長夫人給兩人上了茶,又擺上來一盤新鮮的橘子,遂也座到了張蘋果對面。
“是這樣的,我們家想找兩個,會做面食的婦人幫工,再就是找一個力氣大的漢子幫忙揉面。”劉大蘇望著對面的喻村長,緩緩開口說道。
話音才落,村長和村長夫人,對視一眼,眼睛里盡是喜色。
一柱香后,劉大蘇和張蘋果,從村長家的離開,村長和妻子將他們送出來門口,目送著兩人。
為了趕貨,在村里請了兩個會做面食的婦人,和一個力氣大專門揉面的漢子。
其中一個是村長的妻子,另一個是村長的妹妹,以及村長的妹夫,兩個婦人二百文銀子每月,干力氣活的漢子三百文每月,包一餐飯。
在短短一個半月內,讓劉家賺到三百多兩銀子
要知道三百多兩銀子,能在縣城買兩個大院子,價格談的好,還能再買幾十畝田地。
這段時間,生意興隆,大伙都辛苦了,劉家也不是虧待人的,給每個參與做麻花等吃食的員工,獎勵五十文銀子,作坊停止生產后,給三個幫工的,六斤麻花散子做過年裝盤的吃食,另分發兩個柚子。
在這個年月,白面算得上是精貴的吃食,即便麻花和散子,是用白面玉米面混合做成的吃食,不年不節的,尋常老板姓,自然舍不得買這些吃食的。
劉家如此大方的分發福利,給足了村長面子,又讓他們家得到了實惠,以后若村里有什么事情,村長怎么的也會想著劉家一些。
經此一事,劉家和村長家的關系又更近了一步。
小年夜,劉大蘇給每人下人,分發兩斤麻花,兩斤散子,兩斤白面,兩斤大米,兩斤黃豆,兩斤花生,兩斤橘子,兩個蘋果,兩個柚子,一斤糖,過年當天還有紅包拿。
有了這些好處,四人都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