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帝王龍脈探索
  • 黃振偉
  • 4046字
  • 2022-09-09 16:13:36

大秦帝國

山豐水奇的咸陽不僅使秦人在囂囂塵世中繁衍生息,更使得蒼龍頷首的秦王嬴政汲取了渭水之髓、靈山之精,血脈傳承中秉納“真龍之氣”,于征伐的亂世中脫穎而出,登基龍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死,嬴政即位為秦王,呂不韋為當(dāng)朝相國。由于呂不韋與嬴政之父秦莊襄王在邯鄲時交往甚密,并且當(dāng)朝太后趙姬當(dāng)年為呂不韋妻妾,這樣的雙重關(guān)系使呂不韋在朝中掌握重權(quán),被嬴政尊為“仲父”。

九年之后,已經(jīng)長大嬴政到了應(yīng)該親政的年齡,然而由呂不韋一手提拔起來的朝臣造成了對嬴政極為不利的局面。此期間,呂不韋還把他主持編定的巨著《呂氏春秋》公布于咸陽城門,并向天下懸賞“可增改一字者,予千金”。當(dāng)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此四君禮賢下士、名揚(yáng)天下。呂不韋執(zhí)掌重權(quán)后,也廣招天下賢士,著書立說,將所見所聞記錄在案而成《呂氏春秋》。然而此書自公布咸陽之后,竟然重賞之下無勇夫。可見呂不韋當(dāng)時在秦國威赫非凡的影響力。

《呂氏春秋》內(nèi)容繁雜,囊括天文、地理、醫(yī)理等諸多方面,分編成八覽、六論、十二紀(jì)。每覽分八篇,每論分六篇,每紀(jì)分五篇,總計一百六十篇,流傳至今。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為何沒有燒掉《呂氏春秋》是個歷史之謎。有人說“焚書”的建議者李斯,原為呂不韋的門客,因感念舊主,所以獨存其書。雖然呂不韋與嬴政有著濃郁的血脈之系,但他并沒有為其子鞏固江山而鞠躬盡瘁,相反卻用盡心機(jī)地考慮自己如何取得王位。

呂不韋在嬴政的王權(quán)之途上設(shè)置了種種障礙,但呂不韋一個深思熟慮的舉動卻又恰恰造成了自己的災(zāi)難之始。秦莊襄王死后,呂不韋與趙太后舊情復(fù)燃,但呂不韋的最終目的是獲取秦國的王位,另外他也擔(dān)心東窗事發(fā)會給自己帶來大難,因此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就替趙太后尋到了一個市井無賴嫪毐做她的“面首”。呂不韋為了把事情做得隱秘,考慮得十分周全,他先把嫪毐找來做他的“舍人”,然后暗中與太后通信后,派人密告嫪毐犯罪,這個罪恰好應(yīng)該受到“腐刑”的懲罰。“腐刑”又稱“宮刑”,男人一旦受了“腐刑”,便在生理上失去了作為男人的資格,所以身受此刑者都認(rèn)為是奇恥大辱。受此刑者惟一茍活的方式就是做太監(jiān)。如果嫪毐真的做了太監(jiān),就不能做太后的“面首”了,所以嫪毐并沒有真受“腐刑”之害。經(jīng)過一番偽裝后,嫪毐被送到后宮當(dāng)了太監(jiān),深得太后恩寵。

不久,趙太后竟然懷孕了!這樣就必須瞞人耳目,特別是要瞞住嬴政。于是趙太后就對嬴政編造了一個借口,說經(jīng)過占卜,流年對自己不利,必須離開京城到他處去避一避。趙太后避到了秦國的舊都雍邑,并在那里生下了兒子。

趙太后淫亂之事嬴政有所耳聞后,便派人追查,待得知真相后就決定采取行動。嬴政在采取行動前第一次戴冠佩劍。古時“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成人。此時嬴政已經(jīng)二十二歲了,這樣做的用意是要讓眾臣知道,他已長大成人了,要真正地行使王權(quán)了。這是嬴政從十三歲即位開始邁向親政的第一步。嫪毐得知后,為保己身便發(fā)動政變,欲依仗趙太后的勢力重立新君。

嫪毐盜用秦王玉璽,調(diào)遣防守咸陽的軍隊以及宿衛(wèi)的駐軍,準(zhǔn)備發(fā)動。嬴政接到消息后,立即飛調(diào)大軍平定叛亂。叛亂平定后,嬴政將作亂之人一律下獄,斬殺嫪毐三族,其門人家產(chǎn)盡沒,發(fā)配至蜀地,嫪毐本人則受“車裂”之罪。嬴政還棄殺太后私生的兒子,將太后幽禁在雍邑的咸陽宮。

嬴政預(yù)見到朝中肯定會有人為太后說情,于是下旨凡是為太后之事進(jìn)諫的,殺無赦。結(jié)果還是有舊日蒙太后之恩的人冒死為太后說情,嬴政一連斬殺二十余人仍有人進(jìn)諫。此次進(jìn)諫的是河北滄州人茅焦,他進(jìn)諫道:“車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撲兩弟,有不慈之名;遷母咸陽,有不孝之行;蒺藜諫士,有舛紂之治!如此惡名播于天下,人心叛離,何能成一統(tǒng)大業(yè)?”此番進(jìn)諫果然說動了嬴政,嬴政親自把太后迎回咸陽,尊為其母。嬴政此時也欲誅與此事相牽連的相國呂不韋,但因為他的門客辯士不斷為其游說,再加上他曾輔佐先王秦莊襄王,頗有功勞,便暫時作罷。

呂不韋當(dāng)年為毫無希望獲得王位的異人奪得了王位,在這件事上,呂不韋功不可沒。邯鄲的不期相遇,使呂不韋認(rèn)定作為趙國人質(zhì)的異人有著不凡之才,使他胸有成竹地對異人道:“我可使您富有天下、貴為天子。”當(dāng)時的秦國正是秦昭王執(zhí)政。昭王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的正夫人為華陽夫人,極受寵愛。安國君有子女二十余人,惟華陽夫人無出。呂不韋贈予異人五百金之后,又以五百重金盡購珍寶,至秦國拜謁華陽夫人及宗親,贊異人才高德賢。華陽夫人聽后,想到自己膝下無子,如立異人為安國君繼承人,則安國君百年之后也不失尊寵之勢。因此,華陽夫人對安國君夸贊異人賢孝,使安國君立異人為其繼承人。為防日后生變,華陽夫人又與安國君刻玉符為據(jù)。

秦昭王五十年時(公元前257年),秦國派大將王翦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異人混跡百姓中得以逃脫歸國。昭王去世后,太子安國君為王,華陽夫人為后,異人為太子。華陽夫人先前的思慮果然應(yīng)中,安國君在位僅僅一年就死去,謚號孝文王。太子異人即位,號襄王。華陽夫人被尊封為華陽太后。呂不韋為丞相,賜食河南洛陽十萬戶。由此可見,呂不韋之功可謂大矣。

雖然嬴政念在呂不韋輔佐先王的分上暫時沒有追究他的責(zé)任,但最后還是于公元前237年,免去了呂不韋相國之職,其軍政大權(quán)盡行剝奪,令其回其河南封地。被免除了相位的呂不韋依然權(quán)勢不敗,在其回封地之時,各諸侯國的使者及天下辯士都相望于道,準(zhǔn)備拜謁呂不韋。嬴政恐其勢大,最終會謀反,便賜信一封道:“先生您對秦有什么功勞?秦封您于河南食俸十萬戶。先生您和秦有何親緣?而號稱仲父”,并命呂不韋及家眷俱遷蜀地。呂不韋看過此信之后就飲鴆自殺了,其門客悄悄把他葬在洛陽的北芒山上。呂不韋死后,嬴政才得以真正掌握秦國朝野大權(quán),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

當(dāng)秦王掃除了自己的政治對手后,就開始計劃對東方的趙、韓、燕、魏、楚、齊六國采取軍事行動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群雄并起,各諸侯國各自稱王為政,造成了長久以來烽煙不息的亂世局面,嬴政欲將此局面統(tǒng)一在自己的麾下并不容易。然而他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創(chuàng)世大業(yè),成為中國王朝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古絕唱。

當(dāng)時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將,文臣如謀士李斯、尉繚、姚賈等人。武將則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賁等人。這些德才兼?zhèn)涞牡昧Ω蓪⑹乔赝鯕灉缌鶉闹匾еG赝踉跈M掃六國時,采取了遠(yuǎn)交近攻、循序漸進(jìn)、個個擊破的戰(zhàn)爭策略。他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先取韓,以恐他國”。秦王十一年(公元前230年),秦王大軍直取韓國,韓軍大敗。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yùn)。三年后,秦國俘虜了韓王,滅掉了韓國。

勢如破竹的秦王大軍在攻打韓國的第二年開始攻打趙國。趙國是戰(zhàn)國后期的七雄之首,雖然在公元前262年發(fā)生的長平之戰(zhàn)中,趙國四十萬將士遭到坑殺,使趙國受到巨大損失,但趙國還是七雄之中最強(qiáng)大的國家。嬴政從呂不韋手中奪過朝野大權(quán)之后,便把削弱趙國軍事實力作為國家第一大事。嬴政曾于公元前236年和公元前232年先后兩次出兵趙國,但兩次均遭到趙國名將李牧的阻截而無法取勝。韓國滅亡之后,嬴政再次進(jìn)攻趙國,由于迎戰(zhàn)者仍是李牧,王翦所率大軍未能取勝。兩國對陣相持長達(dá)一年之久。嬴政在無奈之下,最后決定從趙王的寵臣郭開身上尋求出路,贈郭開以重金,使郭開進(jìn)讒李牧。反間計起到了非同凡響的作用,不久趙王就將李牧罷黜,后來又將他處死。李牧被除掉后,趙國壁壘空虛,王翦便在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趙國都城邯鄲,強(qiáng)大的趙國在刀光劍影中灰飛煙滅。

韓、趙兩國滅亡之后,嬴政又先后攻取了燕、魏、楚三國。秦王大將王翦率軍攻燕時,在易水西面大敗燕軍,攻占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燕王向遼東方向出逃。后來,燕王只得殺死了曾經(jīng)派荊軻刺殺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頭獻(xiàn)給秦軍求和,秦國才罷手。但等到五年之后,燕國最后的一個王還是被秦國俘獲,燕國也告滅亡。秦滅魏時,秦王派王翦的兒子王賁帶兵十萬出征。魏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王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公元前225年,王賁滅了魏國,把魏王和大臣捕獲,押到咸陽。

魏亡后,秦就計劃攻打楚國。在對楚國用兵問題上,朝中大將發(fā)生了分歧,青年將領(lǐng)李信認(rèn)為攻打楚國只需二十萬大軍就游刃有余了,而老將軍王翦則認(rèn)為非六十萬大軍而不能攻楚也。秦王認(rèn)為王翦高估了楚軍的實力,就沒有聽王翦的建議而是采納了李信的建議。王翦見秦王固執(zhí)己見,就告病回家了。當(dāng)李信帶了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時,不出王翦所料,秦軍大敗,死傷無數(shù)。秦王大怒,把李信革了職,親自復(fù)請王翦出山。王翦出征之時,秦王親自到灞上給王翦擺酒送行。王翦所率大軍浩浩蕩蕩開向楚國,楚國也是全民皆兵誓死抵抗。兩軍對壘之際,楚國大將項燕一再挑戰(zhàn),王翦只是按兵不動。一段時間后,項燕疏忽了防范,而秦軍突然發(fā)起攻勢,六十萬大軍排山倒海一般沖向楚軍,楚軍大敗。秦軍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俘虜了楚王。楚國國君雖然被俘,但楚國人仍在大將項燕的率領(lǐng)下誓死反抗,堅決不降。過了一年,王翦、蒙武再次兵臨楚國,大敗楚軍,項燕見回春無力,便引頸自殺了,楚國徹底宣告滅亡。

到此時,六雄之中只剩下一個齊國了。在秦國先后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jié)盟,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國家的前途會和其他五國一樣,齊王為保自己國家安全從來不敢違逆秦國。每次逢到其后對其他諸侯各國向他求救時,他總是找各種理由拒絕。他滿以為齊國在地域上離秦國遙遠(yuǎn),只要恭順地聽秦國的話,秦國就不會進(jìn)攻齊國。但到了其后對其他五國一一被秦國并吞掉時,齊王才明白其后對其他五國是自己的前車之鑒,忙派兵去守衛(wèi)齊國西面的邊界,可亡羊補(bǔ)牢已經(jīng)太晚了。公元前221年,王賁帶了幾十萬秦兵像泰山壓頂一樣從燕國南部直撲臨淄,齊軍根本無力抵抗,沒過幾天,秦軍就攻破進(jìn)了臨淄,齊國遂亡。自此,戰(zhàn)國六雄全部宣告滅亡。

中國歷史自進(jìn)入戰(zhàn)國時代起,各諸侯國紛紛割地稱雄,中原大地上烽火連天、生靈涂炭,在歷經(jīng)長達(dá)250多年的大亂世后,終于在秦王嬴政的揮斥方酋下復(fù)歸一統(tǒng),一個統(tǒng)一強(qiáng)盛的大秦王朝屹立于世界東方,一段千古風(fēng)流自此成為千萬代傳頌的不朽傳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揭东县| 登封市| 伊宁市| 湾仔区| 大庆市| 普安县| 沁水县| 定州市| 连山| 阿瓦提县| 台州市| 金乡县| 德格县| 西平县| 溧水县| 沛县| 沙河市| 扶沟县| 巴彦县| 德保县| 安国市| 平原县| 桐乡市| 简阳市| 平罗县| 新宁县| 玛曲县| 荔波县| 精河县| 永寿县| 犍为县| 汉寿县| 南靖县| 武强县| 巴楚县| 苍山县| 河东区| 昭平县| 玉田县|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