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帝王龍脈探索
- 黃振偉
- 2973字
- 2022-09-09 16:13:34
武王伐紂
商朝從商王武丁繼位以后,對西北地區如土方、鬼方、羌方等部落進行了一系列征伐,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此外,商朝還使東方的夷方,南方的荊楚、巴方、虎方等部落臣服于他。武丁一朝對四周部落的征戰從未停止,使商朝的疆域擴大到四周邊遠之地,史稱“武丁中興”,但連年的征伐同時也埋下了商王朝的隱患。到了商王帝乙時期,因多次討伐東夷,雖然最終獲得勝利,卻大大地損耗了國力,到商紂王帝辛即位時,商王朝已呈風雨飄搖之勢。
商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首都北邊之地養著各部落送來的珍禽異獸,在首都的南邊之地修建了豪華的鹿臺,用來存放無數的珍奇異寶。他還建造酒池肉林,每天和妃子、大臣們在酒池肉林中奢侈享樂。他還發明了許多令人發指的嚴酷刑罰,其中有一種叫“炮烙之刑”,就是把涂滿膏脂的銅柱放在大火上焚燒,然后強迫犯人在火熱的銅柱上面行走,犯人站不住,就掉在大火中活活燒死。商紂王罄竹難書的暴虐之行無疑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
當時,渭水流域的周族在文王的治理下得到空前發展,并很快吸引了其他小國的歸附。最初附屬周人的為虞、芮二國。虞國在今山西平陸境內,芮國在今山西芮城境內。《史記·周本紀》記載:“西伯(文王)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周人在文王的統治下深懷慈憫寬厚之心,所以,虞、芮之人入境后,周人并沒有持器立馬而待,而是助其生活,分讓土地與其耕種,使得此二國之人附屬周人。當時的各部落聞之此事后,都認為文王為受命之君,于是歸附文王的部落便更多了。
文王的文治武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是與他任用雄才大略的姜尚為軍師密不可分的。姜尚,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生于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后世習慣稱之為姜太公。姜太公本是世間奇人,但大半生無明君所識,終日在江邊釣魚。姜太公釣魚是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等待明君的賞識,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故其釣魚用直鉤且不放魚餌,別人問其緣由,他說“愿者上鉤”。“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后世婦孺皆知的故事。文王打獵時,路經渭水之濱,見一老者垂釣卻不用魚鉤,心下罕異,上前對話。兩人一見如故,傾心交談后文王大悅說:“自從我的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果真是你啊!我的太公望之久矣。”于是二人一同坐車回城,周文王立姜太公為師。文王果然明心慧眼,在姜太公的出謀劃策之下,文王開始了討伐諸多小國的征戰,為日后征伐殷商掃平道路。
文王的首戰就是討伐密國。密國地處今陜、甘二省邊界靈臺縣西,離涇水不遠。文王為了鞏固西北面的疆土,使國治民安,大軍幾乎在彈指之間就將密國征服了。當西北部安定之后,文王為了東部的長治久安,接著又討伐了耆國與邘國,耆國即黎國,地處今山西長治。伐耆是一件大事,因為耆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耆被攻克,對殷商之族就會造成重大威脅。所以,殷商之臣見文王大軍即將壓境,急忙奔告于商王,以求對策,然而文王兵強馬壯,士氣旺盛,平定耆國已在反掌之間,未等殷商尋出對策來,就已經國土盡失。攻克耆國之后,位于今河南沁陽的邘國也被文王一鼓而下。文王最后討伐的是崇國,崇國即今陜西戶縣東部區域。據《說苑》講,文王伐崇前,先發了檄文一篇,羅列了崇君污蔑父兄、聽獄不申、分財不均、百姓困苦等罪行,聲明此次征伐只是為了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因此大軍入境后,軍紀十分嚴明,將士未有殺人放火者,也無入室掠財者。崇人由于未受涂炭,便內心喜悅,紛紛跑到文王軍中請降,認為文王為舉世之明君,慈懷之父母,最后,整個崇國都愉快地投降了。
滅崇之后,文王對殷商王朝已形成進逼之勢。文王見都城岐不利于未來的滅商之戰,便將古公亶父時代建立在岐的都城遷至崇國故地,稱其為豐邑。然而,人生在世,不過彈指之間,文王遷豐的次年,還沒有舉兵滅商就抱愿而死,但文王在九泉之下也應該無憾恨而言,因為其子武王繼承其志完成了討伐殷商的大業。
周武王即位之后,積極進行滅商準備。武王以姜太公為其“師”,負責全國軍事,弟周公旦為其“輔”,處理國家政務,召公、畢公為其左右,賢良之臣委以重任。周武王準備向東伐紂之前,為驗證自己召集諸侯的能力及各諸侯是否團結一心。他于文王墓前祭祀,下令將文王的牌位載車于軍中,宣稱奉文王之命,率六師軍隊東進至盟津(今河南孟津)黃河渡口,會盟各諸侯軍。姜太公左手杖黃鉞,右手把白旄,對天盟誓道:“蒼兕蒼兕,總爾眾蕊,與爾舟楫,后至者斬!”結果不期而會者達八百諸侯之多。眾諸侯擁武王為盟主,諸侯皆日:“約可伐也。”武王見眾諸侯眾志成城,便說:“今日盟約,眾諸侯同心,現時機未可。” 會盟完畢后,武王即率軍西歸,后世上將武王這次會盟稱作“盟津觀兵”。
武王靜待滅商時機,派人到商都朝歌探聽虛實,并收買紂王重臣微子啟等人,促其反叛。當武王得知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囚禁其弟箕子、微子出走、商軍主力遠攻東夷、朝歌空虛之時,遂決定伐紂滅商。
武王率兵車300乘,近衛軍3000人,甲士45000人,東出伐商。大軍行至盟津時,與津、庸、盧、彭、濮、蜀、羌、微、髻等諸侯之軍會合。武王作“泰誓”,歷數紂王暴虐之為,宣布“維共行天罰”的決定。其后,武王指揮浩浩蕩蕩的大軍,連夜冒雨行進,最后進抵到商郊牧野。武王占卜天象為吉后,隨即召開誓師大會,誓師之后的聯軍士氣高昂,列成左、中、右三個威武方陣,準備與商軍在牧野決戰。
當紂王得知周軍已進抵牧野之時,方才調集軍隊準備抵抗,因能夠調動的軍隊實在少得可憐,紂王又臨時武裝了大批奴隸,組織了數十萬人開赴牧野迎戰。臨時武裝起來的商軍士氣十分低落,多不愿戰。兩軍開戰之時,武王在陣前聲討紂王罪行,激勵將士斗志,并聲明不殺俘虜,以瓦解商軍士氣。武王先派姜太公率一部精兵做試探性進攻。不想商軍中的奴隸紛紛倒戈,并為周軍開路。武王見此情景,立即率大軍全力沖殺,商軍頓時土崩瓦解。紂王見自己的軍隊潰不成勢,知道大勢已去,如喪家之犬一般逃回朝歌后,登上鹿臺自焚而死。武王率軍進入朝歌,安撫黎民百姓。然后發兵攻打衛、磨、宣方、蜀、厲等地,掃除商之殘余勢力。當四方都平定之后,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了大周王朝,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
周武王滅商后,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仍在商原來的地方統治,并派管叔、蔡叔、霍叔在其周圍之地監視其活動。武王死后,年少的成王登基繼位,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攝政代管國事。管叔、蔡叔對此很不滿,四處散布流言說周公旦要篡權,并勾結早有叛心的武庚,聯合徐、奄、蒲姑等諸侯國部隊起兵反周。集結于管城(今鄭州)的管、蔡叛軍計劃奪取成周(今河南洛陽)之地,武庚叛軍在河水(黃河)以北配合行動。剛剛創建的周王朝面臨的形勢十分嚴重。
周公率大軍從鎬京(今陜西西安)出發,直驅成周迎敵,兩軍戰于郊野,周軍將叛軍殺得大敗,殺管叔、蔡叔,廢霍叔為民。周軍乘勝渡過黃河向武庚叛軍進攻,武庚節節敗退至朝歌,在周軍的不斷攻擊下又棄城北逃,最后被抓獲處死。周公平定武庚叛亂之后,東夷諸國仍與周為敵,周公于是率軍東征。周公本計劃第一個進攻最強的奄國,但他聽取了臣屬的建議,采用先弱后強,各個殲滅的戰術。周公指揮大軍先滅了以徐為首的淮夷諸國,其后又滅了紹、豐等國,最后才進攻奄國。周公大軍長驅直入,一舉消滅了奄國。周公再揮師直取蒲姑,向東一直打到大海之濱。周公東征共歷經三年之久,共滅五十余國,徹底摧毀了商朝在東方的殘余勢力。至此,四海之內皆以周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