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34章 朱元璋的七審御錄
- 第33章 錦衣衛(wèi)的江浙暗訪
- 第32章 空印文書的騎縫章漏洞
- 第31章 北平糧倉的麻雀試驗
- 第30章 《郭桓案:洪武年空印風暴》:戶部賬冊的墨魚汁密碼
- 第29章 竇天章的御史巡查路線
第1章 《梃擊案:萬歷朝太子宮驚變》:瘋漢夜闖慈慶宮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大明王朝已在萬歷皇帝的統(tǒng)治下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彼時的宮廷,表面上風平浪靜,可背地里,各方勢力的博弈與角逐從未停歇,無數(shù)暗流正洶涌涌動。這一年的五月初四,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悄然覆蓋了紫禁城。本該是一個尋常的夜晚,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卻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打破了宮廷長久以來的寧靜,更讓整個大明王朝被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漩渦之中。
夜色如墨,沉沉地籠罩著紫禁城。位于紫禁城東部的慈慶宮,乃是太子朱常洛的寢宮。慈慶宮宮門緊閉,四周靜謐無聲,唯有偶爾傳來的更夫打更聲,在這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清晰,仿佛在為這深宮的安寧守望。太子朱常洛,這位在宮廷斗爭的驚濤駭浪中歷經(jīng)風雨洗禮的儲君,此刻正于寢宮之中安然沉睡。他或許從未料想到,一場驚心動魄的危機正如同暗夜中的幽靈,悄然向他步步逼近。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夢鄉(xiāng)之際,一個高大卻步伐略顯踉蹌的黑影,悄然出現(xiàn)在慈慶宮的宮門外。此人手中緊緊握著一根棗木棍,眼神中透露出瘋狂與決絕,他便是薊州男子張差。張差在宮門外稍作停留,一雙眼睛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四周靜謐得可怕,只有風聲在耳邊呼嘯而過。隨后,他深吸一口氣,胸膛劇烈起伏,仿佛在給自己積攢勇氣,接著猛地朝著慈慶宮的宮門沖了過去。
值守宮門的侍衛(wèi)們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動靜驚醒,他們迅速伸手抄起身邊的武器,多年的訓練讓他們在面對危險時本能地做出反應。然而,張差卻好似喪失了理智,絲毫沒有退縮之意,他揮舞著手中的棗木棍,那模樣如同一頭發(fā)狂的野獸,帶著一股不要命的勁頭朝著侍衛(wèi)們撲了過去。侍衛(wèi)們顯然沒有料到,竟有人如此大膽,膽敢在這宮廷禁地公然行兇,一時間,他們的臉上閃過一絲慌亂。但他們畢竟是訓練有素的宮廷侍衛(wèi),很快,沉穩(wěn)與冷靜重新回到他們的眼眸之中,迅速調(diào)整狀態(tài),與張差展開了激烈的搏斗。
張差雖然手持木棍,悍不畏死,但終究寡不敵眾,在侍衛(wèi)們的層層圍攻之下,漸漸體力不支,落了下風。可他似乎將生死置之度外,依舊瘋狂地攻擊著侍衛(wèi)們,每一次揮動木棍都帶著一股狠勁。在一番激烈的打斗之后,張差終于因體力耗盡,腳步虛浮,被侍衛(wèi)們成功制服。
慈慶宮的變故,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驚動了整個宮廷。萬歷皇帝聽聞此事后,龍顏大怒,震驚之余,立即下令刑部對此案進行徹查,務必查明真相。刑部官員們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將張差帶到刑部大堂,展開審訊。
當張差被帶到刑部大堂時,他依舊保持著那副瘋瘋癲癲的模樣,口中念念有詞,可聲音含糊不清,根本聽不清在說些什么。刑部官員們看著眼前這個舉止怪異的男子,心中不禁泛起層層疑惑。他們開始對張差進行詳細詢問,試圖從他口中弄清楚闖入慈慶宮的目的究竟為何。
然而,張差對于官員們的詢問極不配合,時而胡言亂語,說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語;時而又沉默不語,無論官員們?nèi)绾伟l(fā)問,都緊閉雙唇。官員們無奈之下,為了獲取有用線索,只好對他使用了一些刑具。在刑具的折磨下,張差終于忍受不住,開口說話了。
他聲稱自己家中遭遇重大變故,生活陷入絕境,無以為繼,這才背井離鄉(xiāng)來到京城討生活。在京城的茫茫人海中,偶然遇到了兩個陌生人。這兩個人見他落魄可憐,便給了他一些銀子,蠱惑他拿著一根棗木棍闖入慈慶宮,見到人就打。張差還說,那兩個人信誓旦旦地告訴他,只要按照他們說的做,日后便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
刑部官員們聽了張差的供述,心中的疑惑愈發(fā)濃重。他們實在難以相信,一個普通的薊州男子,僅僅因為一點銀子,就會做出如此大膽瘋狂、闖入宮廷禁地行兇的舉動。于是,他們繼續(xù)對張差展開審訊,期望能從他口中得到更多關鍵信息。
在接下來的審訊過程中,張差又斷斷續(xù)續(xù)透露了一些關鍵線索。他說,在闖入慈慶宮之前,自己曾在一個地方停留過一段時間,那里人來人往,有很多人在虔誠地燒香拜佛。他不經(jīng)意間注意到,自己衣襟上不知何時殘留著一些香灰,而這些香灰看起來似乎與普通的香灰有所不同,顏色和質(zhì)地都透著一股異樣。
刑部官員們對張差衣襟上的香灰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們深知這或許是案件的關鍵突破口,立即組織人手對香灰進行檢驗。檢驗結(jié)果讓他們大為震驚,這些香灰竟然是鄭貴妃宮特供的。這種香灰制作工藝獨特,用料考究,只在鄭貴妃宮中使用,外界根本難以見到。
鄭貴妃,乃是萬歷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她一直對太子之位心存覬覦,滿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取代朱常洛,成為太子。如今,張差衣襟上出現(xiàn)了鄭貴妃宮特供的香灰,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呢?刑部官員們不敢妄下定論,但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個案子背后的水遠比他們最初想象的要深得多,仿佛隱藏著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
隨著調(diào)查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線索如同絲線一般,紛紛指向了鄭貴妃。一時間,朝堂上下議論紛紛,不少人開始懷疑,張差闖入慈慶宮的背后主使極有可能就是鄭貴妃。他們猜測,鄭貴妃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登上太子之位,不惜鋌而走險,策劃了這起駭人聽聞的事件,試圖通過這種極端方式除掉太子朱常洛。
然而,鄭貴妃得知此事后,頓時慌了手腳,她急忙跑到萬歷皇帝面前哭訴,聲淚俱下,稱自己是被冤枉的,絕對不可能做出這樣大逆不道、違背天理的事情。她那梨花帶雨的模樣,讓萬歷皇帝看著心疼不已。萬歷皇帝一方面擔憂這件事情繼續(xù)發(fā)酵會嚴重影響宮廷的穩(wěn)定,動搖國之根基;另一方面,他又實在不愿意相信自己心愛的妃子會做出如此可怕的行徑,內(nèi)心陷入了極度的糾結(jié)與掙扎之中。
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萬歷皇帝決定親自過問此案。他下令將張差帶到自己面前,準備憑借自己的威嚴與智慧,親自審訊,揭開案件的真相。張差見到萬歷皇帝后,依舊是那副瘋瘋癲癲、渾渾噩噩的樣子。萬歷皇帝看著眼前這個男子,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解。他開始對張差進行詢問,語氣威嚴卻又帶著一絲探尋的意味,希望能從張差口中得到事情的真實經(jīng)過。
張差在萬歷皇帝的詢問下,再次重復了之前的供述。他言辭鑿鑿地說自己確實是受了兩個陌生人的指使,才闖入慈慶宮的,與鄭貴妃沒有任何關系。萬歷皇帝聽了張差的話,心中半信半疑。他仔細分析張差的供述,發(fā)現(xiàn)其中漏洞百出,諸多細節(jié)經(jīng)不起推敲,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就在萬歷皇帝對張差的審訊陷入僵局,毫無進展之時,又有一條新的線索如同劃破夜空的閃電,驟然出現(xiàn)。有人向刑部舉報,稱在張差闖入慈慶宮之前,曾經(jīng)在京城的一家酒館里與幾個人見過面,而這幾個人的身份似乎非同一般,與鄭貴妃的家族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
刑部官員們得知這條線索后,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即馬不停蹄地展開調(diào)查。他們四處打聽,終于找到了那家酒館的老板,向他詳細詢問張差的情況。酒館老板回憶說,張差確實曾經(jīng)在他的酒館里與幾個人見過面。那幾個人當時的神態(tài)十分神秘,說話也遮遮掩掩,總是刻意壓低聲音,生怕被旁人聽到。酒館老板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在無意間曾經(jīng)聽到那幾個人提到了鄭貴妃的名字,當時他并未在意,可如今回想起來,覺得此事十分蹊蹺。
刑部官員們根據(jù)酒館老板提供的線索,繼續(xù)深入挖掘調(diào)查。他們不辭辛勞,四處走訪,終于發(fā)現(xiàn),與張差見面的那幾個人,竟然都是鄭貴妃家族的心腹親信。這些人平日里為鄭貴妃家族辦事,忠心耿耿。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讓案件的真相仿佛被一層迷霧所籠罩,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讓人難以捉摸。
隨著調(diào)查的不斷深入,這個案子如同滾雪球一般,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朝廷中的大臣們也因此分成了兩派,各執(zhí)一詞。一派認為,種種跡象表明鄭貴妃就是幕后主使,其行為惡劣,危及太子安危,動搖國本,應該嚴懲不貸,以正國法;另一派則認為,雖然目前線索眾多,但并沒有確鑿無疑的證據(jù)能夠直接證明鄭貴妃的罪行,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輕易下結(jié)論,以免冤枉了好人,引發(fā)更大的混亂。
在這種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萬歷皇帝深知此事已無法再拖延下去,必須盡快做出一個決定。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他最終下令將張差處死,希望以此來平息眾怒,穩(wěn)定朝堂局勢。同時,他也嚴厲警告大臣們,不要再對此案進行過多的猜測和議論,以免進一步影響宮廷的穩(wěn)定,讓本就動蕩的局勢變得更加不可收拾。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