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基礎會計
  • 晉淑惠
  • 4463字
  • 2020-09-05 00:28:52

任務三 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和一般性原則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稱會計基本假設,是指所有企業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時,都必須遵循的先決條件,是在進行會計核算工作之前,對會計核算的已經明確或不明確的不確定情況所作的限定或姑且認定。

一般認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四項。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又稱為會計實體、會計個體,它是指會計人員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會計主體這一基本前提要求會計人員只能核算和監督所在主體的經濟活動。其主要意義在于:一是將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與該主體所有者及職工個人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二是將該主體的經濟活動與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從而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范圍,同時說明某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僅與該會計主體的整體活動和成果相關。

例如:甲方要從乙方購買一批大米,甲方是買方,乙方是賣方。按照會計主體的要求,會計人員應站在本企業的立場上處理業務,即甲方的會計應作商品購進的賬務處理,而乙方的會計應作商品銷售的賬務處理。

在這里應該注意的是: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創辦的獨資和合伙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這類企業的財產和債務在法律上被視為業主或合伙人的財產和債務,但在會計核算上必須將其作為會計主體,以便將企業的經濟活動與其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及其他實體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再如,企業集團由若干個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組成,各個企業既是獨立的會計主體,也是法律主體,但為了反映整個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還應編制該集團的合并會計報表,企業集團是會計主體,但通常不是一個獨立法人。

【小思考】

會計主體與法人主體有什么樣的關系?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因破產、清算、解散等而不復存在。即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該會計主體不會面臨破產和清算。例如,企業固定資產計量應按購建時的歷史成本入賬,固定資產價值通過提取折舊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期轉作費用等,都是以持續經營為前提的。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個相等的時間間隔,以便確認某個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利潤,確認某個會計期間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編制會計報表。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義是: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段落,為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貫徹落實權責發生制、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相關性原則、配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及謹慎性原則奠定了基礎。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期間可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訖日期采用公歷日期,即會計年度與公歷年度相同,從1月1日開始到12月31日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稱為會計中期。

(四)貨幣計量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會計報表時必須換算為人民幣。

會計核算的四項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系。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沒有會計主體,就沒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

二、會計核算的一般性原則

(一)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原則

1. 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也稱真實性原則、可靠性原則,是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 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也稱有用性原則,是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

3. 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業,尤其是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該原則要求不同的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核算方法與程序進行,以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企業間的比較。

4. 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指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它主要指同一會計主體前后各期的會計政策應當保持穩定,不得隨意變更。

5. 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是要求企業對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6. 清晰性原則

清晰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具體地說,就是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都應當清晰明了,能清楚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清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準確清晰,賬戶對應關系明確,文字摘要清楚,數字金額準確,手續齊備,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準確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內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7. 謹慎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體現該原則的情形有:應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等確認預計負債等。此外,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也是這一原則的體現。

【小思考】

在企業中,哪些做法采用了謹慎性原則?



8. 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9. 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例如固定資產入賬,以交付使用為準,而不以竣工決算驗收為準;又如融資租賃視同自有固定資產處理。

(二)收入和費用確認原則

1. 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中以應收應付作為計算標準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一種賬務處理方法。

以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記賬的基礎,要求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發生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知識鏈接

收付實現制

收付實現制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確認基礎,又稱現金制或實收實付制,是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按照收付實現制,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將與現金收支行為的發生與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換而言之,現金收支行為在其發生的期間全部記作收入和費用,而不考慮與現金收支行為相連的經濟業務實質上是否發生。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區別與聯系

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在處理收入和費用時的原則是不同的,所以同一會計事項按不同的會計處理基礎進行處理,其結果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1. 聯系:二者的目的均為正確計算和確定企業的收入、費用和損益。

2. 區別: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標準不同;對收入與費用的配比要求不同;會計期末處理方法不同;各會計期間計算的收益結果不同;核算過程中的賬戶設置不同;各自的優缺點不同;適用的范圍不同等。

【例1-1】安信食品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份發生下列部分交易或者事項:

1. 公司于9月2日銷售軟香酥200盒,款項117 000元,于9月7日收到存入銀行。

2. 公司于9月5日銷售月餅1 000盒,款項58 500元將于11月5日收回。

3. 公司于9月9日預收A單位購面粉款100 000元,存入銀行,按合同規定11月份交付商品。

4. 公司上月銷售軟香酥70 200元,于9月10日收到存入銀行。

5. 公司于9月11日用銀行存款48 000元預付下年財產保險費。

6. 公司于9月13日購買辦公用品6 200元,已交付使用,款項將于9月支付。

7. 公司于9月15日用銀行存款8 000元支付本月水電費。

8. 公司于9月30日用銀行存款36 000元支付本季度7~9月份短期借款利息。

要求:分別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確認9月份的收入和費用。

確認會計要素的時間基礎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以交易或者事項實際發生的會計期間為確認的時間基礎,通常稱為收付實現制。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一般都是以此為確認的時間基礎。

(2)以收取款項的權利或支付款項的責任應當發生的會計期間為確認的時間基礎,通常稱為權責發生制。收入、費用和利潤就是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的時間基礎。

所謂權責發生制,就是對于收入和費用,不論是否有款項的收付,按其是否影響各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受益情況,確定其歸屬期,如表1-1所示是9月份收入和費用的確認表。

表1-1 9月份收入和費用的確認

【教中學 學中做】

1. 安信食品有限公司于3月2日銷售軟香酥100盒,款項5 600元,款項已收存入銀行。

2. 公司于3月11日用銀行存款2 000元預付下季度報刊費。

3. 公司于3月31日用銀行存款24 000元支付本季度1~3月份短期借款利息。

要求:分別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確認3月份的收入和費用。

1. 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2. 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3. 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2. 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配比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二是時間配比。

3. 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實際成本計量。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知識鏈接

會計計量的內容

會計計量是指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又稱財務報表)及其附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除了上述的歷史成本原則以外,還包括以下幾種成本:

1.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實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2. 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后的凈值。

3. 現值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后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屬性。

4. 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

5.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凡支出的效益僅涉及本會計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也就是說,收益性支出是僅與本會計期間相關的支出→作為當期費用;資本性支出是與幾個會計期間相關的支出→計入資產的價值。

【小思考】

企業發放職工工資屬于收益性支出還是資本性支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施秉县| 望都县| 黎川县| 英德市| 民勤县| 苍南县| 姜堰市| 来安县| 光泽县| 龙江县| 来安县| 晋宁县| 丰顺县| 商水县| 六安市| 舟曲县| 韶关市| 盱眙县| 芒康县| 屏南县| 建水县| 绥中县| 衡阳市| 金山区| 惠来县| 肇东市| 寿阳县| 遂溪县| 科尔| 晋中市| 宿松县| 呼玛县| 双鸭山市| 勐海县| 普安县| 铜川市| 拉孜县| 贵阳市| 那坡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