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時搞定全家保險
- 陳銅
- 2353字
- 2020-08-28 18:41:50
保險產品:價格背后暗藏玄機
在上一節中,筆者舉了關于手機碎屏險的案例,運用上一節的知識,我們應該能分析出手機碎屏之后真正嚴重的后果——不是花錢修理換屏,而是在手機送修期間沒有手機可以使用,這才是最困擾現代“低頭一族”的問題。那么如果手機碎屏險的賠付不僅僅是支付一筆修理費用,還提供一個備用手機在修理期間使用,是不是會更讓消費者接受?
那么有沒有這樣的保險呢?這就要說到什么樣的風險可以設計為保險產品了。
很多人會問,有沒有“分手保險”“投資虧損保險”等保險產品。在解答這些問題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保險公司是如何選擇風險,又是如何設計保險產品的。
第一,保險公司所選擇的風險,必須是較為穩定且可以統計發生概率的風險,盡量避免可以人為激發從而獲利的風險。同時,在設計產品賠付條款時,保險公司就限制人為因素導致發生概率的改變,這樣才有一個穩定概率計算出保險產品合理的價格。
第二,保險公司所選擇的風險或者設計賠付的方式必須具有實際意義,這樣才能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同時賠付的形式是保險公司可以實際操作的。
從這兩點來看,“分手保險”難以統計數據,分手的概率因人而異,而且無法確定何為分手。那么“離婚保險”有沒有可能實現呢?畢竟離婚的定義比分手要明確得多。但是設計一個“離婚保險”,也無法排除有人會為獲得理賠而故意離婚的可能。有了這種人為因素,離婚的概率便是一個極不穩定的數據,也就無法計算一個確定的保險產品費率。
那么“投資虧損保險”能不能出現呢?那就要看是因為什么投資導致虧損了。如果是投資股票,股票的波動有精確數據嗎?顯然沒有。但是在借貸業務的投資行為中,如果統計某些特定人群在一定額度內不還款的概率,即通俗來說的“壞賬率”,并依據龐大的征信體系的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是可以得到一個穩定的風險數據的。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圖1-1這樣的保險單:

圖1-1:個人借款保證保險保險單樣本
這是借款人投保的保險,用來保護出借人的權益。如果借款人不還錢,會有保險公司直接將錢賠給出借人,保險公司再去找借款人要債。這樣一來,出借人既省心又安心,面對投保了這種保險的借款人,自然就愿意借款給對方。只不過,這樣的保險產品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投保的。保險公司需要審核借款人的信用指標,判斷其是否屬于“壞賬率”非常穩定的人群,針對這個人群的“壞賬率”計算保險的費率,批準其投保產品。顯然,有許多人愿意接受這樣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也能產生很大的業務量,所以,這是個共贏的保險產品。但因為實際操作時,這個產品對保險公司的數據和信息處理能力要求很高,所以目前只集中在個別保險公司。
這一節為什么要講這些呢?是因為現在只要在網上搜索“保險產品對比”,就會出現數百萬個搜索結果,似乎這才是保險消費者應該高度關注的重點、從業者專業的體現。但如此多的文章大量對比產品條款中的細節,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小的困擾,甚至會對行業產生不良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這并不能幫助消費者掌握保險規劃的重點。
筆者對比過無數保險產品,即使不討論保險規劃應有的重點,僅針對產品對比,希望能用本節的內容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思路。
保險產品對比主要有兩個重點:
第一,風險定義的區別。比如在重疾險中,除了國家規定的疾病定義,不同的保險公司自主設定的疾病定義的范圍比較;再比如,有些醫療險的報銷范圍可能會存在地區的差異或者公立和私立醫院的區別。
第二,在上述風險定義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價格的對比,即比較各家保險公司哪一家價格最低。
歸根結底,就是成本的高低,即保險公司決定用多少成本費用去承接多么寬泛的風險賠付服務。
在本節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保險產品的費用就來自于風險數據的精算和實施服務的成本。對于風險保障內容相同的保險產品來說,數據越精確,風險發生的概率預測越準確,保險產品就可以越便宜;實現服務需要更高的成本,保險產品就越貴。

圖1-2:保險產品價格因素
圖1-2可以極好地幫助大家解決面對“保險產品對比”時的疑問。
任何一個產品價格的降低總是有理由的,如果再見到格外便宜的保險產品,就用上圖去尋找該產品便宜的真正原因;如果判斷不出該產品為什么便宜,那么就有可能是夸大宣傳。
以大家高度關注的重大疾病保險產品來說,如果某公司的保險產品格外便宜,依照圖1-2,分析如下。
可能性一:該保險公司采用的重大疾病的發生率低于其他公司。
但是,中國內地的保險公司有一個共同的參照指標:《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這個發生率表是6家大型保險公司配合原中國保監會和中國精算師協會,在2006年到2010年完整的5個年度中,統計了超過7500萬張保單、85萬件以上的理賠案件后,最終得到的風險發生率數據。所以說對于重大疾病保險產品來說,只有海量的數據才能給出足夠可靠的參考,個別保險公司很難獨有比之更加精確的風險數據。[5]
但是個別專項經營某類型風險比如醫療報銷險、養老年金險的保險公司,對特定人群進行了多年風險發生數據的收集統計,有可能會掌握自有數據,這便可以降低保費。
可能性二:該保險公司在實施服務成本方面有所精簡。比如通過互聯網銷售重疾產品,省去了銷售隊伍的人員服務成本;或者沒有設立實體門店,把理賠或者合同變更保全等流程都讓消費者通過線上或電話處理,自然也會大大降低成本。所以,大家會發現互聯網銷售的重疾保險產品價格大多明顯低于常規一對一專屬服務人員形式的保險產品。
其實,大部分產品的價格差異主要源于科學化的精簡,即上面提到的可能性二。
一些風險因素較為簡單的保險產品,比如航空意外保險、短期旅游意外險等產品類型主要在線上銷售,畢竟內容較好理解,理賠過程糾紛不多,省去銷售成本和理賠的個人化服務,比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風險因素比較復雜的產品,還是別太著急挑選所謂最便宜的產品,好好分析產品到底便宜在哪里,自己享受的服務有什么區別,再做決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