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買對保險要先認識風險
這一節就講講如何更聰明地購買保險。
筆者仔細分析過上萬個家庭的保險組合,發現多數家庭錢沒少花,卻花得不夠聰明。要想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就需要先認清何為風險,再依據風險合理設計保險組合。這里給出兩個實用的要點。
第一,并非發生概率高的風險,就是優先花錢處理的風險。
大多數人買保險都是因為擔心發生高概率風險,所以經常會有年輕人來咨詢如何為高齡長輩投保。這個想法沒錯,年齡大,疾病、身故、意外的發生概率變高,但是這并不一定是最需要優先處理的風險。
我們說某個事件有風險,意思是說這件事有不確定性,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而結果壞到什么程度,才是風險大小的重要參考指標。如果這個壞結果產生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就可以不投保,優先去處理后果更嚴重的風險。
舉一個例子,手機碎屏險。手機碎屏這個風險發生的概率確實高,但是沒有保險,自己解決起來也不是大問題——修理費不會導致我們頭疼。所以它顯然不是家庭需要優先選擇的保險產品。反之,如果有個風險導致的后果可能會讓我們頭疼不已,是我們不想面對或者無法承受的,假如有保險可以分憂,何樂而不為呢?
再舉例一個很常見的險種,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車險中的車輛損失險。有些人說,自己開車多年,頂多發生刮擦事件,不會撞車;另外一方面也覺得,反正最嚴重就是自己的車撞壞了自己修,車都買了,還能修不起嗎,于是就放棄投保。這個想法是否聰明呢?
這里就涉及第二個要點:風險本身不是風險,風險導致的嚴重后果才是風險。
筆者認為,大家應該關注的不是修車的費用,而是這筆費用可能引發的更嚴重的后果。消費者買車一定是按計劃行事,誰都不會在手頭缺錢的時候買車,但車輛撞損卻不是一個可以預料的事件。假設你的車被撞損,需要花錢購買一輛新車。這種事故發生在不同年份,花這筆錢對你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有一個8年換車計劃,如果是在第7年發生事故,那么提前1年換車也無大礙。但如果在第一年就又需要掏出一筆錢買車,想必對一個剛剛購置新車的人來說是有壓力的。所以,沒有車輛損失險而發生車輛撞損的最嚴重情況,不是掏一筆錢買新的,而是在不適合的時間掏這筆錢。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不投保車輛損失險呢?顯然是那些任何時候都可以隨時掏錢購買一輛新車而不會產生任何財務壓力的人。
筆者的建議是,先準確地判斷風險帶來的后果有多嚴重,再考慮這種風險是否值得我們優先花錢購買保險。
本節所講的兩個要點會一直貫徹在后文更詳細的保險規劃講解中,各位讀者可以根據這樣的原則,優先解決會造成嚴重后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