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與商業保險,到底哪個好?
許多的消費者認為自己有了社保就不需要買商業保險了,類似“我們單位什么都給報銷”“我是公務員,不用擔心保險”的表達,筆者就聽過無數次。同時,也有一些保險從業者為了說明商業保險的重要性,反復強調社保的不足,就差直接說社保沒用了。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為了讓大家了解社保和商業保險的作用,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下面筆者就來澄清幾個常見的關于社保和商保的錯誤認知。
先說說第一個錯誤認知,認為“社保是國家給的福利,不用花錢買商業保險”,對這個想法,筆者先潑一盆冷水。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其中,醫療和養老是大家尤為關注的重點(如果不是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是沒有后三項的,所以我們重點討論前兩項)。
先看社會醫療保險,實際使用中國家藥品目錄將藥品分為三類:
第一類,甲類,醫保全部報銷;
第二類,乙類,醫保部分報銷;
第三類,丙類,醫保完全不報銷,全部由個人承擔,即大家常說的自費藥。
也就是說,醫院所謂的自費項目,比如去ICU、特需醫療部、國際醫療部的花費,社保是不報銷的,私立醫院的費用就更別想了。而且,社保報銷是有限額的,比如北京城鎮職工社保報銷限額為50萬元,其他形式的社保如城鎮居民社保或者農村合作醫療的限額會更低,而很多非一線城市的社保報銷限額只有十幾萬元。
現在,常見重疾的平均費用從十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嚴重意外受傷治療過程中使用的CT、伽馬刀、核磁共振等檢查手段就屬于第二類乙類“部分報銷”,更別說屬于第三類“完全不報銷”的進口特效藥、抗排斥藥物了。所以,社會醫療保險是不能在重大疾病、意外風險時解決全部醫療費用的。
再來看看社會養老保險。社保政策中有一句: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6]這一政策強調的是盡可能全民享有,目前我國持有社保卡的人數已經超過10億人,社保養老基金也位居世界前十,增長速度遙遙領先。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把這些錢均分給十幾億人,遠遠不能讓每個人都養老無憂。
很多人對社保養老格外關心,對未來能領多少卻沒有明確的概念。養老金有一個長長的計算公式,涉及很多因素,許多消費者都不太會算,筆者在這里給出一個實際數字。2016年8月,北京市宣布上調當年的養老金標準,見表2-1:
表2-1:北京市養老金調整水平[7]

這是待遇較好的企業退休人員,而普通城鎮職工養老金水平會更低一些。
在北京生活的消費者,如果現在退休每月領著3500元,顯然不能滿足期望的養老生活水平。
未來養老金還是會上調,但是生活費用顯然上漲得更快,因此不能僅僅指著社保養老。
以上是社保醫療和養老保險的不足之處,應該怎么解決呢?這就需要商業保險來補充。
目前,市場上很多保險公司做的一類高額報銷產品,能夠報銷公立醫院含ICU的所有公費和自費的住院費用。報銷額度一般有100萬元、300萬元、400萬元的不同檔次可選,其中大部分產品還能針對惡性腫瘤提高幾百萬元的報銷額度。而且這類產品費用不高,有社保的人20—40歲的年繳費用一般為幾百元。平時小的醫療費用靠社保,大的住院醫療費靠這類商業保險,生活才會更有保障。
這類產品費用低的原因是提高了報銷的門檻。一般每年醫療費累計到1萬元才可以報銷,社保報銷之后剩余的部分,又要減掉1萬元,再繼續報銷剩余部分。舉例來說,在北京患上某種疾病需要花費100萬元,社保醫療報銷30萬元的公費藥品(如果公費部分有這么多的話),商業保險再把剩下的70萬元減去1萬元,報銷69萬元。這將大大解決老百姓自己掏不起錢治病的問題,改變國人治病昂貴的歷史。
筆者認為,無論是剛剛工作的年輕人還是有一定財富積累的家庭,購買這類低費用高報銷的商業保險是重要的家庭財務保護手段。當然,這類險種不能報銷特需、國際醫療部、私立醫院的費用,除非購買比較昂貴的商業醫療保險。
如前所述,養老金不足以給每個人提供良好的養老生活品質,所以通過商業保險和其他金融工具提高養老儲備非常必要。
當然,社保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用處,不可輕易放棄。有些人就職于企事業單位,社保是必須參加的,而有些人是“自主擇業”,通俗地說就是自由職業,沒有公司提供社保。這些人可以自己繳納社保,這些人大概最想知道,繳納社保值不值。
也許有人會覺得,與前文提到的百萬醫療商業保險相比,社保似乎報銷得太少了。但是社保醫療有一個重要設定,就是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時候,如果已經繳滿最低年限——這個最低年限各地區不同,職工和城鎮居民身份也不同——退休后就可以不交費繼續享受社保報銷制度了。
這一點非常好,商業的醫療報銷保險近幾年突破了60歲的續保年齡,百萬醫療保險一般都允許投保人續保到80歲甚至100歲,但是到了那個年齡,年繳費已經很高了。而社保只需連續繳費20或30年,便可享受終身的醫療報銷了。如果沒有社保,60歲的百萬醫療保險,年保費基本要4000多元,90歲就超過3萬元了,這一年年交下去比社保貴多了。當然,報銷的范圍越廣、額度越高,保險產品的價格自然越貴。
大家對保險的保費有了清楚的概念,就不會被夸大的產品宣傳誤導。一份看似便宜、功能性極強的保險,可能保障額度很少,如果耽誤了自己購入足額保險的機會,等到出險報銷的時候便會后悔不已。
社會醫療保險不僅費用低,最重要的是“投保續保”與健康狀況無關。像心臟問題、血糖問題、腦血管類疾病問題需要長期服藥的人,商業保險有極為嚴格的投保限制。但消費者只要把社保續好了,斷了就趕緊續繳,不管身體狀況如何,都可以一直享受社會醫療保險。老了之后,僅僅是門診取藥,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此時便只能依靠社保醫療了。
再回頭說說社保養老保險的亮點。
社保養老領的那些錢確實不多,但是你要正確理解養老金在財務規劃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領取夠不夠久,跟領取得夠不夠多是一樣重要的。
長壽風險往往被大多數人忽略。如今,隨著醫療技術、基因技術、克隆技術飛速發展,未來大多數重大疾病將被克服,人類壽命將會有顯著的增長,真是讓人又喜又悲。喜的是多了好幾十年的家庭幸福團聚,悲的是現在我國的人均壽命為70—80歲,如果未來達到100歲,就意味著退休后還要花40年的錢,大家的積蓄夠嗎?
在法定退休年齡時,只要繳費達到最低年限(目前是15年),退休之后的養老金是終身領取的。個人賬戶的錢領完之后,還有基礎養老金可以一直領下去,這些錢可能不算很多,卻是我們垂垂老矣、沒有掙錢能力時唯一能領到的錢了。
同時,也希望大家按照自己的經濟能力,合理地設計和配置商業養老金,選擇能夠終身領取的產品,讓我們在退休后更加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
總之,不要迷信社保能把醫療、養老全解決了,也不要輕視社保醫療和養老終身相伴的重要特性。商業保險與社保天然互補,大家在根據自身經濟能力規劃商業保險以解決社保之外的各種醫療費用、養老補充問題的同時,也不要放棄社保持續穩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