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機制與演化特征
- 楊揚
- 2510字
- 2021-02-08 18:14:34
1.3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內容
在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簡單的回顧和評述以后,筆者提出本書研究的問題以及對將要展開的主要研究內容做出闡述。
首先,后金融危機時代為本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現實背景。在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遍布全球的金融危機中,雖然我國憑借其眾多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對國家經濟的支撐以及區域限制性政策的保護避免了遭受如同西方國家那樣嚴重的經濟打擊,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的經濟狀況依然不容樂觀。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小企業遭受致命打擊至今尚未能完全恢復,而政府在前期為了抵御金融危機致使大量信貸資本流入大型企業集團的弊端如今也已初步呈現,這都使得原本就面臨系統性風險難以分散、不良貸款余額巨大且信用風險過于集中的我國商業銀行“雪上加霜”。從央行公布的數據來看,大型企業集團客戶仍然占據我國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的50%以上,而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控制也已成為維護我國金融穩定、促進市場持續繁榮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不同于單一企業,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表現也更加復雜。在企業集團內部,一方面每個成員企業都是獨立法人,其權責獨立性是非常明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的相關規定,企業集團內部成員企業對其他成員企業是沒有還款責任的;另一方面企業集團又往往受一個控股公司(母公司)或特定實際控制人控制,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具體運作受制于集團實際控制者。因此,企業集團實際控制人利用成員企業獨立法人人格抽逃資金、剝離資產、逃避債務的事件屢屢發生,企業集團內部成員企業之間的信用風險變化也呈現出聯動效應,一旦信用風險爆發,可能迅速擴大并傳染,出現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內部傳染機制以及演化特征進行考察,無疑對我國商業銀行及時洞察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本質,控制企業集團客戶信用風險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其次,現有關于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廣闊的空間。從已有的有關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文獻來看,大多數學者都將企業集團看作是一個協調的追求共同目標的整體,雖然少數研究涉及了企業集團內部關聯導致的信用風險傳染,但是卻都將企業集團內部成員企業之間的交互看成一個“黑箱”,并不考慮它們之間的博弈和不一致行為。然而現實中大量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所呈現出來的十分迥異的特征似乎又暗示著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其內部成員企業之間的不同交互行為,要想找到統一的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內部傳染特征好像并不可行。因此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在不同的具體情景下是如何傳染的?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種在不同情景下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系統性研究目前還十分貧乏。此外,關于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演化能否表現出某些一致的特征以及其演化的復雜性根源,至今仍然少有文獻提及。這就為本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廣闊的空間。
最后,已有社會學文獻關于企業集團的定義為本書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具體情景分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理論都為形式化地分析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提供了合意的手段。而混沌理論、計算機仿真技術也為討論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演化的復雜性和呈現出來的具體特征提供了方法與技術支持。
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區別于一般單一企業特征的討論,找到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放大的機制,并在企業集團所面臨的典型情景下探討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傳染機制,進一步分析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復雜性,最后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演化的基本特征進行揭示。概括而言,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的基本特征進行了討論。本書分析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與一般單一企業的不同之處;進一步考察了經典單一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方法的經驗參數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評價的適應性問題;通過建立數理模型,形式化地探討了企業集團將信用風險放大的基本動機和機制。
第二,基于資產關聯研究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機制。本書將資產關聯分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間股權關聯和關聯擔保兩種基本形式,并通過結構化理論構建了股權關聯和關聯擔保兩種基本形式下的信用風險傳染模型,分析了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間的資產關聯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影響。
第三,基于交易關聯研究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機制。本書將交易關聯分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和賒銷交易兩種基本形式,首先利用合作博弈理論刻畫了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并應用一類Copula函數度量了關聯交易對信用風險傳染的影響;然后基于Stackberg博弈刻畫了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間的賒銷行為,并進一步利用跳躍擴散過程度量了伴隨這種賒銷行為而帶來的信用風險傳染。
第四,基于人力資本關聯研究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機制。這部分的研究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人力資本結構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影響,在這部分內容中,首先通過幾何視角對企業集團科層結構進行了描述,然后實證檢驗了企業集團科層結構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存在的顯著影響,最后通過一個簡單模型對人力資本關聯下的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進行了探討;第二部分則集中于考察企業集團控制人的“人性”對企業集團運作,進而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所產生的影響,試探性地分析了控制人在有限理性下,公平性偏好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傳染的影響。
第五,基于混沌理論探討了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演化的復雜性特征。首先通過構建模型刻畫了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間的動態決策過程。其次通過外生企業集團商業銀行貸款額度,利用企業集團違約概率函數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進行了表述。最后利用混沌理論對企業集團違約概率進行分析,并提出企業集團長期信用風險不可預測的基本結論。
第六,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演化的基本特征進行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企業集團內部異質成員企業微觀行為基本模型,通過嵌入小世界網絡對企業集團與外部異質企業之間的交互行為進行刻畫,進而利用多智能體對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演化進行仿真,研究企業集團規模、外部市場狀況和子公司主導行為對延遲效應和溢出效應這兩種企業集團信用風險演化典型特征的影響。
第七,根據上述研究成果,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并對未來研究進行展望。
本書的研究技術路線圖如圖1-2所示。

圖1-2 研究技術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