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 劉曉紅 張彩娟 羅霞 劉成高主編
- 2130字
- 2021-02-08 17:58:03
第四節 我國勞動關系的發展要求
我國從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國已明確勞動關系領域的改革方向和發展目標——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然后,隨著改革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我們面臨著結構和體制的雙層轉型,現實發展中存在的新老諸多問題交叉影響,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長水平呈現顯著差異化,大國經濟貿易摩擦不斷。由于勞動關系是整個社會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紐帶,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勞動關系處理的結果直接影響著社會關系的穩定與發展,這使得我國勞動關系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錯綜復雜的局面。
隨著我國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施,我國將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既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也有社會轉型等多方面的要求,包括社會保險、勞動保障和工資待遇等方面的一些原有問題會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甚至局部矛盾會有所激化,但最終的結果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總之,勞動關系領域還將會進行重大改革和調整。在這個過渡的期間,勞動關系領域的矛盾和問題會變得更加復雜,可以預見的是,我國勞動關系工作的調整會面臨很大的挑戰,特別是關于勞動關系和勞資關系協調這一方面的問題,更是繁重而艱巨,同時這一項工作也成為最為緊要的工作。
一、和諧勞動關系的目標要求
2011年,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首次正式提出了“和諧勞動關系”概念,明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為其主要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我國提出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等重大要求與勞動關系有緊密聯系。這不僅是經濟增長模式和經濟生產生活的變革,更是整個經濟發展與勞動關系發展的聯合變革,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發展勞動關系高度重視,這也是我國未來勞動關系發展的重要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種發展思想對指導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有重意義。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使得勞動關系的改革和發展更加平穩有序,只有做到以人為本,才能保證和諧的實現,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總之,在未來我國勞動關系發展中,要堅持和諧勞動關系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促進勞動關系更好發展。
二、穩中求進的發展改革方式
事實上,勞動關系的改革和發展不僅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關系調整,還涉及生產與發展方式。因為勞動關系的發展是伴隨著生產發展的變化而變化的,經濟增長方式、生產發展模式和方法都會對勞動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節能減排和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難以避免地會影響部分行業和企業的就業問題。技術進步勢必促使勞動者個人創造價值的增加。如果勞動者所創造價值沒有相應增加的話,企業就不再需要之前數量的勞動者,這勢必引起失業的連鎖反應。因此,我們需要盡可能降低就業的損失,降低技術進步對勞動關系的不利影響。同樣,企業內部改造升級的過程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不必要的勞動關系矛盾激化,在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盡可能充分考慮廣大勞動者的感受,避免“一刀切”甚至是“簡單粗暴”的工作方式。
就業是最重要的民生。對于勞動關系而言,更是要注意協調多方因素,做好勞動者的思想工作,盡可能在保證穩定就業和勞動者滿意的前提下促進勞動關系的發展與改革。隨著社會分化情況日益加劇,新的勞資沖突和矛盾不斷出現,而且沒有經驗和慣例可循;解決企業下崗人員、部分農村勞動人口轉移和城市新生就業人口就業等壓力依然較大。
三、加快推進勞動立法與執法
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我國分別于1992年和199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先后出臺《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2011年)等多部直接或間接涉及勞動領域發展與改革的法律法規,為我國勞動關系奠定了法律基礎,為維護勞動關系的正常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與國際勞工管理制度的接軌的任務也更加緊迫。因此,我國亟須進一步提升立法質量,改進執法工作。
四、學習借鑒有用的國際經驗
在勞動關系領域,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就進入重視企業勞動關系的歷史階段,所以積累了較多的歷史經驗。從理論研究講,包括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內的學者,對西方勞動關系理論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建立了西方勞動關系的主要理論體系。
西方國家勞動關系的歷史經驗和理論體系,對促進我國勞動關系發展與改革,有學習和借鑒之處。雖然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工業化國家幾百年走完的工業化道路。但事實證明,經濟的發展速度并不能掩蓋經濟基礎薄弱,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勞動關系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對此,我國應從基本國情出發,學習借鑒國外勞動關系的歷史經驗和基本理論,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勞動關系法律體系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