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進式退休政策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壓力的緩解效應研究
- 榮幸
- 1413字
- 2021-02-08 18:20:54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本書以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壓力的緩解效應為研究對象,主體研究框架思路如圖1-2所示。


圖1-2 研究框架思路圖
1.3.2 研究內容
結合研究框架思路圖,本書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第一,基本養老保險概念界定與梳理、理論基礎、國外情況及政策現狀研究。
第二,退休政策梳理、國際情況、退休決策及作用機制研究。
第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風險源識別。
第四,償付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第五,我國繳費率現狀、問題及精算度量模型研究。
第六,全國漸進式退休政策緩解效應以及優化方案選擇研究。
第七,四川省漸進式退休政策緩解效應以及優化方案選擇研究。
第八,基于GlueVaR與CBD的養老金長壽風險度量研究。
第九,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議。
1.3.3 研究方法
本書以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壓力的緩解效應為研究對象,研究的內容涉及學科之間的交叉領域。理論基礎包括保險學、金融學、社會保障、保險精算、統計學等。具體的計量方法或精算方法以及文獻研究的方法,我們在這里不再具體闡述。我們主要列舉我們在大的框架方面使用的研究方法。
1.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規范分析是指根據一定的價值判斷,提出某些分析處理經濟問題的標準,樹立經濟理論的前提,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它要回答的是“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實證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觀價值判斷,只對經濟現象、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及其發展趨勢做客觀分析,只考慮經濟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規律,并根據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人們經濟行為的效果。本書注重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在每一個研究問題上,基本都做到了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
在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風險源分析研究中,本書首先對各風險來源進行了理論規范研究分析和預判,繼而通過2008年到2016年,31個省級行政區的利率、贍養率、退休人口增長率、替代率、GDP增長率、平均期望壽命、平均收入增長率、死亡率、通貨膨脹率、覆蓋率等數據進行實證檢驗。
在進行漸進式退休政策與養老保險繳費率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時,本書首先分析漸進式退休政策影響繳費率的理論機制,再從實證角度搜集全國和四川省的各項指標數據,最后通過精算模型和數值預測模擬的方式驗證這種關系。
在評價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的政策效果時,本書首先從我國老齡化現狀出發進行規范研究,根據我國社保體系,提出繳費率的更合理的社保精算公式,提出多樣化的方案設計;繼而結合對各年份的職退比變化、養老基金財務狀況變化及養老金長期和短期均衡繳費率變化的實證分析,測度政策效果。
2.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運用比較法可以揭示出不易直接觀察到的事物的運動和變化。通過比較選定參照物,我們才能更好地確定事物的優劣并進行選擇。在本書對研究主體的定性鑒別和定量分析中均貫穿了比較分析的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將國內外相關的研究和實務操作情況進行了對比,比如國內外文獻研究的差異、養老保險制度的差異、退休政策的差異等。
第二,多種漸進式退休政策與現有政策的對比,以及多種漸進式退休政策對繳費壓力緩解效應情景模擬的對比,包括通過調整利率和遷移率的大小進行敏感性分析。本書通過不同的漸進式退休政策所達成的不同的緩解效應,進行最優的退休政策選擇。
第三,實證研究結果與規范認知對比。比如在償付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實證結果可能和規范的認知有一些差異。本書會進一步對比分析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所在。這正好也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