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漸進式退休政策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壓力的緩解效應研究
- 榮幸
- 1156字
- 2021-02-08 18:20:54
1 緒論
從年輕走向衰老是每個個體必經的過程,養老問題涉及每一個社會人。養老保障問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個熱點、難點,并且人們對此爭議不斷。
在我國,養老政策的變化一直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發展與改進的風向標。從1991年《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頒布開始,我國逐步放棄了原來的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明確要建立起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制度。個人賬戶基金體現效率原則,社會統籌基金體現公平原則,兩者共同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二十多年來,我國已經初步建成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相對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時間更早,體系也最為成熟和完善。
隨著“銀發浪潮”的來襲,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基本養老金缺口也逐步增大,養老保障形勢日趨嚴峻。政府提出要建立以“三支柱”為核心的混合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并嘗試通過推行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以房養老項目、延遲退休政策、養老金入市增值等重大舉措解決一系列養老問題。對于個人、企業、政府和社會,如何分配養老責任,怎樣去應對和處理無法逃避的養老問題仍將會是未來數十年的重大課題。與此同時,盡管我國正在實施階段性社保降費政策,但企業、個人社保繳費壓力仍然較大。根據《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18》
的描述,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已經進入逐步降費時期。2015年到2018年,我國已頒布多個有關降費的政策性文件,社會保險總費率從41%降低到37.25%,總體下降幅度接近10%;但從全球主要國家的社會保險企業繳費比例來看,中國的繳費比例仍然偏高,在G20(二十國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中位居第三位
。較高的養老保險繳費率給企業經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降低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費率,對于企業,尤其是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已經刻不容緩。在實際應用方面,延遲退休政策改革涉及每一個家庭,影響到全民的生活。在理論研究方面,延遲退休問題涉及人口問題(人口壽命、人口結構等)、經濟問題(養老金償付能力、代際分配、就業、消費、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等)、制度問題(繳費率、公平性、覆蓋率、替代率等)。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際情況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繳費時間(延遲退休將會延長繳費時間)、退休待遇(通過替代率反映)都是核心中的核心。本書研究的正是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本書提煉的研究問題為:哪些因素對養老金償付能力造成沖擊?退休政策、繳費壓力以及基本養老保險的現狀、問題是怎樣的?長期內,漸進式退休政策如何良性緩解養老金繳費壓力?不同的漸進式退休政策達成的效果如何,較優的漸進式退休政策應該是怎樣的?漸進式退休政策的良性緩解效應對于全國和四川省分別是怎樣的?這些是政府和社會公共管理學科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