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試著撰寫此書之目的,在于探索文化的經濟學義理,闡釋文化的經濟價值是什么、為什么如此,怎樣體現其經濟價值。但如果沒有根植于自身基因的文化傳承,缺少本身的文化自信心、自尊感、自重感、自豪感、自立性,那么它就會像一粒塵埃一樣四處飄散,其經濟學義理的假設,也是難以成立的。文化的經濟價值開發,只有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土壤,只有深深地挖掘自己肥沃土壤里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自己的民族才能繁榮昌盛,作為國民的每一個體也才能不斷強大。只有對自己的文化自信、自豪、自尊、自重、自愛,才是自身文化應有的國格、人格。

所以,鑒于《山地民族文化經濟學》問題意識和學術旨趣,實踐價值,先容我傾訴幾句與本書意旨更深遠的心里話。要不先說這“過門兒”,后邊真還沒法說。書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就難以體現出來。

文化,無論從學科意義上講,還是基于理論邏輯和事實邏輯或稱歷史邏輯、實踐的行為邏輯概念而言,英國學者泰勒(1817)在其著名的《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書中對“文化”的界定為:“文化是個復合體,它包括人作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和習慣。”Tylor defined culture as“... the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概括地講,文化也就是“人類創造的不同形態的特質所構成的復合體”(司馬云杰,2002)。中華民族文化,更是復合體的復合體。除了漢族,另外55個少數民族幾乎都在地貌學、山地學意義上的山地區域,社會學、發展經濟學、經濟社會學意義上的山區。中華大地65%的國土都是山地,是典型的山地大國。從出土文物來看,即使是漢文化,也難以區分浩如煙海的傳世著述是成于平原還是山區。中華文化是典型的大融合文化。所以,少了山地民族文化元素,無從談及。

論民族文化自信心、自尊感、自重感、自豪感、自立性、自強度,我中華民族有著無以復加的以此自豪、自尊、自重、自強的歷史資本: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積淀下來的珍貴財富;是祖先傳承給我們子孫后代不但永遠都用不完,而且越用越繁榮昌盛、越雄厚、越強大、越豐富多彩、越有品質的遺產。這是文化屬性最典型的特性。即使我們萬般自恃其源遠流長、浩如煙海、意蘊深厚、豐富多彩而自負,也不足為過。但是,我們不能自負。我們應該自豪而不自滿,自信而不自負,自尊而不自卑,自強而不自弱,自貴而不自賤,自立而不自倒。雖然世界充滿五彩繽紛、誘惑迷人的各種各樣的其他文化,但只要我們基因依舊,骨子里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即使離開了華夏大地,也永遠都離不開華夏文化是“自我”“本我”的那一部分實質性的因素,就算死也沒法改變自己的基因——愛我中華文化。但他人的文化也有其閃光之處,各自民族文化大浪淘沙,去除亞文化部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累積到文明狀態,都各有各的品質、個性、風格、特色。即使有相通之處,也沒法復制,但能夠相互欣賞,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取其精華,選擇適合自己土壤、能與自己血液相容的部分,能夠使本民族文化不斷發揚光大、繁榮昌盛的部分。自身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能使世界更加光輝燦爛。

無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多么光輝燦爛,都沒法湮滅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而只能讓這個世界增添文化的色彩,讓世界文化更加多滋多味。

所以,世界文化天生就是多元的。誰都不能強加給別人。既然不能強加,那就只能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相互取長補短。

假設,這個世界的文化都出自一個模子,沒有差異化,這世界會是什么情形呢?即使西方一些國家將意識形態強加給其他國家和民族,也是沒法想象的。

“過門兒”說到這里,可以進入正題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不自尊、不自立、不自強,或者是對自己的文化表現出無知,就是對西方文化的更加無知。一個對自己民族文化都不知曉的人,何談對別人的文化知曉多少?比如對西方圣誕節、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懂多少?既沒從文化知識上了解多少,更沒其信仰信念,它不是盲目崇拜還是什么?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沒系統了解和學習,更無從信念信仰角度忠守,如此的話,無論你學歷多高,都可謂是沒有文化的。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聽到這樣的說法:“那人很有文化”“那人沒文化”——這在過去多指語文水平的高低,當今多指學歷的高低。一言以概之,事實上其應該是指人文知識的厚薄和高低。無論人學什么專業、學歷高低,都應該有一定的人文知識基礎和人文知識背景。

之所以如此繞了一大圈,基于我們少有人思考:為何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強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個自信”?可能更多的人僅僅局限于政治意識、政治哲學里思維。此外,“四個自信”彼此是富有其辯證關系的、高度相關的。姑且不論。

如果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方法論,沒有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軟實力作為精神系統要素,就難以注入硬實力的物質系統要素中,硬實力就沒有思想和靈魂。文化的經濟價值日益顯著,日益成為國家民族綜合競爭力因素,更加顯著地走上時代前沿,在世界舞臺上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力量。

脫貧攻堅戰勝利結束后,對接的下一步即鄉村振興五大要素之一的文化振興,其要義也能夠充分體現出來。我國有著悠久的農業文明史,而農村、農民是農業文明的主要主客體因素。“三農”不現代化,全國現代化無從實現。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乃是應有之義。而文化振興,則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僅就社會分工、區域比較優勢而言,鄉村的文化經濟價值開發無疑潛力巨大。做什么、如何做,是我們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將各個山地民族的文化做了歸納,但因篇幅太大,出版者建議通過二維碼方式獲取相關內容。所以,本書更多地呈現了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學、文化經濟學意義的工具性和方法論內容,少了主要針對山地民族文化說理講道的內容。邏輯上是說得過去,但弱化了針對性。這是今后要修訂的主要地方。這項工作的工程量也勢必是非常巨大的。我們這里向讀者表示歉意。

此外,由于合作者翁天均原在農委工作,后改行到高校任教,其時間、精力均有限,我又從高校抽調到秦巴山區一個國貧縣的村里做扶貧第一書記,時間緊、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以致成書時間很倉促,內容不很到位,很多細節性工作也很欠缺,比如沒有一一對應標注引文出處,而只在書末列出了先賢方家的著述。在此,我們表示誠摯的歉意,同時我們也向他們表達深深的感謝。

總之,我們會在今后適當的時候完善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工作,修訂再版。敬請先賢方家、讀者多多批評指正、指教。我們一定虛心聽取寶貴意見。

2019年10月19日

于秦巴山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郓城县| 增城市| 太保市| 丹凤县| 沛县| 营口市| 文化| 潜江市| 安徽省| 柘城县| 吴旗县| 固始县| 理塘县| 遵化市| 栾城县| 大理市| 清丰县| 曲阜市| 潼关县| 邵阳县| 隆德县| 鲁甸县| 渝北区| 定安县| 靖西县| 交口县| 和田市| 杭锦后旗| 黔西县| 肇州县| 巴彦淖尔市| 汉中市| 唐山市| 建湖县| 通江县| 弋阳县| 贺兰县| 隆昌县| 建平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