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錨的船
戰爭、災難、統治階級的揮霍都是貨幣貶值重要的催化劑,但貨幣的貶值并不能完全歸咎于此,即使貨幣公平公正地發揮作用,貶值也是必然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由于產品加工程度加深,施加在原材料上的勞動量大幅上升,當我們用貨幣來交換產品時,我們付出的貨幣已不僅僅用于支付原材料的價格,更大部分是用來支付勞動的價格。簡而言之,需要更多貨幣來完成日益豐富的產品的交換,貨幣的需求因此上升了,有限的黃金資源滿足不了貨幣需求上升的需要,當然只能以提高面值或降低含金量的方式,用有限的黃金資源鑄造出更大面值總額的貨幣。
當貨幣供給滿足不了貨幣需求時,商品交換的效率會大大降低,這顯然會阻礙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黃金鑄幣不能滿足交易的需要時,一度有白銀鑄幣來作為補充。在公元10世紀到13世紀的中國宋朝,也有銅鑄幣不能滿足交易的需要而以鐵鑄幣來作為補充的情況。不過,結局可想而知,黃金、白銀、銅、鐵等金屬最終也都失去了貨幣地位。任何商品之間的比價都必然會受供求影響而發生變動。將貴重稀有的金屬商品作為貨幣大量用于商品交換,將導致這種商品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比價嚴重脫離正常的比價關系,因為這種金屬被大量作為交換物滯留而限制了其用于正常的產品生產時的供給。直至今天,黃金依然被大量滯留在各國中央銀行的金庫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全球各國中央銀行決定不再持有黃金了,要將金庫里大量的金條對外拋售,黃金也許就不像現在這么貴重了。金屬如果不作為一種商品,而僅僅是作為一種鑄造貨幣用的材料,那么,相對于輕巧廉價的紙幣和同樣輕巧但較紙幣更耐用的塑料貨幣等,用金屬作為鑄造貨幣的材料是非常不經濟與不便利的。
隨著人們交易的日益頻繁,沉甸甸的金屬給交易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而紙幣由于輕便和制造成本低廉,使得其作為貨幣廣泛流通有很大的優勢。早在中國宋朝就發明了最早的紙幣——交子。相對于沉甸甸的銅錢和鐵錢,交子的輕巧為大宗貨物的交易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紙幣除了充當貨幣以外沒有任何實際的使用價值,人們之所以愿意持有紙幣,是因為紙幣隨時可購買到想要的商品。宋朝的交子,最初是依靠其隨時可兌現的信用才廣泛流通。然而,統治階級利用手中的權力無限制地發行貨幣供軍費等巨額財政開支,使得交子嚴重貶值,逐漸喪失了信用而淪為廢紙。
用來制造紙幣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廉價的紙幣可以無限加印,如果沒有合理的方式來規范紙幣的供給,必然會擾亂人們的正常生產與生活,損害社會的公平與公正。因此,正如穩定船的錨,人們需要用貨幣錨來穩定貨幣的運行。良好的貨幣錨既要限制紙幣的過量或不當發行,同時又要保證它能滿足人們交易的需要。倘若貨幣錨不能很好地穩定貨幣的運行,那么脫錨的貨幣就會像那艘丟錨的游輪一樣,在風浪中肆意飄蕩,隨時可能發生災難。然而,如何打造有效的貨幣錨來穩定貨幣的運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