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 楊美麗 李永珍
- 1053字
- 2021-01-28 11:06:08
3.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的提出
由沃納菲爾特等人提出的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具有不同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這些資源可轉變成獨特的能力,形成企業的持久競爭優勢。該理論強調知識和技能等無形資源的重要性,鼓勵企業開發未被充分利用或還未被市場認知的資源和優勢。企業可利用原來潛在的優勢條件逐步生成由制度、組織、技術和認知構成的四維價值平臺,從而獲得顯性優勢,提高競爭力。根據該理論,環保技術創新和綠色服務可以成為企業某種形式的模糊資源,產出企業績效。市場價值與公司重置成本比率即托賓Q值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市場對企業無形資產的評價,它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于測度企業價值?;谏鲜隼碚?,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企業環境管理EP對市場價值托賓Q值有正向影響。
在企業環境管理與財務績效關系方面,以Walley和Whitehead為代表的傳統派認為公司的資金、資源和管理能力是有限的,減少環境污染所增加的投資是企業生產產品所需必要成本之外的成本,會減少企業在正常生產管理上的投入,降低企業邊際利潤,至少在當期內,環境管理成本會讓企業陷入環境和財務的零和博弈。因此,我們認為,當年環境績效的提高可能會導致當年的財務績效下降。以Poter為代表的修正派認為,政府的政策法規和社區居民、輿論媒體的道德監督可能會讓環境表現不合格者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引致高額的無形成本。環境表現良好的企業則可以比競爭對手更快地獲得市場準入許可,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增加銷量,同時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環境管理能力,提高技術創新和資源利用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因此本研究認為,當期環境管理投入會提高下一期的財務績效?;谏鲜隼碚?,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當年的環境績效EP對當年的財務績效ROA有負向影響,對未來一年的財務績效ROA有正向影響。
楊東寧和周長輝基于組織能力提出了環境績效概念模型。他們認為組織能力是企業經營其所擁有或控制的有形和無形資源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基于知識的管理水平和創新速度等。企業的各種資源通過組織能力產出經濟績效,因此組織能力在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之間起橋梁作用。企業可以通過在經營理念和生產流程中強調環境管理來培育和鞏固相關的組織能力,例如,采用環境設計和產品生命周期等工具提高組織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企業在提高質量的同時降低成本,并讓創新成為一種組織慣例等。因此,環境管理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個潛在因素,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長期財務績效?;谏鲜隼碚摚狙芯刻岢鋈缦录僭O:
假設3:企業環境績效EP與企業研發投入RD呈正相關關系,并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PATENTS,從而有助于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