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心態心理學——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3)

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里,寫信、拜訪或打電話給需要幫助的某些人,向某人顯示你的積極心態,并把你的積極心態傳遞給別人。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托·弗蘭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后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態度來創造。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積極心態

不需要看早上的電視新聞,你只要瞄一眼權威性報紙的頭版新聞就夠了,它足以讓你知道將會影響自己生活的國際或國內新聞。看看與你的職業及家庭生活有關的當地新聞,不要向誘惑屈服,而浪費時間去看別人悲慘故事的詳細新聞。在開車上學或上班途中,可聽聽電臺的音樂或自己的音樂帶。如果可能的話,和一位積極心態者共進早餐或午餐。晚上不要坐在電視機前,要把時間用來和你所愛的人談談天。

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在于他擁有積極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偉大的成就,源于對積極心態的運用

“積極主動”這個詞的意思不僅僅是采取主動,它還有—種更深一層的意思——作為人類,我們應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積極主動是人的本性之一,雖然積極主動的精神可能處于沉睡狀態,但是這種精神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身心之中。

積極主動,還體現在愛他人、愛周圍的世界。“愛”是個動詞,消極被動的人使它成為—種感情,積極主動的人卻使“愛”成為—種行為。“愛”是你做的某件事情:你作出犧牲,獻出自我,像一位母親懷胎十月生下孩子那樣,如果你要研究“愛”,就去研究那些為別人犧牲的人,那些甚至為不愛的人犧牲的人。

在當卡耐基決定要制造鋼鐵時,腦海中便不時閃現這一欲望,并變成他生命的動力。接著他尋求一位朋友的合作,由于這位朋友深受卡耐基執著力量的感動,便貢獻自己的力量;憑借這兩個人的共同熱忱,最后又說服另外兩個人加入行列。這四個人最后形成卡耐基王國的核心人物,他們組成了一個智囊團,他們四個人籌足了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資金,而最后他們每個人也都成為巨富。

這四個人的成功關鍵并不只是“辛勤工作”,你可能也發現到,有些人和你一樣辛勤工作——甚至比你更努力——但卻沒有成功。教育也不是關鍵性的因素,華爾頓從來沒有拿過羅德獎學金,但是他賺的錢,比所有念過哈佛大學的人都多。

偉大的成就,源于對積極心態的了解和運用,無論你做什么事,你的心態都會給你一定的力量。抱著積極心態,意味著你的行為和思想有助于目標的達成;而抱著消極心態,則意味你的行為和思想不斷地抵消你所付出的努力。

一般來講,我們遇到的問題不超出以下三個領域:

能直接控制的(涉及我們自己的行為的問題);

能間接控制的(涉及別人的行為的問題);

不能控制的(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例如我們的過去或環境決定的現實)。

積極主動的方法是首先在我們目前的影響圈內解決所有這三種問題。能直接控制的問題通過改變我們的習慣來解決,它們顯然在我們的影響圈內。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動中,我們應發展自己積極主動的能力,去處理那些不平常的生活壓力。比如我們如何作出承諾并信守承諾,我們如何處理交通堵塞,我們如何對待一個發火的顧客或生氣的女友。

你可以在一段時期內堅持試驗一下積極主動的原則。就是試一試,看看發生什么情況。作出小小的承諾并信守這些承諾。去盡力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在你的婚姻、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中試一試。不要為別人的缺點爭辯。不要為你自己爭辯。在你犯錯以后,立即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不要染上怪罪別人、指責別人的習氣。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作出努力,在你自己身上、在如何努力上下功夫。

不去用譴責的眼光而是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缺點。問題不在于別人沒有干什么事或別人應該干什么事。問題在于你自己選擇對情況作出什么反應,你應該干些什么。

日復一日地行使其基本自由的人會逐漸地擴大自己的自由。不行使其基本自由的人會發現那種自由逐漸消失,直到他們實際上“被動地過日子”——他們按照父母、同事和團體的旨意行事。

我們對自己取得的效果負有責任,對我們自己的幸福負有責任,對我們的大部分環境負有責任。

注入積極的基因,播下成功的種子

幸福的奧秘是什么?現代人為什么經常不快樂?怎樣保持生命的最佳狀態?怎樣走進一個洋溢積極的精神、充滿樂觀的希望和散發著春天活力的心靈世界?來自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為我們闡述了與傳統心理學完全不一樣的心靈世界——積極心理學。

相信你在了解了他的理論后,一定會超越自身的不快樂、狹隘、憤怒、嫉妒、恐懼、焦慮等消極心態,以更積極的、建設性的情緒來面對生活的挑戰。現代人的一個心理疾病是抑郁癥,與反社會型人格不同,他們的攻擊能量指向自身,他們不去殺人而是去自殺。

當面臨挫折和挑戰時,當面對競爭失敗的結果時,一些弱者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不夠而導致失敗,陷入深深的自責中,他們覺得如果某一重要的事情失敗了,人的一生就失敗了,生命變得毫無意義。現代社會,抑郁癥是專對幸福的殺手,它令一個人活著,卻在精神上枯萎。統計表明,90%以上自殺者都伴隨著抑郁情緒。有關研究表明,越是年輕一代抑郁的人就越多。它是一個現代瘟疫,四處傳播。

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轉型的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們似乎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消極心理。弱勢群體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具有強烈的仇富情結,而富人則覺得自己是全憑個人奮斗才出人頭地的,成功全是個人因素造成的,沒有看到社會給其提供的機遇,對他人和社會不講回報,對弱者缺少必要的關心,具有冷漠情緒。個人主義的盛行,使人將失敗和成功都歸咎于個人因素,以勝者王侯敗者寇的實用主義哲學來衡量人生,導致成功者的冷漠和自大,失敗者的憤怒和抱怨。這種不能超越簡單競爭的幸福觀對于社會的各階層人的心靈都具有損害作用。

競爭不是生活的目的,只是幸福生活的手段,如果競爭令人精神上不幸福,甚至痛苦,競爭成為生活終極目標,人類一定會被這一自身創造出來的增加財富的手段所毀滅。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

1.快樂的第一法寶是寬恕的心

最快樂的人身邊總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們不關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鄰居的腳步。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顆寬恕的心。正如《真正的快樂》的作者塞利格曼所說,快樂的人很少感到孤單。他們追求個人成長和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他們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從來不管別人做什么或擁有什么。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愛德·迪恩納說:“對于快樂來說,物質主義是一種毒品。”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質主義者也不及那些不關心掙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興。快樂的人以家人、朋友為中心,而那些不快樂的人在生活中,時不時地冷落了這些東西,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備感孤單。迪恩納還認為,如果經常與更加富有的鄰居做比較,這將會是不高興的開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認為,寬恕與快樂緊緊相連,“寬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難擁有的”。

2.快樂的第二法寶是順其自然

人類不善于預測快樂,因為快樂是乞求不到的,當你追求快樂時,它無影無蹤,而你忽視它時,它卻不期而至。其實,快樂是因為你做了快樂的事情,當你把某一件事情做好了,你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滿意,你就會快樂。許多人重視快樂的感受,卻不重視去做快樂的事情,不去行為,只去思考和感受是不會快樂的。好的感覺并不像人們想的那樣只存在于頭腦中,它一定會表現在行為上。通常當人們去參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動,達到忘我的程度時,生活滿足感就會出現,因為這時他們已經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一切憂愁。心理學家徹斯把這一現象稱為“順其自然”。徹斯認為,在生命的流程中,人們也許正在處理棘手的事件,也許正在做腦部手術、玩樂器或者是在和孩子一起解決難題,而其中的影響都是一樣的:生命中許多活動的流程就是生命中的滿足。你不必加快腳步到達終點,順其自然就可以。

3.快樂的第三法寶是感激生活

感激的心情與生活滿足也有很大關系。心理學研究顯示,把自己感激的事物說出來和寫出來能夠擴大一個成年人的快樂。感激自己健康地活著,感激自己是自由的,感激自己還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感激過去他人贈予你的一切。

現代經濟心理學也從人類對金錢的認知角度,再次闡明了金錢與幸福無關。讓我們來看一個美國華裔經濟學家奚教授1998年發表的冰淇淋實驗。現在有兩杯哈根達斯冰淇淋,冰淇淋A有7盎司,裝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來了;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裝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還沒裝滿。你愿意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呢?如果人們喜歡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人們喜歡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可是實驗結果表明,在分別判斷的情況下,也就是不能把這兩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較的情況下,人們反而愿意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實驗表明:平均來講,人們愿意花2.26美元買7盎司的冰淇淋,卻不愿意用1.66美元買8盎司的冰淇淋。

上述實驗的結論也契合了卡尼曼等心理學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們在作決策時,并不是去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比如在冰淇淋實驗中,人們其實是根據冰淇淋到底滿不滿來決定給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錢的。人們總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眼睛,實際上目測是最靠不住的,聰明的商家就善于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制造“看上去很美”的效果。

卡尼曼教授的理論還揭示,從心理學意義上,錢和錢是不一樣的。同樣是100元,是工資掙來的,還是彩票贏來的,或者路上撿來的,對于消費來說,應該是一樣的。可是事實卻不然。一般來說,你會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存起來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筆意外之財,可能很快就花掉了。這證明了人在金錢面前是非理性的,是很主觀的,錢并不具備完全的替代性,雖說同樣是100元,但在消費者的腦袋里,分別為不同來路的錢建立了兩個不同的賬戶,掙來的錢和意外之財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芝加哥大學薩勒教授所提出的“心理賬戶”的概念。

今天晚上你打算去聽一場音樂會。票價是200元,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你發現你把最近買的價值200元的電話卡弄丟了。你是否還會去聽這場音樂會?實驗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舊會去聽。可是如果情況變一下,假設你昨天花了200元錢買了一張今天晚上的音樂會票子,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突然發現你把票子弄丟了。如果你想要聽音樂會,就必須再花200元錢買張票,你是否還會去聽?結果卻是,大部分人回答說不去了。可仔細想一想,上面這兩個回答其實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丟掉的是電話卡還音樂會票,總之是丟失了價值200元的東西,從損失的金錢上看,并沒有區別,沒有道理丟了電話卡后仍舊去聽音樂會,而丟失了票子之后就不去聽了。原因就在于,在人們的腦海中,把電話卡和音樂會票歸到了不同的賬戶中,所以丟失了電話卡不會影響音樂會所在賬戶的預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舊選擇去聽音樂會。但是丟了的音樂會票和后來需要再買的票子都被歸入同一個賬戶,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聽一場音樂會了。人們當然覺得這樣不劃算了。

金錢只是數字本身的符號,我們想擁有更多的錢,可我們為什么想掙更多的錢呢?是為了生活的富裕。為什么要富裕呢,是為了幸福。掙更多的錢不是我們的目的,只是手段。我們之所以想有更多的錢,是想擁有更多的幸福和快樂。歸根結底,人們最終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錢。因為,從“效用最大化”出發,對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財富,而是幸福本身。

專家認為,財富僅僅是能夠帶來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們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很多和絕對財富無關的因素。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國的人均GDP翻了幾番,但是許多研究發現,人們的幸福程度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壓力反而增加了。

當我們關注財富積累的時候,萬萬不要無視幸福感的增加。在我們這個社會,資源是有限的,機會也是不平等的,所以財富不可能會被每一個人所擁有。但是幸福的感受和快樂的心情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的。珍惜你的幸福感受吧,只有它才是你觸手可及的寶藏。

擦亮心眼,沙漠里也能找到星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名叫瑪莉的英國婦女隨她的軍官丈夫駐防在北非的埃及,住在靠近沙漠的營地里,軍營的條件是很差的。

他們居住的木屋總是悶熱難當,連陰涼一點的地方氣溫也在30度以上,狂風裹挾著沙土總是呼呼地吹個不停。軍營里沒有幾個家屬,周圍住的又全是不懂英語的土著居民,生活毫無色彩,日子實在難熬。

而且丈夫經常要出去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這讓一個人在家的瑪莉總是感到非常寂寞。她給遠在祖國的父親寫信傾訴,多少流露出要回家的意思。父親的回信很快就收到了,信中寫了這么一句話:“有兩名罪犯從監獄里眺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高墻和鐵窗,一個看到的是月亮和星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武汉市| 轮台县| 玉树县| 广东省| 藁城市| 那坡县| 加查县| 三都| 海宁市| 绍兴市| 平度市| 兴海县| 哈巴河县| 柳河县| 会昌县| 理塘县| 渭源县| 临安市| 铜山县| 萝北县| 孝义市| 澎湖县| 乌鲁木齐县| 秦皇岛市| 蛟河市| 房产| 宁夏| 乾安县| 榆树市| 蒲城县| 古田县| 五寨县| 麻阳| 宜宾县| 阿鲁科尔沁旗| 葫芦岛市| 盐亭县| 鄂尔多斯市| 吉木萨尔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