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鼙鼓聲中涉江人:沈祖棻詞賞析集
- 張宏生
- 541字
- 2020-09-09 18:03:52
鷓鴣天
寄千帆嘉州,時聞擬買舟東下
多病年來廢酒鐘。春愁離恨自重重。門前芳草連天碧,枕上花枝間淚紅。 從別后,憶行蹤。孤帆潮落暮江空。夢魂欲化行云去,知泊巫山第幾峰。
詞作寫于1941年春,詞人時在四川雅安。程箋曰:“1941年春,余在樂山,任教技藝專科學校,時有友人為余謀重慶講席,已而未果。故詞云爾。”因獲知程千帆可能應邀由樂山東下重慶謀職,詞人故有此作。
上片說年來夫婦分離,相思之苦,積而成疾,春來芳草成碧,詞人卻無心欣賞,望斷天涯,只馀離恨重重,夜不能寐,孤枕垂淚,這是現(xiàn)在情事。作者選取幾個場景和情事,委婉地抒述離情,蘊藉含蓄。下片筆風一轉(zhuǎn),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說更將遠別,恨不能將夢魂化為行云,相伴而去,這是將來情事。其中,“從別后,憶行蹤”,由現(xiàn)在推及將來,與晏小山《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同一句法(豎敘法)。差別在于,小山追憶往日,子苾推想將來,一個往前望,一個往后看而已。因而,二者同樣表現(xiàn)出一種執(zhí)著癡迷之情,亦即“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黃庭堅語)之情。這當是有意效法的結(jié)果。
當然,就《涉江詞》的全部創(chuàng)作情況看,沈祖棻治詞乃經(jīng)歷過一段多方探索、多方師承的過程,而后達致小山的境界。這與周濟所揭示的途徑“問途碧山,歷夢窗、稼軒,以還清真之渾化”,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所變化。
/施議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