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政府行為與環境質量研究
- 孔繁成
- 1994字
- 2020-09-09 18:05:31
1.3 研究內容、方法和路線
1.3.1 研究內容
本書主要分析了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財政支出結構、官員晉升激勵機制和黨代會周期對環境質量的作用機理,實證檢驗了地方政府行為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我國環境質量水平的政策建議。全文分為九章。
第一章是導論。本章首先介紹了選題的背景和意義,接著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然后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本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線,最后給出了本書可能的創新點。
第二章是地方政府行為與環境質量的文獻述評。本章首先對財政學中解釋政府行為的三個模型(中間選民模型、利維坦模型和官僚組織模型)進行了評析,接著從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公給的維克賽爾-林達爾模型出發,給出了政府干預環境質量等公共物品供給的理由,最后對財政分權理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為與環境質量的文獻進行了述評。
第三章是中國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分析。本章中,作者利用數據和事實重點描述了中國當前的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固體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并以噪聲環境質量和輻射環境質量為例,對其他環境質量進行了分析。
第四章是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與環境質量。本章第一節介紹了中國財政收入結構和特征;第二節分析了稅收競爭對環境質量的作用機理;第三節利用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e)和隨機效應模型(re),實證檢驗了地方政府稅收競爭對中國環境質量的影響;第四節是本章的結果與討論。
第五章是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與環境質量。本章第一節介紹了中國財政支出結構和特征;第二節分析了財政支出結構對環境質量的作用機理和傳導途徑;第三節利用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面板校正標準誤模型(xtpcse)、面板廣義最小二乘估計方法(xtgls)、固定效應模型(fe)和隨機效應模型(re)等多種計量模型,實證檢驗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對我國各轄區環境質量的影響;第四節是本章的結果與討論。
第六章是晉升激勵、地方官員任期與環境質量。首先,本章提出了晉升激勵、官員任期與環境質量的兩個理論假說。假說一:晉升激勵惡化了轄區環境質量。假說二:晉升激勵對轄區環境質量的作用要受地方官員任期的影響,地方官員不同任期長度下,晉升激勵對環境質量的作用不同。其次,本章運用中國2000—2011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環境、經濟、人口、財政等數據信息及筆者從新華網、人民網及各相關政府網站收集的中國各省省委書記(直轄市為市委書記、自治區為黨委書記)的個人特征數據,對上述兩個理論假說進行了實證檢驗,并給出了穩健性分析;最后是本章的結果與討論。
第七章是政治周期、地方政府監管力度變化與環境質量。該章第一節介紹了中國的黨代會制度背景;第二節介紹了國家層面和省市層面的環境管理機構;第三節詳細闡述了中國現行的主要環境規制政策工具,例如,當前的相關環境保護法律、“三同時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等;第四節以中國共產黨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作為重要政治周期事件,考察了黨代會周期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黨代會周期對環境規制強度和環境規制實施力度的影響;最后是本章的結果與討論。
第八章是政府行為與環境質量的國際經驗借鑒與啟示。該章比較分析了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工業化過程中政府改善環境質量的做法和實踐,得出了進一步優化和規范我國地方政府行為,切實提高我國環境質量水平的啟示。
第九章是結論及政策建議。總結全書,本章提出了提升我國環境質量水平的政策建議,同時對本書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思路進行了一些討論。
1.3.2 研究方法
一是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建立在仔細研讀和系統梳理前人文獻的基礎上,我們搜集、整理了和地方政府行為與環境質量相關的大量國內外文獻,通過對這些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和評述,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改進空間。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本研究所做的改進與拓展。
二是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統一。
首先,本書分析了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公給的維克賽爾-林達爾模型,給出了政府干預環境質量等公共物品供給的理由,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其次,本書分析了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財政支出結構、官員晉升激勵機制和黨代會周期對環境質量的作用機理,實證檢驗了地方政府行為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三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本書首先對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財政支出結構、官員晉升激勵機制和黨代會周期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邏輯推理,給出理論假設;然后本書運用了面板校正標準誤模型(xtpcse)、面板廣義最小二乘估計方法(xtgls)、固定效應模型(fe)、隨機效應模型(re)、廣義差分矩估計(Diff-GMM)等多種計量模型,利用省級層面的面板數據,對上述理論假設進行了實證檢驗。
四是案例分析和比較分析的方法。
案例分析和比較分析的運用使本研究更有實際價值。本書比較分析了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工業化過程中政府改善環境質量的做法和實踐,得出了進一步優化和規范我國地方政府行為,切實提高我國環境質量水平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