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外部性與政府干預

當一個人或企業對其他人或企業的行為產生影響,并且這個人或企業既不為此支付成本(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成本),又得不到補償(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收益),外部性(externalities)就產生了(Stiglitz's,1986)。Rosen,Harvey S.和Ted Gayer(2008)將外部性定義為:“當某一實體(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活動以市場機制以外的某種方式直接影響他人福利時,這種影響就稱為外部性”。這種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不利影響的外部性稱為負外部性或外部不經濟,如吸煙、噪音、環境污染等,其造成的社會邊際成本大于個人邊際成本;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有利影響的外部性稱為正外部性或外部經濟,如教育、新技術研發等,其造成的社會邊際收益大于個人邊際收益。

圖2-1說明了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假設某企業生產的產品會導致環境污染,帶來外部性。廠商的邊際私人成本曲線為MPC,邊際收益曲線為MR。“理性人”假定條件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會按照MPC=MR的原則組織生產,決定的均衡點產量為E1P1Q1)。由于環境污染具有負外部性,廠商并沒有承擔生產產品導致環境污染的成本,使其私人成本曲線MPC低于社會成本曲線MSC,私人邊際成本偏離社會邊際成本的部分為邊際外部成本MXC(或邊際損害)。這種偏離就是資源使用過度,污染產品生產過度的低效率產出。從社會最優的角度看,廠商應該按照MSC=MR的原則生產,此時決定的社會最優產量為E2P2Qoptimum)。顯然,如果不對廠商采取任何措施,其產量Q1必然超過社會最優產量Qoptimum,污染排放不能處于最佳水平。

圖2-1 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

Arthur CecilPigou(1920)首次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對外部性進行了研究,提出通過向污染者征稅的方法控制污染排放水平。他建議根據污染造成的危害對排污者的單位產量征稅。所征稅額度應當能夠彌補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的差額。根據庇古稅(Pigovian tax)的原理,我們向廠商征收T=MXC的稅收,迫使廠商考慮他造成的外部性成本,使廠商的邊際私人成本等于社會邊際成本。利潤最大化要求下,廠商產量要保持在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水平上。那么廠商的產量也將由Q1隨之調整到社會最優產量為Qoptimum,污染排放便控制在最佳水平。此時,由于居民對污染排放水平的下降沒有貢獻,因此,政府即使不將征收的稅款T作為補償金發放給居民也不影響減排效率(3)

外部性是導致市場失靈的根源之一。在有外部性的情況下,資源配置是無效率的,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存在潛在的帕累托改進(資源配置改變后,至少有一個人的處境變好,且沒有一個人的處境變壞)。市場失靈必須依靠外部力量,即政府干預加以解決。政府的介入和干預活動能夠彌補和矯正由于市場機制缺陷和不足引起的資源配置扭曲問題,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環境污染的外部性特點決定了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政府,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的強力干預與介入。稅收和補貼是解決外部性的常用手段。政府可以向污染企業征稅以降低市場均衡產量為社會最優產量,使外部性內部化,將污染控制在最佳水平。對于那些產生正外部性的企業,政府應給予一定的補貼以彌補其個人邊際收益與社會邊際收益之間的差額,增加其提供產品的積極性。

然而事實上,政府征稅和分配補貼之前要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和預測以確定企業的產量、邊際成本、邊際外部成本及收益等要素曲線,這需要花費成本。此外,政府干預本身也是要花費成本的,如政府征稅和分配補貼也要花費人力、物力、財力等。如果政府干預外部性的成本費用大于外部效應造成的損失,消除外部效應就得不償失,那么外部效應也就“不應該”被消除。政府無疑可以采取措施消除外部性、恢復資源配置效率,但政府干預經濟的充分條件是政府消除外部效應的管理成本不僅要小于矯正之后取得的社會效益,而且要小于私人之間所需的交易成本(否則人們可以運用科斯定理達成私人交易協議的方法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买车| 巧家县| 巨野县| 闽侯县| 建平县| 吴忠市| 库伦旗| 皮山县| 中江县| 太湖县| 泸定县| 长白| 玛沁县| 新安县| 体育| 华容县| 清镇市| 大厂| 巴彦淖尔市| 靖边县| 休宁县| 和田市| 清河县| 磐石市| 定远县| 阳谷县| 阳山县| 奎屯市| 西贡区| 苏尼特左旗| 东山县| 盘锦市| 平顶山市| 民权县| 兴化市| 靖宇县| 临桂县| 惠安县| 锡林郭勒盟|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