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講 概念與定義

第一節 關于中國書畫

一、中國書法

(關鍵詞:漢字;毛筆;水墨;款印;裝裱)

書法乃中國文化圈獨有之藝術。

以毛筆書漢字,表意言情,成形體無乖謬者,得為器用。知有筆法、墨法、字法、章法,得法度足觀賞者,允稱書法。進而有以此道養性命悟玄理者,另說。

書法之種類,有篆、隸、草、楷、行諸體。

筆法見正側、藏露、拓擫、筋骨、提按、使轉、頓挫、虛實、方圓、順逆、急徐、滑澀、飛白諸態。

墨法呈濃、淡、干、濕、新、宿、焦、漲各色。

字法分松、緊、斂、放、寬、窄、縱、橫多形。

章法布疏密、大小、輕重、呼應、照顧之妙。

書寫之內容,則詩詞歌賦、宏文小札、名言警句,旨在字辭具美,文以載道,怡情勵志。

古今演進,流派紛呈,東授南傳,千家絢爛。如今更有標新立異,如鬼畫符者,不論。

白紙黑字,要點綴寫朱紅印跡,亮眼醒神,點題取信。

裝褫配色,盡顯其能。卷冊屏條,自取其便。或素雅簡淡,或華麗富貴,各有所好。

如此,則書法之道齊備矣。

【筆記與注釋】

2009年版《辭海》“書法”條目摘要:“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用中國式的圓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篆、隸、正、行、草)的法則。技法上精研執筆、用筆、用墨、點畫、結構、分布、體貌風格等。書法僅憑抽象性的點線運轉,要力求美化,尤須講究筆法、筆勢、筆意,其氣質和韻致,要求有特色,有微妙迭見的變化,力求達到圓滿。漢字字體,從先秦時期通用的屬于篆書范疇的各種古代文字,包括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秦篆,發展到漢隸成熟后的正書、行書、草書。字體的演變,由繁到簡;而書法藝術的內涵與技法,卻由簡到繁。中國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在筆墨精神上,乃同源、同核、同理、同法。中國書法藝術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商、周金文已具藝術性,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見豐采多姿。代有著名書法家,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張旭、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董其昌以及吳昌碩、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等。”(1)

中國書法以毛筆為主要書寫工具,依附于漢字而存在。隨著各種字體、書寫技法的演變和發展,以及人們審美趣向的變化,書寫者也將各自的性情、意趣、氣質、素養等精神要素注入其中,從而形成了獨立的審美藝術——書法藝術。

書法作品的面貌,因時代、地域、書體、情境等的不同而變化,更因書家不同的師承與個性,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書法風格。書法與中國獨特的漢字和毛筆密切相關,漢字方塊構形、以像構思、立像盡意,形美與意美兼備,是書法的形式基礎。而毛筆能表現出輕重疾徐、方圓露藏、順逆向背、斷續承接、抑揚頓挫的線條,又以水墨為媒介,呈現出濃淡干濕等變幻莫測的效果。

因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書法被認為是一種能陶冶性靈、闡發情感、反映萬物變化的手段,即天性所發,道之所蘊,又稱“書道”。本課程研究的書法,是指歷代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

二、中國繪畫

(關鍵詞:毛筆;水墨;水性顏料;勾勒;皴擦點染;多軸透視;攢合時空;款印題跋;裝裱)

以筆墨為魂魄,用色彩發精神。墨色勾勒為胎骨以生其形,皴擦點染為皮肉以狀其象。

或格物寫生,或對照描摹。得其意而忘其形,攢其氣而凝其神。既不著意透視,更無論乎時空。追神逸之仙道高風,厭能巧之工匠俗氣。

時意想萬千,頓心開天籟。計白當黑,空空者玄乎其道。高深平遠,在在者簡化為法。

每以詩文題跋盡其畫意,復有印鑒款識證其出身。

折疊如意,能攜萬里,羈旅伴之狎玩。舒卷隨心,可置案端,居士展而臥游。裱褙裝池以彰其美,錦匣包袱以護其命。

此中國畫也。

中國畫簡稱國畫,唯中國特有之繪畫藝術形式,或影響東洋南亞諸國。

現代國畫分“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實則以“人物、景物、生物”命名更為確切全面。歷代分類,各有其法。蓋以作品內容、筆墨精粗、設色方法、作者身份、品味技巧、師承流派、幅面形狀、裱褙包裝諸事,分門別類,花樣繁多。

【筆記與注釋】

2009年版《辭海》“中國畫”條目摘要:“中國畫簡稱‘國畫’。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民族繪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體系。約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禽鳥、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勾勒、沒骨、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以勾皴點染、干濕濃淡、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構圖;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于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裝裱工藝裝潢畫幅。人物畫從戰國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隋、唐已有山水畫、花鳥畫,五代兩宋臻于繁榮,水墨體隨之盛行。文人畫在宋已有發展,至元而大興。在畫風上,元代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繼續發展,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和明、清,還先后受到佛教藝術和基督教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做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由于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抒情達意上都通過筆墨來體現,因此繪畫同詩文、書法、篆刻相互影響,日益結合,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征。工具材料為中國特制的筆、墨、硯、紙和絹。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畫在繼承發展傳統,積極借鑒外來技藝,努力創制新貌上,有所發展。”(2)

三、毛筆

(關鍵詞:軟筆類;動物毛發、天然或合成纖維扎制錐形筆頭;圓柱形筆桿)

將動物毛羽、人類發須、天然或合成纖維,捆扎成圓錐或圓柱狀,附之于管柱形筆桿,能含蓄水墨,可提握使轉,足以呈現使用者之落墨意圖,庶幾可稱毛筆。

毛筆乃中國書畫最主要之工具。或曰,不用毛筆,妄稱中國書畫者,戲墨而已。

書畫鑒定家 吳湖帆(1894—1968年)
現代 周希同繪《吳湖帆像》 長風堂博物館藏
《吳湖帆文稿》書影
書畫鑒定家 張珩(1914—1963年) 張珩《怎樣鑒定書畫》書影
書畫鑒定家 徐邦達(1911—2012年) 《徐邦達集一·古書畫鑒定概論》書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瑞金市| 尼勒克县| 綦江县| 巍山| 辛集市| 扎鲁特旗| 铜山县| 漳平市| 化隆| 德钦县| 洱源县| 邓州市| 蓬莱市| 石嘴山市| 郯城县| 栾川县| 故城县| 玉门市| 攀枝花市| 钟祥市| 江阴市| 乌恰县| 乐至县| 镇坪县| 阳谷县| 大理市| 滨海县| 玉门市| 通辽市| 宁乡县| 宣化县| 定安县| 沧州市| 黑山县| 荣成市| 屯门区| 和龙市| 南阳市| 保定市|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