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關于中國書畫鑒定

一、中國書畫鑒定學

中國書畫鑒定學,是文物學和美術學的組成部分,是一個著重于實踐的應用性邊緣學科。

中國書畫鑒定學,包括書畫鑒定方法和鑒定理論兩大領域。

書畫鑒定,傳承久遠。古稱鑒定之法,法者,方式、步驟、手段是也,古人已盡其能、善其法、成其事。今人或稱鑒定學,學者,別門類、建理論、成系統之謂也,或美其名曰“科學”。觀今之學界,就書畫鑒定之學科,不過編纂古人之法,生搬西洋之論,企望草創新學,卻難免脫離實踐、紙上談兵。故欲建成“中國書畫鑒定學”之系統,任重而道遠。

本課程限于課時和授課對象,著重于書畫鑒定的基礎知識和鑒定方法的講授。

【筆記與注釋】

書畫鑒定是一門久遠的學問,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大致勾勒了書畫鑒定方法的基本輪廓,明清時書畫鑒定的理念和方法已發展得較為成熟,如明人張丑《清河書畫舫》中就歸納了“觀神韻、考流傳、辨紙絹、識臨仿”的鑒定要訣。

近代以來,鑒藏家吳湖帆的鑒定理念和方法顯示出傳統鑒定法與現代科學方法相兼容的趨勢,被定位為書畫鑒定學的奠基者。受吳湖帆影響的鑒定家張珩在《怎樣鑒定書畫》中首次提出了“書畫鑒定之學”的概念,標志著書畫鑒定學的初步形成。他將鑒定的依據分為主要依據和輔助依據,初步建立了書畫鑒定的學理和方法,表現出注重理論性和方法論的特色。雖然“書畫鑒定學”的概念還不等同于現代學科意義上的“學”,但已建立了由學理和方法組成的專業知識體系,能反映出書畫鑒定的本質和規律。而現代具有代表性的鑒定家如徐邦達、啟功、劉九庵、謝稚柳等人的鑒定方法,構成了書畫鑒定學的核心方法論。

現代書畫鑒定的學科體系,在理論、方法論和研究空間上,仍在逐步建設和發展。書畫鑒定的目的是解決作品的真偽問題,需要依靠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論,因此,鑒定方法是書畫鑒定學的重點內容。

【拓展閱讀】

張珩著:《怎樣鑒定書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版。

徐邦達著;故宮博物院編:《古書畫鑒定概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

薛永年主編:《名家鑒畫探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二、書畫鑒定的起源

先有書畫作偽,方需書畫鑒定。

有案可稽之書法作偽事例,始見于南朝劉宋。

明帝時,虞龢受命編鑒鐘、王等名家書法,著《論書表》,云有牟利者偽造二王書法:“銳意摹寫,以茅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久書,真偽相糅,莫之能別?!?a href="#ch3" id="ch3-back">(3)

史載繪畫作偽之最早案例,為唐代武后時張易之兄弟所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天后朝,張易之奏召天下畫工,修內庫圖畫。因使工人各推所長,銳意模寫,仍舊裝背,一毫不差,其真者多歸易之。”(4)

【筆記與注釋】

魏晉時書畫創作大為發展,帝王、貴族收藏之風日盛,書畫供不應求,于是摹拓或作偽等方式應運而生,而偽書畫的產生也促使了書畫品評、辨別、鑒定的出現,如南齊王僧虔的《答太祖論書啟》、梁陶弘景的《論書啟》、虞龢的《論書表》等,都是對書法進行品評和鑒定的著述,可視為書畫鑒定的發端。而從此時開始,賞與鑒常相結合,這是書畫鑒定的基本特征。

隋唐時官私收藏更加盛行,書畫的供求矛盾更尖銳,為了射利牟益,偽作甚為泛濫,且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宋元明清以來,書畫作偽造假之風不絕,且手段多樣、情況復雜,為此,歷代鑒賞家著書立說,促使了書畫鑒定學問的發展成熟。

可見,書畫鑒定發源于六朝,隋唐時逐步形成,宋元時大為發展,明清時已趨于成熟,近現代以來則由傳統經驗性的鑒賞、品評和散論式的記述向著系統的學科體系建設邁進。

三、書畫鑒定的任務

(一)辨別真偽

定真辨偽,是書畫鑒定最基本的任務,最核心的工作。沒有真偽就無所謂書畫鑒定。

(二)斷定年代

傳世之無款書畫,即使一時無法確認作者,亦需大致斷定作品的創作年代。斷定年代的依據,是作品內容、載體(紙絹等)、裱工包裝等所反映的時代氣息。有名款而無年款之書畫,先辨真偽,再論年代。書畫家行世數十載,其作品有創作早晚之分,亦有幼稚、成熟、巔峰、衰落的階段之別,價值相差甚巨。

(三)確認作者

無款書畫,或可確認作者。比對傳世書畫之有款真跡,若其筆墨造型、時代特征等各要項相符,結合文獻考證,可大致判斷無款書畫之作者。

(四)區分優劣

同一作者,作品傳世既多,必有優劣之分。不同作者,無論同時異世,藝有高低之別。優劣既分,價值自現。

(五)詮釋內容

書法作品不注出處,繪畫作品不題圖名,古人習以為常,今人觀之茫然。

甲骨鐘鼎,醉句狂草,常人不知所云。人物故實,仙山華殿,奇花異禽,凡俗觀之無語。如此種種,皆需詮釋注解,以利文化傳播。

(六)探微索隱

書道久遠,意境高深,畫藝品評,逸神妙能,何以認知。書畫之功能,無論成教化、助人倫,抑或效《春秋》、諷時事,多借題發揮者,其意也隱,其道也玄。須有知者,索隱發微,啟迪后學,教化群眾。

(七)訂正史籍

史籍浩瀚,難免雜蕪,引證不當,必出乖謬。鑒定書畫之真跡,所承載之內容,可當信史確證,用以訂正史籍之謬誤。

(八)啟發創作

鑒定既真,羅列為史,其承傳轉合,流變演進,觀之自明??v觀古今,橫論諸派,品評列子,高下立判。然后取舍借鑒,其前途自彰。

(九)估量價值

傳世書畫,既有文物價值,亦有市場價格。鑒定之任務,既要評定其文物級別,又要估量其市場價格,方稱完善。

(十)指導收藏

無論公私收藏,無論著重于文物價值或市場價格,真偽,永遠是門檻;優劣,一直是標準。博物館之聲譽,不全在藏品多寡。收藏家之高下,并非看花錢幾許。眼力,真的最重要。沒有鑒定家的指導,博物館展陳常真偽參雜,暴發戶收藏多慘不忍睹,耗資億萬,卻做了冤大頭。

【筆記與注釋】

書畫的優劣是相對的,而不同人有不同的審美喜好和見解,要在特定的條件下討論。書畫家藝術的發展是逐步成熟的過程,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有優劣之分,且會受心境、體能、工具、材料等特殊條件的影響,從而造成作品的優劣和不同。有時眾人認為是“優”的未必是真跡,如董其昌、金農等人,本就追求天真生拙,并不以工能見長,他們有的代筆畫或偽作往往精熟巧妙,讓人反以為真??梢?,書畫的優劣不等同于真偽,不能簡單地認為優的即真跡、劣的即偽作。因此,鑒定時須熟悉書畫家的藝術理念,掌握其從早期到晚期的藝術發展脈絡及各時期的筆墨特性,先判斷真偽,進而才能討論高下優劣、評判價值。

弄清書畫的題材和內容是鑒定的基礎工作,此外還可以探究書畫所反映的歷史、社會、文化等信息。如不少研究者就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來討論北宋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情況,甚至透過畫面解讀出北宋末年沉重的社會危機以及畫家對社會的隱憂。(5)當然,這樣的探討必須建立在書畫是真跡或者確定了實際創作年代的基礎上,且“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解讀和詮釋應嚴謹、適度。

四、書畫鑒定的對象與范圍

(一)存世的附著在各類載體上的所有中國書畫作品(包括拓片、著錄、出版物和其他圖像數據所呈現的書畫作品);

(二)附著于書畫作品及其裝裱、展陳、貯藏物品之上的附屬作品(如:品鑒題跋、收藏印跡、題簽標識等);

(三)紙絹、金石、各類器物、建筑物等書畫作品載體及書畫裝裱、展陳、貯藏物品的材料質地、加工工藝、制作年代等;

(四)創作書畫作品所使用的介質材料(墨、顏料等)及各種工具;

(五)其他相關的各類事項(作者及相關人物生平、歷史文化背景,作品中呈現的衣冠配飾、建筑裝修、家具器用、應時物種、地理地貌、風俗習慣等名物制度)。

簡而言之,即:主附作品、材料工具、人事背景、名物制度。

五、書畫鑒定的作用和意義

(一)書畫鑒定是書畫史和美術學研究、公私收藏、市場交易、政府執法等工作和活動的基礎和依據。

(二)書畫鑒定的成果,也為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民俗學、社會學、哲學、文學、文字學、美術學、建筑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提供可靠的數據和佐證。

書畫鑒定的成果,對于書畫史而言,一如歷史學中的文獻史料。沒有書畫鑒定的成果,書畫史就有成為偽史學的危險?;蛘哒f,先有書畫鑒定,后有書畫史。實際上,現有的書畫史著作,多有將偽作引用為史料的現象。

書畫鑒定家與美術史家的志趣和分工,有著明顯的區別。美國著名美術史家歐文·帕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論定為:“鑒定家是言簡意賅的美術史家,而美術史家則是多嘴饒舌的鑒定家。”

【筆記與注釋】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的學科,而美術史的發展脈絡是由各時期、各流派和各藝術家的作品排列構筑起來的,如果沒有年代和作者明確的真跡,便無法梳理某一階段的脈絡,而若依據偽作來研究美術史,那么結論自然也會出現偏差和錯誤。因此,書畫鑒定是美術史研究的基礎,只有去偽存真,以真跡來梳理美術史,才能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1)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辭?!罚ǖ?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2089頁。

(2)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辭?!罚ǖ?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2969頁。

(3) 【南朝·宋】虞龢:《論書表》,載欒保群主編:《書論匯要 上》,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第42頁。

(4) 【唐】張彥遠撰;俞劍華注釋:《歷代名畫記》卷三,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第10頁。

(5) 參見余輝著:《隱憂與曲諫——〈清明上河圖〉解碼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扶绥县| 旺苍县| 天全县| 巩义市| 崇左市| 德化县| 古蔺县| 镇坪县| 红原县| 芮城县| 宜春市| 历史| 汾阳市| 无锡市| 南涧| 承德县| 安龙县| 泊头市| 泸州市| 大化| 基隆市| 彭州市| 江阴市| 玉龙| 南郑县| 延安市| 剑阁县| 宁津县| 库尔勒市| 嘉祥县| 南皮县| 岳普湖县| 安西县| 方正县| 青河县| 应城市| 丰宁| 光山县| 沙田区|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