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方案的制訂原則

基本原則:耐多藥和廣泛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方案的設計應遵循在準確的病原學診斷依據下,由專家組集體討論確定,而非醫生的個人行為的原則。以下要素可供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方案設計時參考:

1.藥物選擇依據 (1)有效性判定:

為確保治療藥物有效性,被選藥物必須是患者既往治療失敗的方案中未被使用過的。

(2)DST結果提示被選藥物為敏感藥物:

但需注意的是異煙肼、利福平、氟喹諾酮類和二線注射劑DST結果可靠性高,其他藥物的DST結果的可靠性較低。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地區采用全自動液體(BACTEC MGIT)分枝桿菌分離培養及藥敏檢測系統,同時,對樣本進行線性探針(SL-LPA)等快速分子藥敏檢測試驗,以提高準確性。

(3)被選藥物與已知耐藥藥物間沒有較高的交叉耐藥性:

有DST/BACTEC MGIT/SL-LPA結果者符合上述所有條件或“2+3”為有效,暫無DST/BACTEC MGIT/SL-LPA結果者符合上述條件中的“1+3”為有效。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是組成方案的核心藥物。不符合上述條件,經過專家組討論后仍可入選的藥物為可能有效,但不能作為方案中的核心藥物對待。

2.藥物組合

至少在WHO耐藥結核病治療藥物分組中選擇4種有效的抗結核藥物組成化療方案。

3.藥物劑量

年齡和體質量是藥物劑量確定的基本要素,為避免新的耐藥產生,應盡可能足量使用。明確會產生胃腸道反應或不良反應較大的藥物,可采用開始從低劑量遞增的方法在1~2周內達到足量,如丙硫異煙胺、對氨基水楊酸和環絲氨酸等。

4.用藥方法

原則上采用全程每日用藥法和頓服法。乙胺丁醇和氟喹諾酮類藥物應每日一次頓服,吡嗪酰胺如不能耐受可以考慮分次服用。頓服法也適用于第4組口服二線抗結核藥物,但為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可接受性,乙硫異煙胺和/或丙硫異煙胺、環絲氨酸和對氨基水楊酸習慣上還是分次服用。注射類抗結核藥物應每日一次給藥,即不要將一日劑量分開使用。注射類抗結核藥物的間歇療法(每周3次),可以在強化期延長或藥物毒性對患者危害風險增大的情況下考慮,該方法宜在痰菌培養轉陰后實施。

5.化療分期化療

治療由2個階段組成,第1階段為強化期,第2階段為繼續期。強化期的持續時間取決于痰菌是否陰轉,如果細菌培養陰性,意味著治療成功的概率增加。因此,強化期結束時痰細菌學培養仍未陰轉的患者可酌情延長其強化期治療。

6.療程設定

根據耐藥和療效情況而定,總療程一般為9~30個月。詳見“耐藥結核病的化學治療方案”和“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的轉歸”。

7.治療管理

以全程督導為原則,強化患者社區“多元化”DOT治療管理,確保服藥依從性,提高治愈率。

8.方案書寫

方案中強化期和繼續期采用“/”隔開。藥物書寫以藥物名縮寫表示,備選藥物放在括號內。方案中藥物書寫順序一般按藥效降序排列,注射類抗結核藥物排在口服藥前。藥與藥之間采用“-”符號隔開,如H-R-Z-E。藥名縮寫前數字代表用藥的月數,藥名縮寫下方數字代表每周用藥次數,藥名縮寫下方無數字表示每日用藥。
所以,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方案的設計和確定要注意了解與藥物有效性密切相關的代表性信息數據,包括新發、復發、失訪后再治療,以及一線抗結核藥物治療失敗的初始或復治、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失敗等。同時,在確保DST質量的前提下,要關注臨床上是否存在異質性耐藥和NTM/MTB混合感染等這些潛在的特殊情況,并逐一加以甄別。因為,這些信息數據和潛在的問題對于耐藥結核病的正確診斷、化學治療方案的設計和確定是非常關鍵和十分重要的。總之,“全口服、毒性小、更有效、少住院”,將是全新耐藥結核病化學治療方案設計的基本考量和原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宁晋县| 佛山市| 上虞市| 台中市| 甘洛县| 沿河| 晋江市| 车险| 卢湾区| 桂平市| 深泽县| 蓬莱市| 遵义市| 大港区| 盘锦市| 辽中县| 崇左市| 综艺| 思南县| 鹤峰县| 鹤峰县| 邯郸县| 通道| 安康市| 彰化市| 措美县| 革吉县| 峨山| 赫章县| 泗水县| SHOW| 南木林县| 伊春市| 玛曲县| 许昌市| 新沂市| 金华市| 隆安县| 绥棱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