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40年臨證手記
- 舒鴻飛
- 819字
- 2020-08-31 19:56:45
三、五靈脂散治療萎縮性胃炎
【專方來源】
宋孝志.五靈脂散的臨床應用[J].北京中醫學院學報, 1984,7(1):37
【藥物組成】
五靈脂、延胡索、草果仁(打碎)各10g,制乳香、制沒藥各6g。
加減:有肝火者,如伴心煩易怒等,加龍膽草10g以清肝、疏肝;肝氣虛、肝血不足者加川芎、當歸10g以養血柔肝;膽腑不利加青皮6~10g以利膽;心氣不足者加石菖蒲10g以開心氣;小腸有熱者加山梔子3g;脾寒較重加干姜溫中;胃熱加石斛10g;胃陰不足加生地10~15g;胃氣上逆者加石斛10g;肺氣虛加生黃芪、沙參各10g;肺氣不利加訶子肉以利肺氣。
胃酸缺乏者加白芍、烏梅各10g;口中臭穢加黃芩6~10g;納呆者加雞內金10g;大便干燥加大黃6g;大便紫黑加血竭3g以止血;伴腰酸、小腹脹者加肉桂、沉香(研末分沖)各3g;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0g以利水;腸鳴脹滿者加白通草10g,滑石12g以清水道結澀。
【治療方法】
癥急宜先用湯劑治療,水煎如常法。癥緩可按本方加量配成散劑或丸劑,每服10g,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主治】
溫陽行氣、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胃脘痛經久不愈,寒熱虛實夾雜而寒實較重,瘀血作痛者。西醫學診為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
【驗證舉例】
方某,女,34歲,1998年7月29日初診。訴胃痛數月,猶如針刺一般,痛處喜溫喜按,伴腹脹納呆,大便不爽,舌紅少苔有瘀點,脈細數。經胃鏡檢查診為萎縮性胃炎。遂予五靈脂散7劑。9月7日復診,胃痛減輕,針刺感消失,飲食增加。守方以20劑量為散劑,每服10g,每日3次。經隨訪,藥盡后諸癥消失。
【運用體會】
宋孝志教授認為,方中五靈脂善入血分以行營氣,能降濁氣而和陰陽,凡一切心腹脅肋血氣凝滯作痛均有療效。延胡索能活血行氣,氣行血活,通則不痛。乳香與沒藥功效相近,配伍在一起,有協同作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要藥,對于心胃脅腹諸痛皆能治之。草果善除寒濕而溫燥中宮,為脾胃寒濕之主藥。五藥相合,共奏溫陽行氣、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本方確有療效,然必須持之以恒,因炎癥尤其是萎縮性胃炎的消失、胃潰瘍的愈合是一個慢性過程,切莫性急,誤以為不效而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