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論語:孔子與他弟子們的故事
- 張德文
- 1194字
- 2020-12-02 19:40:33
07 誰能駕駛好馬車
魯國國君定公問顏回:“東野畢能駕好車嗎?”
顏回回答道:“車倒是能駕好,不過他的馬會跑掉?!?/p>
魯定公很不高興,國君大多喜歡聽手下人說順竿爬的話。本來他很欣賞東野畢的本領,誰知道顏回偏偏不懂他的心思,唱起了反調。顏回走后,魯定公對左右的人說:“人人都說顏回是君子,難道君子也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嗎?”
三天以后,養馬官進宮來報告:“東野畢回來了,中間駕轅的兩匹馬進了馬廄,左右兩匹馬半路上跑掉了。”
魯定公大吃一驚,離開座席站起來說:“趕快套車,請顏回進宮,我要立即見他?!?/p>
顏回坐上魯定公派去的車,暗自思忖:又要問什么話,怎么這樣急?不會又是上次那樣令人尷尬的場面吧!進得宮來,見魯定公客客氣氣地站起來迎接,恭恭敬敬地說:“先生請坐?!贝伝刈?,魯定公又恭敬地說:“上一次先生說東野畢能駕好車,可是他的馬會跑掉,今天果真兌現了,不知先生是怎么預知的?”
顏回笑了——原來這么回事!他稍稍停頓了一下,回答道:“談不上預知,我只不過根據常理加以推斷罷了。舜善于治理百姓,造父善于趕馬駕車;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做事不過分,不逼迫他們的對象。舜治下的民眾生活環境寬松,日子過得舒暢,他們不會背棄自己的國家。造父的馬跑累了,就能休息,什么時候也不會逃跑。東野畢可不這樣,我平日觀察,見東野畢技術嫻熟,一切操作都按規矩辦;但他不愛惜牲口,只求完成任務。長途奔馳,涉難歷險,馬跑得汗流浹背,精疲力竭,也被鞭打得不停地跑,疲于奔命的馬不逃倒不合常理了。”
魯定公聽得入神,但覺得還不夠盡興,又要求道:“說得好,說得好!先生能不能再說下去?”
顏回想:也好,干脆把平日藏在肚子里的話都倒出來。他咳嗽一聲,嚴肅地說:“我聽說,鳥兒急了會亂啄,野獸急了會亂抓,人急了怎能不作亂!如果說,君主把他治下的民眾逼急了,他的政權仍然安然無恙,這種事,從古至今都沒有聽說過。”
魯定公聽了,不再說話,似乎在想什么。
顏回說的是趕馬駕車,實際目的卻是要對魯定公的施政進言。
顏回崇信孔子的德治思想,他記得孔子反復強調過一個國家只要和諧,就不怕人少。構建和諧的方法就是以道德教化治國,對民眾要進行德教,不加教育就懲戒甚至殺戮那是暴政,暴政是不得人心的。尤其重要的是,在上位的人自己要行得正坐得穩,這樣辦起事來就不會有困難了。根據孔子這樣的主張,顏回跟子路、子貢進行過討論,他們在一塊談各自的理想。與子路的率軍殺敵紓難、子貢的舌戰敵方解困不同,顏回說要按老師的德治論治理國家:國君率先垂范,官員以德化民,對外禮讓交好,上下團結一心,言仁義者賞賜,主爭斗者取締,社會就會和諧安定,他笑著對子路、子貢說:“到那時,哪里還用得著二位學長率兵紓難、舌戰解困!”
看來,真正能“駕”好“車”的,是懂得寬容和善待對手的人。
說明
本文根據《論語·為政》《論語·子路》《論語·季氏》《論語·堯曰》《荀子·哀公》中的部分資料及《韓詩外傳》卷二第十二章編寫。